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刻印美好生活
作者:姚雪青
半透明的宣紙輕覆住畫稿,畫筆勾描出一條龍的輪廓,然後反貼到梨木板上用拳刀細細刻製。月牙形的刀順著花紋在木板上遊走,鑿去輪廓線條之外的部分,刀刃所過,木屑掉落,保留的線條凸起,用於(yu) 印刷……
這是桃花塢木版年畫蘇州市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喬(qiao) 蘭(lan) 蓉正在刻版,她手中的拳刀,已經使了二十來年,刻畫出了許多鮮活美麗(li) 的年畫作品。
積累年畫製作秘笈
江蘇蘇州有句老話:“無畫不年”。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始於(yu) 明、盛於(yu) 清,線條細膩、色彩淡雅、寓意豐(feng) 富,400餘(yu) 年來,許多姑蘇的美景、年節的記憶,都被一筆一畫刻在了年畫裏。2006年,桃花塢木版年畫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喬(qiao) 蘭(lan) 蓉現就職於(yu) 蘇州市桃花塢木版年畫博物館,師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大師房誌達、王祖德。
喬(qiao) 蘭(lan) 蓉介紹,與(yu) 別處木版年畫相比,桃花塢木版年畫最獨特之處就在於(yu) 套色印刷,一版一色。完成一幅年畫甚至需要刻製10多個(ge) 版,每個(ge) 版根據上色的部位不同,分別刻製不同的內(nei) 容,僅(jin) 刻這一道工序,有的作品就需要一年之久。
為(wei) 了讓所有部分最後能嚴(yan) 絲(si) 合縫地印成一幅畫,要先刻製線版,印刷出十幾份輪廓圖,再分配顏色,不同色版照著線版的印刷描摹,這是一個(ge) 非常繁雜的過程。
因為(wei) 常年握刀,喬(qiao) 蘭(lan) 蓉左手的幾隻手指都有刀傷(shang) 劃痕,右手手指和掌心磨出了一層老繭。
印刷輪廓圖是一版一印,每個(ge) 顏色刷完晾幹一天,黑色的線條木版先印,再由深到淺印上其他顏色。要想印刷效果好,順序不能出錯,更不能操之過急,印好一版後,需要耐心等待自然晾幹,如果操之過急用電吹風吹幹,效果就可能不盡如人意。
“師父教導我,很多製作技巧都來自經驗積累。比如水性顏料染在生宣紙上,需要加膠水固色,膠水今天是3勺、明天變4勺,為(wei) 什麽(me) 不一樣?這需要做好記錄:印了哪幅畫、哪個(ge) 顏色、當時是雨天還是晴天、溫度是多少……記清楚,才能擁有屬於(yu) 自己的年畫‘秘笈’。”喬(qiao) 蘭(lan) 蓉總結出自己探索的一些規律,比如說夏天溫度較高,膠水容易化開,所以濃度要高一點;冬天溫度較低,膠水流動性差,因此可以少一點……
貼近當代社會(hui) 生活
桃花塢年畫有傳(chuan) 統的門神題材,也有文人氣息濃鬱的花鳥、仕女題材。經典作品《一團和氣》,是一個(ge) 胖胖圓圓的人物形象,代表著中國人祈求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願望。
“在現代印刷技術衝(chong) 擊下,木版年畫依然有獨特的價(jia) 值,但要保護發展好這項非遺技藝,需要守正創新。”喬(qiao) 蘭(lan) 蓉說,年畫是一種媒介,為(wei) 的是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種美好的願望,不僅(jin) 僅(jin) 過年需要,日常生活也需要。
如今的木版年畫手藝人,除了延續平安、和美、團圓等傳(chuan) 統立意之外,也會(hui) 選擇與(yu) 當代社會(hui) 審美更加貼合的主題。喬(qiao) 蘭(lan) 蓉的作品如《運河十景》係列、《江南》係列、《二十四節氣》係列就是這樣的嚐試。她的新作《二十四節氣》將二十四節氣中蘇式生活“不時不食”的精致之美“搬”上了年畫,小橋流水人家的時令美食和生活況味,就這樣用細膩溫柔的風格娓娓道來。
“年畫是為(wei) 人服務的,不是為(wei) 門服務的。”在喬(qiao) 蘭(lan) 蓉看來,除了內(nei) 容上的創新,年畫也可以嚐試更多靈動的載體(ti) 。一方麵,喬(qiao) 蘭(lan) 蓉將年畫元素與(yu) 絲(si) 巾、包具、抱枕、台燈、點心等融合起來,製作出隨手可用、隨心可賞、隨口可嚐的“年畫”;另一方麵,她還開設體(ti) 驗課程,供有興(xing) 趣的人親(qin) 身感受年畫的魅力。以上圖片均為(wei) 喬(qiao) 蘭(lan) 蓉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