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劇場《可以亭》:舞出今人對古典的情境共鳴
作者:高 倩
現實中,廬山的“可以亭”是仰望五老峰的絕佳之地,在人們(men) 的精神曠野中,是否也存在一座“可以亭”?知名舞者汪子涵首部自導自演的舞蹈劇場《可以亭》近日在吉祥大戲院首演,透過作品標題的諧音“可以停”,揭示了一段關(guan) 於(yu) 自我的探尋。
《可以亭》在一片近乎純白的箱式舞台空間中展開:山中有一亭名“可以”,三五人各得其樂(le) ,驟雨突至,一位中年人執杖而來,垂釣休憩,攪動了此間寧靜,遊目騁懷的他已經成為(wei) 了別人眼中的風景——這是節目單上給出的故事簡介。
但坦白說,以自由開放、實驗多元的“舞蹈劇場”形式呈現的《可以亭》,絕非一部主線明晰、通俗易懂的作品,有人看見“詩酒趁年華”的宴酣之樂(le) ,有人看見“賭書(shu) 消得潑茶香”般的沉痛追憶,也有人看見“一蓑煙雨任平生”般的寂靜歸去……很難說清近乎意識流的《可以亭》具體(ti) 講述了什麽(me) ,但舞台之外,從(cong) 忙碌的現代城市裏抽身的觀眾(zhong) 為(wei) 它停駐思索、觀照內(nei) 心的這一個(ge) 小時,如同互文補全了作品的象征意義(yi) :可以停嗎?自然可以。
《可以亭》在努力撥動古人與(yu) 當代人在麵臨(lin) 相同情境時的共鳴。汪子涵在講述創作構思時提及,“希望《可以亭》能夠在舞段和形式上,呈現出當代人對於(yu) 古典人文精神和古典文化的一種理解”。
《可以亭》刻意模糊了作品的時空背景,服裝造型雖有典型的中式淡雅輕盈之美,但沒有太過具體(ti) 的朝代指向,所用的音樂(le) 風格多元,古琴曲《酒狂》可以與(yu) 吉他、電聲、弦樂(le) 熔為(wei) 一爐。
在肢體(ti) 表達上,汪子涵與(yu) 現代舞編導柏樺沒有拘泥於(yu) 古典舞的程式,而是以許多天馬行空的構思,舞動著對舞台形式的探索。從(cong) 首演的效果來看,在舞者具體(ti) 動作的銜接配合以及某些舞蹈段落的時長體(ti) 量上,《可以亭》還偶有失誤,也存在繼續精簡的空間。
總的來說,《可以亭》是一次頗有意趣的嚐試,在傳(chuan) 達跨越時空的普世性思考時,汪子涵的實現手法是值得玩味的。曾經,在排練大熱作品《隻此青綠》時,導演點評他飾演的當代文博研究員一看“就是古典氣息很濃的一位舞者”,並要求他把這種“勁”給卸掉。《可以亭》顯然打破了古典舞的某些程式,外化的肢體(ti) 與(yu) 內(nei) 在的精神彼此帶動、彼此成就,把足夠的解讀空間留給了現場陷入沉思的觀眾(zhong) 。(高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