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學
作者:餘(yu) 明芳,王欽敏(福建教育學院基礎教育研究院)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深入地認識和研究自己,可以直觀看到個(ge) 人的優(you) 缺點,發現自我的內(nei) 在潛力與(yu) 局限性,促進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的整體(ti) 深入發展。近些年,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嚐試寫(xie) 教育反思,但是教育反思到底反思什麽(me) ?對標什麽(me) 做反思?如何反思?
反思情感態度價(jia) 值觀
教育教學、同事互助、家校溝通等工作均以教師內(nei) 心潛在的情意為(wei) 基礎和背景,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情意素養(yang) ,具體(ti) 表現在三個(ge) 方麵:一是教育情感,熱愛學科教育工作,善與(yu) 學生、同事、家長、領導建立寬容互助的友愛關(guan) 係;二是教育態度,有強烈的責任感與(yu) 使命感,能不斷激發精神動力,始終積極從(cong) 事教育教學工作;三是教育價(jia) 值觀,經常思考教育的目標與(yu) 路徑問題,並能進行調整與(yu) 改進,旨在全方位促進學生的文化素養(yang) 。
反思自己的教育情感,教師可從(cong) 日常用時情況分析自己是否熱衷於(yu) 學科的學習(xi) 、研究與(yu) 教育工作,從(cong) 在人際交往中的所思所行看自己是否關(guan) 愛學生、理解同事、理解社會(hui) 、理解家長;研究教育態度,教師可具體(ti) 分析自己是否認真履行崗位的各項工作,是否經常自覺學習(xi) 新的知識技能,能否耐心細致地對待學生、關(guan) 心學生的學習(xi) 狀況與(yu) 品格成長;研究教育價(jia) 值觀,教師須通過分析課堂教學的內(nei) 容與(yu) 方法審視自己是否有立德樹人、學為(wei) 中心等基本的觀念與(yu) 意識,是否充分認識本學科教育的文化意義(yi) ,是否注重培養(yang) 學生的學習(xi) 興(xing) 趣與(yu) 獨立思考的能力。
反思學科知識技能觀念
紮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優(you) 秀教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功底、教學能力與(yu) 教學方法都必須基於(yu) 學科理論體(ti) 係,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學科素養(yang) 。學科素養(yang) 主要包括三個(ge) 內(nei) 容:一是在學科知識上,有成體(ti) 係的學科理論與(yu) 實踐應用知識,並能通過自學與(yu) 思考,不斷拓寬深化學科知識體(ti) 係;二是在學科技能上,有較強的學科知識生成探究與(yu) 問題解決(jue) 能力,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探索;三是在學科觀念上,有對學科思想觀念的領悟與(yu) 對學科精神觀念的感受能力,通過概括與(yu) 辨析,不斷凝練為(wei) 學科文化素養(yang) 核心的學科思想與(yu) 精神觀念。
研究自己的學科知識水平,教師可通過細致回顧學科教材內(nei) 容,看自己是否已整體(ti) 把握學科知識體(ti) 係,能否清晰並完整地講述知識、問題的關(guan) 係與(yu) 結構。從(cong) 日常師生問答與(yu) 教學設計中判定自己是否已厘清概念,能否詳盡辨析各種疑難與(yu) 細節問題,以教材為(wei) 引子進行拓展與(yu) 改造,實現跨章節與(yu) 跨學科教學。研究學科技能水平,教師可以通過解答學科的各類問題評判個(ge) 人答題特別是解答中、高考試題的能力,由此分析自己能否熟練應用學科知識,概括解題基本策略並進行廣泛運用。研究學科觀念水平,則需要教師廣泛閱讀優(you) 秀教育文獻,辨識自己對學科思想觀念的領悟和應用水平,以及對學科精神觀念的感受和凝練水平。
反思教學知識能力理念
學科知識的傳(chuan) 授有賴於(yu) 教學知識、技能與(yu) 理念,故教師的教學素養(yang) 有三:一是關(guan) 於(yu) 教學知識,有教學理論功底,能通過學習(xi) 與(yu) 研究不斷掌握新的教學知識與(yu) 方法;二是關(guan) 於(yu) 教學能力,有較強的教學設計與(yu) 實施能力,善於(yu) 開展探究示範教學,時常關(guan) 注學生學習(xi) 進程,能通過反思總結經驗並改進教學方式;三是關(guan) 於(yu) 教學理念,有可貫通應用的促進深度學習(xi) 的教學理念,使教學成為(wei) 有目標、有邏輯的策略行為(wei) ,明確學科文化育人的原理與(yu) 實施要則。
