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假期慢慢走 風情細細品

發布時間:2024-02-19 10:07:00來源: 北京晚報

  ▌魯稚

  現在的家長很重視開闊孩子的眼界,注重孩子的全麵發展。一到寒暑假,旅遊、參觀、冬夏令營等,已經是很多城市孩子的標配了。

  但真正的風景並非隻在名山大川,年齡小的孩子很難理解名山大川的意義(yi) ,特別是在節假日,名山大川往往隻能讓孩子體(ti) 驗到人擠人的嘈雜,體(ti) 驗到行程倉(cang) 促的焦慮,體(ti) 驗到一大堆的不悅和辛苦。

  記得我們(men) 剛到北京時,帶兒(er) 子遊八達嶺長城。那是國慶節,長城上遊人如織,密不透風,用摩肩接踵都不足以形容。兒(er) 子還小,才四五歲,被裹挾著走在長城的石級上,隻看得見前麵人的腳。回來是一身疲憊,留下的是失望。後來我們(men) 長居北京,也有了自己的車,卻很少再去八達嶺長城,反而是野山野水、農(nong) 家小院,這些平常之地帶來更多美好享受。

  這一切都反映在兒(er) 子的作文裏,我是後來才意識到的,兒(er) 子在北京待了十幾年,從(cong) 小到大,寫(xie) 過無數北京生活,但竟然沒有一篇是寫(xie) 長城的!他筆下寫(xie) 得最多的是水庫,就是離我們(men) 家不遠的十三陵水庫,那是我們(men) 最愛去玩的地方,春天到水庫爬山,夏天到水庫玩水,秋天到水庫看紅葉,冬天到水庫砸冰,水庫給我們(men) 帶來無窮的樂(le) 趣,也給他帶來寫(xie) 作的素材和靈感。可以說,那些在水庫度過的不經意的時光,才是他生命中的深刻印記。

  帶孩子出門遊玩是孩子體(ti) 驗生活的重要途徑,但是如果在遊玩的過程中不注意觀察細節,注意自己的感受,玩完以後還是寫(xie) 不出作文。

  “走進錫林浩特的地盤,一眼就能看見一望無際的草原。草原上開滿了野花,綠色、白色、紅色、黃色和紫色交織在一起,像一張彩色的地毯,鋪滿了大地。

  草原上的路有一個(ge) 特點,就是沒有紅綠燈,隻要你知道要去的地方,一直走,一直走,就能走到。草原上的路很直,最直的可以達到十幾公裏沒有彎道,仿佛能一直通到天邊。

  我第一次去草原的時候,以為(wei) 草原上什麽(me) 建築都沒有,去了以後才知道,草原上也有城市,蒙古語的‘錫林浩特’翻譯成漢語就是“草原上的城”的意思。

  在路上,我還看見有很多的鳥,有鷹、麻雀、喜鵲……草原真是一個(ge) 生機勃勃的世界。”

  這篇作文是魯魯寫(xie) 於(yu) 三年級的暑假,雖然文筆還很幼稚,但不乏神來之筆,一句“草原沒有紅綠燈,隻要你知道要去的地方,一直走,一直走,就能走到。”多麽(me) 博大的意境,多麽(me) 質樸的胸懷。在他童年的時候,他能寫(xie) 出這樣的句子,以後他長大了,未必還能寫(xie) 出。孩子的心是最真誠、最樸實的,能夠直達事物的核心。

  帶孩子旅遊不一定要走很多地方,博覽固然是好,深度也不可忽視,有時候走馬觀花跑很多地方,不如停下來好好感受一處。這不僅(jin) 是讓孩子的感受有一定深度,也是讓他有時間靜下來,細細地品味和寫(xie) 作。

  生命是時間的玫瑰,需要漫長的等待和澆灌。人要獲得豐(feng) 富的內(nei) 心體(ti) 驗,都需要花時間細細品味。

  兒(er) 子五年級時我帶他在江浙地區旅遊一圈。事前想得很好,讓他每到一地寫(xie) 一篇日記,就像三年級寒假在成都、暑假在廈門時一樣,但最後卻沒有辦到。因為(wei) 行程安排得太滿,二十多天時間裏,千島湖、黃山、杭州、蘇州、上海,每天都是新地方,每天都疲於(yu) 奔命,根本不可能靜下來盤點,也就隻是走馬觀花而已。現在再問他當年的體(ti) 驗,他連走過哪些地方都想不起了。

  而三年級時的鼓浪嶼之行,兒(er) 子年齡更小,反而記憶更深,收獲更大。就在那個(ge) 小島上,我們(men) 一住十天,每天去海灘遊泳,在海邊漫步,不僅(jin) 看完了必看景點,而且對島上的樹木、建築、美食、風情,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現在我和兒(er) 子還會(hui) 偶爾回憶起島上的時光,提到我們(men) 住的那幢民居後麵,那棵掛滿了芒果的大樹,以及我們(men) 每天必吃的那家“扁食”小店。每每憶及,我們(men) 的眼光都會(hui) 變得溫柔,嘴角漾起笑意。美好的體(ti) 驗是人生永遠的營養(yang) ,但很多美好體(ti) 驗的獲得,需要有充足的時間、從(cong) 容的心境。

  平常去過的地方,看過的事物,也不妨反複地去,反複地看。這也有助於(yu) 培養(yang) 孩子專(zhuan) 注的精神,以及細膩的感受能力。旅遊如此,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