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完善創新鏈條 構建自主科技創新體係

發布時間:2024-02-22 09:5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潘建偉(wei)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先決(jue) 條件是構建自主科技創新體(ti) 係,形成從(cong) 基礎研究到應用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chan) 業(ye) 化全鏈條布局。而創新鏈條涉及整個(ge) 學術和工業(ye) 體(ti) 係,無法由一個(ge) 單位、一個(ge) 部門完成,並且依賴於(yu) 長期的積累。基礎研究作為(wei) 創新的源頭和底層,尤其需要在暫時還看不到實用價(jia) 值的階段就進行前瞻性布局。在科學研究範式發生深刻變革的當前,我很振奮地了解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hui) 正在強化基礎研究的前瞻性、戰略性、係統性布局。建議自然科學基金加強與(yu) 關(guan) 鍵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協同,通過設立聯合基金的方式,以重大科技任務牽引基礎研究麵向長遠戰略目標發展,打通“從(cong) 0到1”和“從(cong) 1到100”之間的連接。

  自主化攻關(guan) 是一個(ge) 係統工程,需要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建立高效的產(chan) 學研用協同創新機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可以牽頭組織相關(guan) 優(you) 勢高校、科研院所、企業(ye) 、用戶等形成協同創新共同體(ti) ,充分融合科研機構的研究優(you) 勢、企業(ye) 的產(chan) 品優(you) 勢、金融機構和社會(hui) 資本的資金優(you) 勢,通過分工協同開展關(guan) 鍵材料器件設備的自主研發。我認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的其中一個(ge) 重點就是通過科教融合推進複合型人才的培養(yang) 。建議支持國家實驗室、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與(yu) 企業(ye) 合作,充分利用各方麵的優(you) 勢和特色聯合培養(yang) 人才,形成體(ti) 量充足、學科齊全、素質綜合的複合型人才儲(chu) 備,加快培養(yang) 造就一批科技領軍(jun) 人才、拔尖人才和青年才俊。

  科學上很多重大的發現發明,尤其是在基礎研究領域,正是在一流科學家麵對麵交流、思維碰撞的一瞬間產(chan) 生的。考慮到目前的國際形勢,越是麵臨(lin) 打壓和封堵,越要加強開放合作,營造有利於(yu) 我國科技發展的“朋友圈”。事實上,絕大多數國際學者願意保持與(yu) 我國的交流合作。在此背景下,更加需要發揮我國領軍(jun) 科學家的國際影響力,鼓勵他們(men) 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出境開展學術交流,強化友好國際學者與(yu) 我國合作的意願。

  (光明日報記者崔興(xing) 毅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2日 08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