反思自己的教學知識水平,教師可以通過檢視個(ge) 人知識儲(chu) 備,看是否了解學習(xi) 理論的核心要義(yi) ,理解教育心理學、教育評價(jia) 等方麵的知識與(yu) 方法,掌握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法、發現法等教學方法的要則。研究教學能力水平,教師可以通過自我觀察或參考調查、評價(jia) 反饋信息,看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是否簡潔流暢、板書(shu) 是否明晰規整,能否依據學科特點與(yu) 學情進行教學設計與(yu) 實施。例如,科學教師應關(guan) 注自己是否經常開展探究示範教學,並對學生的自主探究進行恰當的點撥與(yu) 激勵。研究教學理念水平,教師可以對照優(you) 秀教育文獻,看自己是否實施了促進深度學習(xi) 的教學策略,並善以學科文化中的學科精神與(yu) 思想觀念育人。
反思信息意識應用能力
有獲取、利用各種信息資源輔助教學與(yu) 教研工作的意識,有應用數字技術工具、資源開展教學與(yu) 教研活動的能力,是教師信息與(yu) 數字素養(yang) 的主要含義(yi) ,二者對促進教師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的整體(ti) 發展都有重要作用。信息意識主要體(ti) 現為(wei) 教師獲取、管理、加工和利用信息的主動性、感受力、判斷力和洞察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主要指教師掌握各種信息技術工具、軟件和平台的使用方法,並能精益求精地開展教學與(yu) 教研工作。
反思自己的信息意識,教師可以通過回顧自己處理教學與(yu) 教研問題的過程,看是否經常且善於(yu) 通過搜索引擎、問答平台、在線數據庫等方式主動尋求信息,並將其作為(wei) 解決(jue) 問題的基本策略。研究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師可以重點看自己是否根據學科特點,在課題研究、論文撰寫(xie) 、命題解題,以及教學設計、實施與(yu) 評價(jia) 等過程中熟練運用相關(guan) 的信息技術工具。例如,數學與(yu) 物理學科的教師,可關(guan) 注自己能否在課堂教學中熟練應用軟件呈現物體(ti) 的運動與(yu) 變化過程,並引導學生開展學科實驗與(yu) 探究活動。
研究教研路徑方法成果
教研素養(yang) 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研究方麵具備的綜合素質與(yu) 能力,它與(yu) 以上四個(ge) 素養(yang) 都有密切關(guan) 聯。樂(le) 於(yu) 教研,並能沿著自己的路徑持續深入地探索創新,不僅(jin) 有利於(yu) 教師提升教學質量,也可以促進職業(ye) 發展與(yu) 晉升。但在實際工作中,許多教師找不到自己的教研路徑,鮮少借助教研深化學科知識與(yu) 教學理論,沒有明確的教育教學觀念與(yu) 教學主張,難以改進教研方法,獲得有事實作依據、有邏輯作論證、有教育觀念內(nei) 涵的優(you) 秀教研成果。
研究教研路徑,教師可以回望自己的課題、論文、講座、教學、命題、評價(jia) 等,看是否整體(ti) 圍繞著個(ge) 人的教學思想觀念不斷深入進行,其中的觀點、見解在邏輯上是否前後一致。研究教研方法,教師應關(guan) 注自己的教研過程,看是否以邏輯和事實作思維依據、善於(yu) 使用技術工具,能否根據具體(ti) 教研問題采用合適的實證研究、質性研究、行動研究、文獻研究、比較研究等方法。研究教研成果,教師可通過整理自己已立項的課題與(yu) 已發表的論文,思考所提觀點是否符合或揭示了某一教育教學規律,所獲結論是否為(wei) 理性思維、思想洞察、實證研究三者互動而成的實踐探索與(yu) 理論創新成果。
總之,教師需要喚醒職業(ye) 自察意識與(yu) 省悟能力,時常圍繞主要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研究自己,通過檢視與(yu) 對比不斷查缺補漏。需要注意的是,反思是手段,最終的目標是改進,是基於(yu) 反思製定有針對性的發展規劃,優(you) 化學習(xi) 時間管理策略,使情意、學科、教學等主要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在自主發展的內(nei) 驅動力加持下得以全麵、精深地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