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進校園 傳承有新聲
重慶市巴南區——
山歌進校園 傳(chuan) 承有新聲
走進重慶市巴南區生物城小學大禮堂,陣陣悠揚的木洞山歌從(cong) 教室裏傳(chuan) 出,該校山歌藝術團的孩子們(men) 正津津有味地學習(xi) 木洞山歌的唱腔及表演。這群平均年齡不到8歲的孩子,成了校園裏一道別致的風景。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春播插秧和金秋收割時節,人們(men) 一邊勞動,一邊唱著木洞山歌。古老的民歌走過悠長的曆史歲月,如今又煥發勃勃生機。
2006年,木洞山歌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為(wei) 了更好地傳(chuan) 承木洞山歌,弘揚傳(chuan) 統文化,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喻良華和重慶市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秦萩玥等專(zhuan) 業(ye) 山歌演唱者積極推動山歌進校園,指導師生學習(xi) 山歌知識及唱腔。
“天上落雨螃蟹多,河溝螃蟹起坨坨。大的大來小的小,爬的爬來梭的梭……”木洞山歌來自民間,取材於(yu) 日常生活,這為(wei) 山歌進校園打下基礎。
“我們(men) 學校專(zhuan) 門成立了山歌藝術團,以一學年為(wei) 一屆,每屆會(hui) 挑選出40名聲音條件比較好、對山歌感興(xing) 趣的學生進入山歌藝術團學習(xi) 。”巴南區生物城小學副校長蔡洪告訴記者,“木洞山歌納入了學校考核標準,在音樂(le) 課期末考核中占比20%。我們(men) 學校還將編一套專(zhuan) 門的木洞山歌教材用於(yu) 教學。現在我們(men) 的學生人人都能唱一曲地道的木洞山歌。”
傳(chuan) 統山歌,如何融入現代教育?答案是寓教於(yu) “樂(le) ”。
“木洞山歌最為(wei) 常見的是四句七字歌詞的形式,它的形式簡單,為(wei) 我們(men) 改編創作提供了土壤。”喻良華說,“山歌特別適合用於(yu) 教學。我們(men) 創作木洞山歌的標準之一是觀眾(zhong) 能否一聽就懂,聽不懂說明編得不好。”
一旁的秦萩玥拿自己最新創作的歌曲舉(ju) 例。學校倡導垃圾分類,秦萩玥僅(jin) 用20分鍾,就編出一首垃圾分類歌——“喲嗬喂,太陽出來噻,亮堂堂囉喂;生活垃圾分類放嘛,分類放囉喂;分類投放噻,很重要囉喂;定要牢記在心房嘛,在心房囉喂。”
“這裏的四句七字歌詞,搭配上沒有實際意義(yi) 的‘喲嗬喂’‘嘛’‘囉喂’等襯詞,就成為(wei) 一首木洞山歌。”秦萩玥說。
創作簡單,學起來也不難。
“唱就是說,說也是唱。曲調簡單明快,就算不懂樂(le) 理知識也能學。”喻良華告訴記者,“歌詞用的是方言,也不需要額外的語言教學,基本聽一遍後就能跟著哼唱。”
過去,當地人在日常生活、勞動時,都要唱上一曲木洞山歌。圍坐在廣場上,舉(ju) 辦薅秧歌會(hui) 、婚嫁歌會(hui) 、打穀歌會(hui) 、鬧春歌會(hui) 、牧牛歌會(hui) 等娛樂(le) 活動,是一代人的回憶。
如今,行為(wei) 規範、課本知識、道德守則等教學內(nei) 容,在生物城小學裏都變成一首首兒(er) 歌。秦萩玥說,“我們(men) 針對教學創作的木洞山歌,時長大多也就1分鍾,歌詞就四句,對於(yu) 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學起來也很輕鬆。”
為(wei) 什麽(me) 要推動山歌進校園?喻良華告訴記者,“學校有課時、師資、教學器材等物質條件的支持,為(wei) 的就是讓民歌傳(chuan) 承不斷代。”為(wei) 此,巴南區專(zhuan) 門編寫(xie) 了《木洞山歌》等中小學生教材,在全區中小學校進行課堂教學,讓山歌成為(wei) 孩子們(men) 的必修課。
在巴南區文化館和木洞鎮文化服務中心的支持下,喻良華與(yu) 秦萩玥還積極進行改編創作,將快板、舞蹈、情景劇等形式融入山歌表演,使山歌得到多角度展示。
線上,直播、短視頻等傳(chuan) 播渠道樣樣不落。線下,2017年7月落成的木洞河街劇場,成為(wei) 木洞山歌固定的演出舞台,實現了非遺周周演。劇場最新排練的木洞山歌音樂(le) 劇《爺爺的山歌》,以喻良華與(yu) 秦萩玥為(wei) 故事原型,演員中,有來自各行各業(ye) 的群眾(zhong) 和高校學生。
從(cong) 初登舞台的觀眾(zhong) 寥寥,到如今觀眾(zhong) 不斷,木洞山歌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保護體(ti) 係不斷完善,影響力也不斷擴大。喻良華感慨道:“我們(men) 就希望在年輕人的心中埋下一顆種子,讓山歌在傳(chuan) 承中煥發生命力。”(王欣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