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用青春守護“夕陽紅”

發布時間:2024-01-29 09:5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銀發經濟方興(xing) 未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其中——

  用青春守護“夕陽紅”

  光明日報記者 劉茜 董山峰光明日報見習(xi) 記者 王曉飛

  5萬(wan) +粉絲(si) 、500萬(wan) +點讚……最近,展現養(yang) 老院生活的係列短視頻“哏都養(yang) 老院”火了,一群平均年齡超75歲的老人,用豁達、幽默的金句治愈了無數忙碌奔波的年輕人。

  短視頻的製作者是畢業(ye) 於(yu) 廣播電視編導專(zhuan) 業(ye) 的90後青年陳卓,帶著新技術、新視角,陳卓給暮氣沉沉的養(yang) 老院帶來了勃勃生機。

   短視頻關(guan) 注老年人內(nei) 心

  “哏都養(yang) 老院”的原型是天津市南開區靜雅老人院,在市中心的一個(ge) 老居民區裏,規模不大但幹淨整潔。陳卓畢業(ye) 後回到老家天津,幫著叔叔打理養(yang) 老院。他發現,爺爺奶奶們(men) 吃喝不愁、身體(ti) 健康,但不太開心。“照顧老人的心理健康,確實需要動點腦筋。琢磨了一個(ge) 多月,我決(jue) 定開啟一項新試驗——拍短視頻。”陳卓說。

  陳卓的短視頻創作大致經曆了3個(ge) 階段:最初以記錄老年人在養(yang) 老院的日常生活為(wei) 主;後來創作了“介是嘛”係列,把當下年輕人喜歡的新奇事物放到老年人麵前,看他們(men) 會(hui) 有怎樣的反應;再後來創作了“化學課”係列,通過演繹的方式幫助老人們(men) 找到自身的價(jia) 值。“沒想到‘介是嘛’和‘化學課’係列短視頻在新媒體(ti) 上火了。”陳卓說。

  劉奶奶是短視頻中的“凱瑟琳”,84歲時被女兒(er) 送進養(yang) 老院。剛來的時候,她總是在房間呆坐著,每天吃4種藥解決(jue) 失眠和情緒低落問題。但是,參與(yu) 短視頻拍攝後,劉奶奶的臉上出現了笑容,藥也由4種變成了1種。

  王爺爺是短視頻中的“鮑勃”。因為(wei) 半邊身體(ti) 癱瘓,他覺得自己沒有未來,每天要抽好幾包煙,總說自己是個(ge) “廢人”。陳卓動員他拍視頻,漸漸地,王爺爺眼裏有了生機,煙量也降下來了。

  老人們(men) 的變化正是陳卓不斷更新短視頻的動力。常出鏡的還有餘(yu) 老師、卡爾爺爺、愛麗(li) 絲(si) ,拍短視頻時,其他老人就在旁邊圍觀,出主意、提建議。一個(ge) 個(ge) 視頻把老年人的樂(le) 觀、豁達展現出來,傳(chuan) 遞給了更多的人。

  現在,陳卓把自己職業(ye) 定位在了養(yang) 老行業(ye) 短視頻創作,新視頻號“養(yang) 老院裏的春天”涵蓋範圍更廣。“我們(men) 發現短視頻是一把打開老年人快樂(le) 的鑰匙,他們(men) 是很陽光的!”陳卓感歎。

   女博士投身養(yang) 老事業(ye)

  天津姑娘馬頎,8年前從(cong) 浙江大學食品安全專(zhuan) 業(ye) 碩博連讀畢業(ye) 後,放棄了留校機會(hui) ,成為(wei) 天津職業(ye) 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健康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的一名教師。談起職業(ye) 選擇,馬頎說:“我國老齡人口比重逐年增加,銀發經濟將是新的增長點。”

  在去年舉(ju) 辦的天津市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發展論壇上,天津市民政局發布了一組數字:截至2022年底,天津市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人口達320萬(wan) 人,占人口總數的23.5%,其中戶籍老人達到300萬(wan) 人,占全體(ti) 戶籍人口的25.84%,天津市已全麵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hui) 。

  馬頎所在的學院於(yu) 2010年首次招收養(yang) 老方向的學生,學生在校學習(xi) 科目包括基礎護理、生活照料、老人心理照護、康複護理、老人營養(yang) 與(yu) 膳食、按摩與(yu) 保健、中醫養(yang) 生等。

  如今,馬頎已成為(wei) 學校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學科帶頭人,“畢業(ye) 時,我因為(wei) 惦念家中父母,回到了家鄉(xiang) ,投身有關(guan) 養(yang) 老事業(ye) 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yang) ,學校給我創造了各種機會(hui) ,我的視野和專(zhuan) 業(ye) 水平大幅度提升。我教出的很多學生進入了養(yang) 老行業(ye) ,成了我的同路人,這讓我成就感十足。”馬頎說。

  不久前,在天津市養(yang) 老護理職業(ye) 技能競賽中,馬頎所在的天津市職業(ye) 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健康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的9名畢業(ye) 生斬獲了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

   一線的奮鬥與(yu) 幸福

  “奶奶,您的回憶錄寫(xie) 幾頁了?再攢點,我給您打印出來。”逯苗在養(yang) 老院各樓層裏轉圈,見誰都熱情打招呼,聊上兩(liang) 句。

  作為(wei) 2013年天津職業(ye) 大學社會(hui) 管理係老年服務與(yu) 管理專(zhuan) 業(ye) 的首批畢業(ye) 生,畢業(ye) 後,逯苗從(cong) 一線的日常護理做起,逐步成長為(wei) 一名擁有高級護理員、高級心理谘詢師、健康教練、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等資格證書(shu) 的多麵手。2022年底,逯苗成為(wei) 天津市河西區養(yang) 老院運營部門負責人。

  “我們(men) 這裏年輕人多,樓層管理人員基本都是80後、90後,還有00後。”逯苗對養(yang) 老行業(ye) 充滿信心,“年輕人有新理念、新方法,相信我們(men) 一起努力,一定能把這個(ge) 行業(ye) 做好。”

  “我喜歡和老年人在一起,和他們(men) 交談能學到很多人生道理。”95後齊佳麗(li) 是天津中海錦年養(yang) 老中心醫護部樓層長,年紀輕輕的她已經是一名資深的養(yang) 老護理員了。

  “剛當照護師時,我主要負責照料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比如居室消毒、衣物換洗、布置睡眠環境、翻身拍背、床上擦浴、處理大小便、穿脫衣、喂水喂飯,有時也會(hui) 組織老人一起做文娛活動。其實,這挺辛苦的。”齊佳麗(li) 回憶著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時間長了,齊佳麗(li) 和老人們(men) 處成了家人。“爺爺奶奶一句‘我閨女太累了,辛苦了’會(hui) 讓我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她說,“養(yang) 老工作除了護理照料老人的身體(ti) ,還要顧及老人的心理,需要投入真情。”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是我國出台的首個(ge) 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在天津,銀發經濟已吸引了大量年輕人投身其中,他們(men) 用自己的青春熱情、聰明才幹、專(zhuan) 業(ye) 技能守護著老人們(men) 的幸福晚年。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