內蒙古興安盟紮賚特旗:移民群眾開啟幸福新生活
走進內(nei) 蒙古紮賚特旗阿拉達爾吐蘇木巴彥敖來嘎查移民新村巴音塔拉艾裏,一座座漂亮整齊的房屋錯落有致,幹淨整潔的水泥路從(cong) 村口通到每家每戶,村容整潔清新,通過人居環境整治常態化,和諧美麗(li) 宜居鄉(xiang) 村已初見成型,一派欣欣向榮的幸福景象。
這是阿拉達爾吐蘇木移民村舊貌換新顏的一個(ge) 縮影。2019年5月起,阿拉達爾吐蘇木以搬得出、住得下、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為(wei) 目標,加快推進引綽濟遼文得根水庫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截至目前,引綽濟遼工程文得根水庫一期、二期移民全部搬遷,房屋拆除,庫底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同時,在提升鄉(xiang) 村風貌、完善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發展等短板上重點發力,讓群眾(zhong) 生活過得紅紅火火。提升硬件,村容村貌靚如畫。
前不久,村民丁淑琴一家三口人搬進了新家,潔淨的庭院停放著汽車,屋裏電視、冰箱等現代家具一應俱全。“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各類生活設施齊全,我非常開心。”提起現在的生活,丁淑琴高興(xing) 地說。
丁淑琴一家是阿拉達爾吐蘇木眾(zhong) 多移民搬遷家庭的小小縮影,群眾(zhong) 喬(qiao) 遷新居,在笑聲中開啟新生活。如今的移民新村煥發著新的生命力。平坦的硬化路,幹淨整潔的環境衛生,配套建設的村委會(hui) 、幼兒(er) 園、健身廣場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家家戶戶門前幹淨整潔。
眼見此景,巴彥敖來嘎查支部書(shu) 記羅文技頗感欣慰。“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新房,大部分家庭還買(mai) 了小汽車。”羅文技自豪地說,村裏和街裏一樣,水、電、氣以及基礎設施樣樣俱全,空氣和環境也好,大家生活得非常幸福。
發展產(chan) 業(ye) ,增收致富促振興(xing) 。在集中養(yang) 殖小區,一排排圈舍整齊劃一,農(nong) 戶可以在這裏認領圈舍,進行養(yang) 殖。搬遷是手段,致富是目的。為(wei) 保證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阿拉達爾吐蘇木依托現有資源,扶持發展肉牛產(chan) 業(ye) ,建設了占地近7萬(wan) 平的養(yang) 殖小區,同時投入資金240萬(wan) 元建設牛舍3000平方米,配套建設青貯窖、飼料庫等,帶動群眾(zhong) 發展。“三治”融合,文明鄉(xiang) 風入民心。
阿拉達爾吐蘇木堅持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通過網格化管理,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加強移民新村治理,夯實基層自治固本基礎,全麵打造有靈魂、有活力的新鄉(xiang) 村。開展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身邊好人等評選活動,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展示宣傳(chuan) 典型人物事跡,讓文明鄉(xiang) 風“吹”進千家萬(wan) 戶,引導群眾(zhong) 崇德向善。同時加強法律宣傳(chuan) ,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jue) 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濃厚氛圍,有效打通了服務基層、服務群眾(zhong) 的“最後一米”,夯實農(nong) 村法治基礎。(通訊員白玉亮烏(wu) 雅罕 光明日報全媒體(ti) 記者高平 王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