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以美育人 向美而行

發布時間:2024-01-17 10:0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彭雙階(華中師範大學教授)

  “興(xing) 於(yu) 詩,立於(yu) 禮,成於(yu) 樂(le)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視美育對人和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意義(yi) 。美育是黨(dang) 的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征程上,如何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對科學之美、人文之美、實踐之美和創造之美的認知能力,培養(yang) 他們(men) 的想象力、思辨力、鑒賞力、表現力和交流溝通能力,使審美教育成為(wei) 一種育人自覺?麵對這道時代考題,我們(men) 堅持以浸潤作為(wei) 美育工作的目標和路徑,構建了“以美立德、以美啟學、以美促創、以美冶情”的美育育人體(ti) 係。

  以美立德。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xing) 。我們(men) 要建設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不僅(jin) 要在物質上強,更要在精神上強。美既涵養(yang) 道德,也引領道德。要將新時代美育貫通在學校、家庭、社會(hui) 各個(ge) 場域,讓廣大青年學子善於(yu) 從(cong) 中華民族傳(chuan) 統美德中汲取道德滋養(yang) ,從(cong) 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風範,明大德、守公德、嚴(yan) 私德,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yang) 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

  以美啟學。完善學校教學設計,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心理發展程度,構建美育理論課程、藝術鑒賞課程及藝術實踐課程體(ti) 係,將公共藝術課程與(yu) 藝術實踐納入本科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讓美育從(cong) “小眾(zhong) ”走向“大眾(zhong) ”、從(cong) “新鮮”轉為(wei) “日常”。要紮根時代生活,注重營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把美育融入校園生活。例如,在我們(men) 學校,大學生們(men) 多次以惲代英廣場為(wei) 舞台,推出沉浸式主題教育話劇展演《你好,惲代英》,銘記革命烈士惲代英等人的光輝事跡與(yu) 革命精神。此外,還要推動學校美育與(yu) 社會(hui) 美育協同發展,以美育浸潤學生,全麵提升學生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yang) 。

  以美促創。青年是常為(wei) 新的,最具創新熱情,最具創新動力。如何激發他們(men) 的創新創造熱情,是美育工作者肩負的重要使命。在我們(men) 學校,美術學院師生以勞動人民為(wei) 中心、以奮進時代為(wei) 畫板、以錦繡山河為(wei) 素材,延伸思政教育中的美育內(nei) 涵、豐(feng) 富思政教育中的美育載體(ti) 、拓展思政教育中的美育實踐,用手中的畫筆勾勒出一幅囊括華夏兒(er) 女、秀美山川、幸福生活的精彩畫卷。當前,要遵循美育特點,充分挖掘各學科所蘊含的豐(feng) 富美育資源,促進美育工作與(yu) 青年學子的專(zhuan) 業(ye) 學習(xi) 同頻共振,推進課程教學、社會(hui) 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激發青年學子的創新創造活力。

  以美冶情。要著力豐(feng) 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學生身心更加愉悅,活力更加彰顯,人格更加健全。一方麵,要以美育基礎知識為(wei) 主要內(nei) 容,以提高審美素質、發展審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為(wei) 目標,提升師生對美育的了解和對藝術美、自然美、社會(hui) 美、科學美的全麵認知。另一方麵,要加強經典藝術教育,將美育所蘊含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元素融入校園生活全過程,提升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yang) ,讓審美體(ti) 驗浸潤校園的每一個(ge) 角落,讓青年學子自覺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陸健、蘇雁、王建宏、張銳、龍軍(jun) 、禹愛華、張文攀、閆磊、張國聖、李宏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欣然、李傑)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17日 07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