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全國高水平的書畫修複師不過百人 書畫修複人才緣何如此缺乏

發布時間:2024-02-29 10:0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舒光強(中國藝術研究院書(shu) 畫修複與(yu) 材料研究中心負責人、古書(shu) 畫修複師)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讓人們(men) 見識了身懷絕技的文物修複師們(men) 的風采以及他們(men) 幾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文物修複師分為(wei) 多種,其中一種專(zhuan) 門修複古書(shu) 畫,他們(men) 被稱為(wei) “書(shu) 畫郎中”。

  雖說“紙壽千年,絹保八百”,但隨著時間流逝,材料老化後極易斷裂破損,若保存不當,還會(hui) 出現鼠咬、蟲蛀以及黴斑等。為(wei) 了再現書(shu) 畫原作的魅力,就需要進行修複。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共有150多萬(wan) 件(套)國有書(shu) 畫文物,其中完整的作品隻占23%左右,七成以上的作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殘缺,亟待修複。

  然而,書(shu) 畫修複人才十分緊缺,目前全國高水平的書(shu) 畫修複師不過百人。按照目前的修複進度,要將破損的書(shu) 畫類文物全部修複完畢,可能需要千年。

  書(shu) 畫修複人才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麵的。

  書(shu) 畫修複包括洗、揭、補、托、全等5道核心工序。如果細分,則有20多道小工序,包括揭芯、挖補、隱補、清洗、嵌折、全色、接筆等。每道工序都需要具體(ti) 的工藝,有固定的手法,在操作中有相應的注意事項。要把所有的修複技藝、修複手法都掌握,需要一個(ge) 漫長的過程,而要掌握其中的訣竅,還需要反複實踐。

  過去,傳(chuan) 統修複作坊中的學徒大多從(cong) 14歲左右開始學習(xi) ,到24歲左右開始自立門戶。在10年左右的學習(xi) 中,學徒從(cong) 辨認材料、工具以及製作糨糊、托染鑲料、托覆褙紙等最基礎的工作做起,練就過硬的基本功後,才能掌握一手係統而紮實的手藝。

  今天,書(shu) 畫修複工作者多出自大專(zhuan) 院校。在學校,理論學習(xi) 多,動手實踐少,並且所學知識大多是碎片化的。畢業(ye) 後進入工作單位,往往要拜師從(cong) 頭學起,此時他們(men) 年齡大多在22歲以上,錯過了學習(xi) 手藝的最佳年齡。另外,書(shu) 畫修複是一件十分磨性子的工作。要想從(cong) 事這個(ge) 工作,得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很多年輕人即便學了書(shu) 畫修複,也沒有毅力堅持在這一行幹下去。

  書(shu) 畫修複,入門容易做起來難。書(shu) 畫修複工作始終需要在科學保護與(yu) 藝術審美之間尋求平衡點,不僅(jin) 要對書(shu) 畫進行物理修複,更重要的是要再現書(shu) 畫的藝術價(jia) 值。這要求修複者要有良好的藝術素養(yang) 和比較紮實的書(shu) 畫功底。

  書(shu) 畫修複講究技高、材美。技高指修複師要具有高超的修複技藝。這與(yu) 修複師的從(cong) 業(ye) 時間、個(ge) 人修養(yang) 、秉性和悟性有密切的聯係。材美指要有好材料,否則就會(hui) 巧婦難為(wei) 無米之炊。當下,許多曆史上常用的材料已經失傳(chuan) 或發生改變。比如,明代中期的泥金紙、明代晚期的板綾、清代中期的蠟箋紙等的製作技藝已經失傳(chuan) ;古時候國畫顏料主要以礦物和植物顏料為(wei) 主,當下則多用化學顏料。修複書(shu) 畫,使用的紙張和顏料如果跟原作不一致,會(hui) 帶來極大的麻煩——輕則影響修複效果,重則可能對原作造成傷(shang) 害。為(wei) 了達到理想的修複效果,修複師要像科學家一樣,先研究出盡可能貼近原作的修複材料。上述這些對書(shu) 畫修複人才培養(yang) 提出了很高要求,造成書(shu) 畫修複領域成才率比較低。

  不僅(jin) 修複人才匱乏,現有的修複師隊伍還老齡化嚴(yan) 重,導致修複人才青黃不接。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各大博物館還有不少書(shu) 畫修複高手。如今,那些修複高手相繼離世,當時學徒輩的修複師也到了退休的年齡。所以,現在還在一線工作的技藝過硬的書(shu) 畫修複師已經屈指可數。

  一邊是成千上萬(wan) 的書(shu) 畫文物亟待修複,另一邊是修複人才奇缺。因此,加強書(shu) 畫修複人才培養(yang) 迫在眉睫。

  傳(chuan) 統的師傅帶徒弟的人才培養(yang) 方式,難以滿足現實中巨大的人才需求,需要通過院校來進行大規模人才培養(yang) 。如前所述,院校培養(yang) 的學生,存在著動手能力弱、缺乏實踐經驗等不足。為(wei) 解決(jue) 這一問題,要進一步改革院校人才培養(yang) 方式。建議將學院製的教育與(yu) 師徒式的傳(chuan) 承相結合,讓學生既掌握書(shu) 畫修複的基礎理論,又掌握材料工藝和修複方法,同時還兼具兢兢業(ye) 業(ye) 的工匠精神。

  很多書(shu) 畫修複高手都有獨門絕活。可以通過舉(ju) 辦業(ye) 務培訓、學術會(hui) 議等方式,鼓勵大家摒棄門戶之見、加強業(ye) 務交流,加快書(shu) 畫修複人才培養(yang) 的步伐。比如,在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持下,2023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啟動“傳(chuan) 統書(shu) 畫修複人才培養(yang) ”項目,依托中國藝術研究院自身教學與(yu) 研究優(you) 勢,邀請高校、博物館、企業(ye) 等機構的專(zhuan) 家學者和知名修複師,共同培養(yang) 傳(chuan) 統書(shu) 畫修複人才,深受年青書(shu) 畫修複工作者的歡迎。

  修複一幅古字畫,就是恢複一段曆史和文化。我們(men) 期待更多青年才俊加入書(shu) 畫修複這項神聖的工作中,讓更多破損的古書(shu) 畫再現往日神韻。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8日 13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