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為紐帶,凝聚港澳台青春力量
【看點】
光明日報記者 龔亮 光明日報通訊員 韓飛雪
南派舞獅生龍活虎、布袋木偶栩栩如生、傳(chuan) 統粵劇彰顯藝術魅力、文化市集展示地域特色……2023年12月17日,由中央音樂(le) 學院港澳台辦公室打造的“我眼中的音畫中國”——京港澳台大學生文化交流節在中央音樂(le) 學院拉開序幕。
“詩詞中的‘他’和‘她’——情境式音樂(le) 會(hui) ”是此次交流節活動的子活動之一。舞台上,音樂(le) 與(yu) 詩詞結合,《關(guan) 雎》《夜雨寄北》等古代詩詞名篇化作歌聲、樂(le) 聲、吟唱聲,發出跨越古今的回響。
香港籍學生吳洺蕙是這場音樂(le) 會(hui) 的策劃人及演奏員。談及此次音樂(le) 會(hui) ,她感慨良多:“厚重、動人,這是中華文化最吸引我的地方。通過策劃、創作、表演,我們(men) 在活動中增強了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體(ti) 驗了中華文化的無限魅力,也感受到了自己作為(wei) 中華文化傳(chuan) 承者的責任與(yu) 擔當。”
台灣省籍二胡專(zhuan) 業(ye) 研究生司宇辰參與(yu) 了“情係山海·共續華章——港澳台傳(chuan) 統文化音樂(le) 會(hui) ”的演出。《山與(yu) 幻》和《賽馬》兩(liang) 首曲目,如同戰馬奔騰在祖國的大好山河中。在他看來,聆聽整場音樂(le) 會(hui) 如同漫步在一組和諧的音律之間,感受著祖國的親(qin) 情紐帶。“通過這次演出,我感受到海峽兩(liang) 岸的文化融合,仿佛是音符在空中跳躍,跨越海峽,連接了我們(men) 的心靈。每一曲旋律都是一段故事,是我們(men) 共同的記憶,也是我們(men) 共同的家園,讓我深刻體(ti) 會(hui) 到一家親(qin) 的深厚情感。”司宇辰說。
據主辦方介紹,此次交流節活動在一周內(nei) 集中推出了11場子活動,包含6場創意音樂(le) 會(hui) 、3場藝術互動工作坊、1場極具民俗特色的戶外熱身活動,以及1場師生代表座談會(hui) 。十多所高等院校的200餘(yu) 位學生共同參與(yu) ,旨在助力京港澳台高校學子協同發展、共同擔負起中國音樂(le) 文化推廣的時代使命。
從(cong) 合唱指揮、鋼琴表演、聲樂(le) 表演到幕後策劃,澳門籍指揮專(zhuan) 業(ye) 學生吳荻身兼數職,感觸頗深。他說:“此次活動展現了中西方音樂(le) 語言的融匯,還展現了港澳台文化藝術的獨有魅力。在各場專(zhuan) 題音樂(le) 會(hui) 上,我領略到祖國大好河山,以及不同地域文化對音樂(le) 的理解,受益良多。”
“看到港澳台同學和我們(men) 以中華音樂(le) 為(wei) 起點,共同演繹那些流傳(chuan) 至今的音樂(le) 作品,我感到非常高興(xing) 。無論在祖國的哪一方土地,大家的心都是聚在一起的,對祖國的熱愛情深意長。”中央音樂(le) 學院學生郝佳璿說。
中央音樂(le) 學院港澳台辦公室主任陶倩告訴記者,“我眼中的音畫中國”是中央音樂(le) 學院立足專(zhuan) 業(ye) 特色打造的港澳台學生國情教育項目品牌。未來,學校將繼續帶領港澳台學生,以中華音樂(le) 文化為(wei) 起點追尋民族記憶、感悟家國情懷。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02日 1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