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製度 保障個人信息安全
【資政場】
作者:李曉輝(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教授)
數據是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被稱為(wei) 數字時代的“石油”。隨著社會(hui) 治理的數字化程度不斷深入,公共數據體(ti) 量不斷增長,國家機關(guan)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事業(ye) 單位和社會(hui) 組織,以及醫療、教育、供水、供電、供熱、公共交通、文化旅遊等公共事業(ye) 運營單位,采集和產(chan) 生的各類數據資源蔚為(wei) 大觀。整合、盤活公共數據資源,有助於(yu) 提升管理效能、釋放公共數據的要素價(jia) 值。
授權運營即為(wei) 重要的公共數據社會(hui) 化開發機製。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是指特定層級的政府按照程序依法授權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對經授權的公共數據進行加工和開發,以形成數據產(chan) 品和服務並向社會(hui) 開放。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guan) 於(yu) 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ti) 製機製的意見和關(guan) 於(yu) 構建數據基礎製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即“數據二十條”),為(wei) 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提供了依據。目前,北京、上海等20多個(ge) 省區市已出台規範性文件,積極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相關(guan) 工作。
公共數據涉及個(ge) 人信息、個(ge) 人隱私等個(ge) 人權益。公共數據的授權運營應在保障公民個(ge) 人信息權利和公共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開展,追求效能與(yu) 安全的雙贏。充分的製度準備可以消弭對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的顧慮,調動數據供給層的積極性,同時獲得更廣泛的公眾(zhong) 支持,其中下述製度環節的完善尤為(wei) 關(guan) 鍵。
合理界定授權運營的公共數據範圍。應對公共數據進行適當分類,以最具有賦能效果同時也更具有安全保障的數據作為(wei) 授權運營的先行試點,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大範圍。亦可將數據進行類型設定,如北京將數據分為(wei) 領域類、區域類和綜合基礎類,便於(yu) 歸口管理、分類施策;也可參考廣東(dong) 的做法,對公共數據進行安全性分級,針對不同安全等級類型實施不同的安全標準,編製數據目錄,突出重點和優(you) 先發展的數據領域。
在信息安全方麵,可以將教育數據、衛生數據、金融數據等高度關(guan) 聯個(ge) 人信息的數據類型設置為(wei) 較高的風險管理級別。在這些公共數據進入授權運營環節之前,必須進行脫敏、匿名化處理和加密處理,並對其授權範圍和運營設置特定限製,堅持更為(wei) 嚴(yan) 格的“數據可用不可見”、“數據可算不可識”原則。對於(yu) 法律法規明確禁止開放的,承載個(ge) 人信息、影響公共安全的,以及無法實現匿名化和脫敏處理、達不到安全處理標準的公共數據,應禁止進入授權運營範圍。
把好授權環節入口關(guan) ,規範授權運營流程。一方麵,應進一步明確授權主體(ti) ,對行政管理過程中產(chan) 生的公共管理數據,應明確由特定層級的數據管理部門統一授權。而對於(yu) 公共服務機構,如醫療、教育等事業(ye) 單位、國有企業(ye) 和公共服務機構產(chan) 生的公共服務數據,應在通過數據管理部門的安全審查並備案後授權運營。另一方麵,應明確授權運營單位的資質要求。合格的授權運營單位應具備充分的技術條件和人力資源條件,有效保障公共信息和個(ge) 人信息安全,保證“數據不可見”運營。在對授權運營單位的資格審查中,應建立個(ge) 人信息安全保護的黑名單否決(jue) 機製,將具有泄露和不當利用個(ge) 人信息記錄的單位排除在外。通過授權運營合同設定嚴(yan) 格的個(ge) 人信息保護義(yi) 務和責任。目前的公共數據運營授權對象多是本地數據企業(ye) ,缺乏充分的市場競爭(zheng) 機製。應著力細化授權運營的流程規範,加強合規監控。確保數據來源可溯、去向可查、行為(wei) 留痕、責任可究。數據授權運營的出口是各種數據產(chan) 品,如數據分析報告、指數報告等,不得向第三方提供原始數據,不得進行原始數據交易。
建立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理機製。公共數據授權涉及體(ti) 量巨大、關(guan) 涉公眾(zhong) 利益的相關(guan) 信息和數據。這些數據經由各種技術還原和互聯,可能生成具有識別性的個(ge) 人信息。有效的風險預防、預警機製和公共數據、個(ge) 人信息安全事件應急處置機製尤為(wei) 必須。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建立由數據管理部門、網信、公安、國家安全等部門相關(guan) 人員組成的,具有技術專(zhuan) 家支持的預警和應急處理機製。各監管部門形成合力,充分發揮政府首席數據官和數據專(zhuan) 員的作用,通過數據運營年度報告、數據風險評估等手段進行監督。鼓勵授權運營單位從(cong) 收益中提取風險基金,用於(yu) 完善風險防控技術與(yu) 製度、處置應急事件。
筆者以為(wei) ,隻有將個(ge) 人信息保護的安全考量建立在紮實有效的製度保障基礎上,技術、市場和公共管理才能有效聯動,才能實現公共數據安全、合規、高效開發利用,滿足數據要素產(chan) 業(ye) 持續健康發展的需求。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27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