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項目新年密集開工
重大項目建設是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新年伊始,多地重大項目密集開工建設,奮戰全年經濟“開門紅”。
聚焦關(guan) 鍵領域重點產(chan) 業(ye)
開年即衝(chong) 刺,起步即起勢。2024年一開年,各地鉚足幹勁“滿弦”開工。
1月2日,江蘇省舉(ju) 行重大項目建設啟動會(hui) 議,一季度計劃開工億(yi) 元以上項目2710個(ge) ,同比增加561個(ge) 。同日,合肥至武漢高鐵(安徽段)暨2024年安徽省第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動員會(hui) 舉(ju) 行,重大項目共460個(ge) ,總投資4896.3億(yi) 元,涉及製造業(ye) 、基礎設施、民生等多個(ge) 行業(ye) 領域,其中十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項目253個(ge) 、占比55%。陝西省一季度計劃開工省市級重點項目572個(ge) 、總投資3143.45億(yi) 元、年度計劃投資1031.39億(yi) 元。
在廣東(dong) ,深圳2024年首批205個(ge) 新項目建設集中開工,分布在重大科技和產(chan) 業(ye) 項目、基礎設施項目、民生項目等領域。在福建,廈門63個(ge) 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152億(yi) 元,涵蓋產(chan) 業(ye) 、基礎設施、社會(hui) 事業(ye) 等領域。在湖南,2024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yi) 式1月3日在長沙、嶽陽、益陽同步舉(ju) 行,11個(ge) 重大項目總投資達872億(yi) 元,主要集中在重大產(chan) 業(ye) 和基礎設施等領域。
產(chan) 業(ye) 向“新”,民生向“暖”。投資規模大、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帶動能力強、著力補短板惠民生,是多地重大項目的共同特點。比如,上海市楊浦區集中簽約的50個(ge) 重大項目,涉及在線新經濟、創意設計、智能製造、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綠色低碳、科技服務等產(chan) 業(ye) 領域。中國石化嶽陽地區百萬(wan) 噸乙烯煉化一體(ti) 化及煉油配套改造項目總投資357億(yi) 元,是湖南迄今為(wei) 止單體(ti) 投資最大的產(chan) 業(ye) 項目,可帶動下遊投資超過1500億(yi) 元。北京市豐(feng) 台區聚焦惠民生暖民心實事,開工豐(feng) 台中西醫結合醫院二期、人大附中園博園校區等13個(ge) 民生改善項目。
近年來,各地紛紛將組織重大項目集中開工作為(wei) 實現投資增長、提升增長動力的重要舉(ju) 措。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所長楊萍表示,一方麵,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有利於(yu) 發揮投資在穩增長中的關(guan) 鍵作用。另一方麵,集中開工重大項目的行業(ye) 分布、投資主體(ti) 構成,對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發揮了風向標作用。此外,在組織產(chan) 業(ye) 類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過程中,政策保障不可或缺,將助推政府不斷提高優(you) 化營商環境的能力。
確保投資形成高質量供給
從(cong) 歲末年初各地召開的經濟工作會(hui) 議情況看,“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是部署做好2024年地方經濟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重大項目是重要抓手。
比如,四川省提出,著力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儲(chu) 備項目接續早投、新建項目早開快投、在建項目快建多投、竣工項目投產(chan) 達效。江西省表示,堅定不移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紮實推進“十百千萬(wan) ”工程,充分用好產(chan) 業(ye) 引導基金,引進培育更多大項目好項目。雲(yun) 南省明確,要在投資挖潛、擴域、提效上下功夫,謀劃儲(chu) 備一批高質量項目,激發民間投資活力,落實要素保障,擴大有效需求,推動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既要早謀快幹,更要注重質量。記者梳理發現,多地對重大項目建設質量提出明確要求。比如,江蘇省要求,樹牢正確政績觀抓項目建設,把綠色低碳、支撐能力、項目可持續性作為(wei) 前提,看數量更看質量效益,看體(ti) 量更看科技含量和綠色含量,看財稅貢獻更看帶動引領效應,看當下產(chan) 出更看未來競爭(zheng) 力。陝西省強調,要盯緊從(cong) 謀劃到審批、從(cong) 開工到投產(chan) 的每一環節,守牢債(zhai) 務、土地、生態、文保、安全等底線,確保每一個(ge) 項目都經得起曆史和人民檢驗。
“對於(yu) 重大投資項目,應明確列示用地、用水、用能等要素保障指標,並根據規劃、環境等標準要求和報批報審流程綜合分析製定要素保障方案。”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認為(wei) ,應結合深化投融資體(ti) 製改革、投資項目審批製度改革、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工作,做到要素保障全麵、項目審批迅速、協調服務紮實,落實政策承接機製和落地措施,依法合規加快推進項目前置要素條件工作,推動新建項目保質保量保時序性地完成預定目標。
龐溟表示,在項目建設質量方麵,應從(cong) 要素保障性、工程可行性、運營有效性、財務合理性、影響可持續性、風險可控性等維度予以把握,推動投資項目轉化為(wei) 有效投資,加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積極拓展有效投資空間
對於(yu) 2024年投資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表示,將加力提效用好2023年增發1萬(wan) 億(yi) 元國債(zhai) 、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等政府投資,支持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nong) 林水利、區域協調發展、社會(hui) 事業(ye) 、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安全能力建設等領域,進一步提高投資精準性有效性。
國家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chan) 投資司司長羅國三表示,將推動增發國債(zhai) 項目盡快開工建設,進一步加快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計劃下達和執行進度,強化項目全過程監管。優(you) 化專(zhuan) 項債(zhai) 券用作資本金範圍,合理發揮撬動作用。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2024年,在保持政府總體(ti) 杠杆率基本穩定原則下,將繼續安排適當規模的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強化專(zhuan) 項債(zhai) 券資金使用管理,支持地方加大重點領域補短板力度,著力提高投資效率。
調動社會(hui) 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積極性,對保持投資穩定增長至關(guan) 重要。專(zhuan) 家指出,要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加大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工作力度,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按市場化原則參與(yu) 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更大力度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展望2024年,投資增速有望較2023年有所上升。楊萍認為(wei) ,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空間大、機遇多。一是儲(chu) 蓄率高,投資率低於(yu) 儲(chu) 蓄率,儲(chu) 蓄—投資轉化有空間。二是民間投資增長空間大。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應對氣候變化等蘊含的大量投資機遇,為(wei) 民間投資增長提供了廣闊空間。三是宏觀政策環境有利有力。無論是2023年增發的1萬(wan) 億(yi) 元國債(zhai) ,還是2024年實施的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用作資本金範圍等政策,都將對投資發揮積極作用。(記者熊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