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銀發市場廣闊空間
作者:李璐(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hui) 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對於(yu) 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加強老年人基本民生保障,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的重要政策著力點。
銀發經濟中的“銀發”,表征了服務對象,既包含廣大老年群體(ti) ,也包括為(wei) 老齡階段做準備的人群。在我國,銀發經濟具有備老、為(wei) 老等不同功能,涉及消費、投資等國民經濟多領域,受眾(zhong) 規模大、產(chan) 業(ye) 鏈條長、涵蓋門類多。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ye) 發展和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規劃》以及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中,都提出發展銀發經濟。
銀發經濟是回應人民群眾(zhong) 對高品質生活期待的現實選擇。“十四五”時期我國老年人口快速增加、需求層次和消費能力明顯加大。數據顯示,這一期間,60歲至65歲的低齡老年人將新增9000萬(wan) 人。這些城鎮“‘60後’新老人”大多接受過係統教育,他們(men) 對智能化產(chan) 品、健康服務、文化旅遊以及社交娛樂(le) 等領域的需求更為(wei) 旺盛,對網絡平台、社交媒體(ti) 、公共空間更為(wei) 熟悉,對新型消費方式接受度高,同時也對多層次產(chan) 品和服務的供給規模、質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銀發經濟為(wei) 擴內(nei) 需、穩投資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聚焦人口結構和需求結構變化,精準擴大內(nei) 需,是我國應對有效需求不足的現實路徑。在經濟恢複發展過程中,各年齡段人群的健康消費需求更加旺盛,老年人健康生活解決(jue) 方案規劃、老年專(zhuan) 用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老年智能輔助設備、家庭健康機器人等也備受市場青睞,相關(guan) 領域市場供給不斷壯大。同時,我國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但城鄉(xiang) 建設標準“適老化”不足。在城市更新中加大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居家適老化改造等,既能推動整體(ti) 社會(hui) 適應老齡化要求,又能撬動龐大的政府和市場投資。
銀發經濟是經濟先發國家在快速老齡化階段的普遍選擇。日本、歐盟等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和地區進入深度老齡化前後,無一例外地通過發展銀發經濟,將人口老齡化結構勢能轉換為(wei) 內(nei) 需消費動能。通過強化法律規劃和政策引領,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hui) 主體(ti) 的作用,加強創新研究支撐等,推動銀發經濟重點細分領域發展壯大,有力支撐社會(hui) 需求和經濟發展。我國作為(wei) 世界人口大國、老年人口大國,2020年銀發經濟總規模隻有約8340億(yi) 美元,占全球銀發市場的5.56%,說明銀發市場的發展空間充足,各細分行業(ye) 發展蓄勢待發。
發展銀發經濟也是我國發展人文經濟的特色路徑。銀發經濟既關(guan) 注人民群眾(zhong) 衣食住行等領域急難愁盼的生活必需,也注重調動經營主體(ti) 前瞻布局創新領先的藍海產(chan) 業(ye) ,是人文關(guan) 懷和經濟發展的最佳結合,充分體(ti) 現出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也體(ti) 現出創新驅動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發展中國特色銀發經濟,實現有為(wei) 政府和有效市場雙輪驅動,既要回應群眾(zhong) 急難愁盼的需求,又要擴大供給規模、提高供給質量、培育潛力產(chan) 業(ye) ,推動形成國內(nei) 強大市場,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相統一。
下一步,要堅持問題導向,從(cong) 頂層設計入手,將服務對象拓展至全人群,統籌推進“為(wei) 老+備老”“消費+投資”“解決(jue) 急難愁盼+培育潛力產(chan) 業(ye) ”等不同板塊和功能,構建支持銀發經濟創新發展的政策體(ti) 係,在土地供應、資金引導、金融信貸、稅費減免、人才支撐等方麵給予有力支持,鼓勵各部門各地方以及國企、民企、創新平台和科技機構,齊心聚力、添磚加瓦,共同賦能銀發經濟的培育和發展,推動極具發展潛力的營養(yang) 保健、康複輔具、養(yang) 老金融、適老化家居等細分行業(ye) 發展壯大,充分發揮銀發經濟對於(yu)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支撐功能,向全世界展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國模式”的全新內(nei) 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