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元“入門”,1599元“進階” AI培訓課程為何越學越貴?
6.6元“入門”,1599元“進階”……宣稱能讓“AI技能變現”
AI培訓課程為(wei) 何越學越貴?
工人日報記者 劉小燕
閱讀提示
隨著AI領域的快速發展,AI培訓日漸火熱,各類培訓課程層出不窮。這些課程往往隻教授某個(ge) 模型工具的操作方法,卻宣稱能幫助學員實現“AI技能變現”。低價(jia) 入門,高價(jia) 賣產(chan) 品、賣會(hui) 員、賣素材,成為(wei) 其慣常套路。
“你可以試試對五官和服飾進行細節刻畫,然後用上遠景等鏡頭描述詞,再試試三分之一側(ce) 臉。”2月27日晚上8點,在邱娜報名加入的“AI設計變現體(ti) 驗課”微信群內(nei) ,助教正對學員用AI繪畫完成的作品進行指導。體(ti) 驗課花費6.6元,包含一節錄播課和一節兩(liang) 個(ge) 多小時的直播課,體(ti) 驗結束後,助教便開始推銷1599元的進階課程。
近年來,AI培訓日漸火熱。每逢ChatGPT、Sora發布等熱點時段,AI培訓圈都會(hui) 迅速掀起一輪高潮,湧現大批相關(guan) 課程,有些課程甚至在模型公測前就已開始招募學員。《工人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些AI培訓課程主要授課內(nei) 容往往局限於(yu) 某個(ge) 模型工具的操作方法,但大多宣稱能幫助學員實現“AI技能變現”。低價(jia) 入門,高價(jia) 賣產(chan) 品、賣會(hui) 員、賣素材,成為(wei) 其慣常套路。
AI培訓越學越貴
2月16日,文生視頻大模型Sora發布,立即引發廣泛關(guan) 注。從(cong) 事互聯網運營的邱娜覺得自己必須有所行動了。“難以想象輸入文字就能生成視頻,這種強大的技術能力讓人感覺不學就要被淘汰了。”
“一個(ge) 長期關(guan) 注的PPT公眾(zhong) 號推出了6.6元的AI設計體(ti) 驗課,我在2月25日付費進群,26日開課。”邱娜加入的課程微信群有近160名學員。根據助教人員提供的兌(dui) 換碼,學員可以在3天內(nei) 免費使用AI工具網站上的部分素材,輸入關(guan) 鍵詞即可得到一幅由AI繪製完成的圖片。
據邱娜介紹,在錄製課和直播課中,培訓老師向學員們(men) 強調,AI設計適用於(yu) 缺乏繪畫和攝影專(zhuan) 業(ye) 技能的“小白”,可以幫助生成合適的素材資源且不用擔心版權問題,是一個(ge) “零門檻,實用又賺錢的技能”。
“體(ti) 驗課結束之後,想要再用網站怎麽(me) 辦呢?”當邱娜詢問助教人員,對方表示可以報名價(jia) 值1599元的正式課,再免費使用3個(ge) 月會(hui) 員權限,之後組織大家團購,一個(ge) 月大概19元。
對方還告訴邱娜:“AI繪畫工具之所以這麽(me) 厲害,是因為(wei) 要持續消耗算力,所以好的工具都不是免費的。報名正式課之後可以幫助對接定製商單,一單掙回學費。”從(cong) 6.6元到1599元的進階式付費模式,讓邱娜既害怕錯失學習(xi) 機會(hui) ,又擔心是否會(hui) 有更多付費套路。
記者調查發現,類似的AI課程五花八門,但不少課程都與(yu) 賣產(chan) 品、賣會(hui) 員、賣素材相捆綁。除了依靠工具網站的使用和資源收費,由AI課程衍生的付費項目還包括:為(wei) AI工具提供提示詞或劇本、製作AI工具圖片素材、有關(guan) 背景知識搜集和整理、課程資源二次銷售等。
AI培訓熱度何來?
盡管AI培訓課程的內(nei) 容魚龍混雜、收費不一,但其熱度的背後,都是公眾(zhong) 對新興(xing) 技術的興(xing) 趣以及部分職場人士的焦慮。
“麵對新技術的時候,我們(men) 很容易產(chan) 生一種害怕錯過的情緒。當大家都在討論某一個(ge) 新技術的時候,好像你不跟進的話,顯得有點落伍,進而產(chan) 生焦慮。”在清華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教授沈陽看來,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或科技泡沫中,這種情緒非常明顯。
作為(wei) 一名互聯網從(cong) 業(ye) 者,邱娜經常會(hui) 接文字排版、PPT製作、海報製作等兼職商單,自從(cong) ChatGPT發布後,她一直為(wei) 如何利用AI工具提高工作效率而焦慮。
對此,心理谘詢師唐婧也有明顯的感受。“2月22日,一家企業(ye) 的高管就向我傾(qing) 訴,感覺到自己的很多工作內(nei) 容被AI替代,人力成本收縮,導致自己和團隊的壓力很大。”近兩(liang) 年,越來越多前來谘詢的職場人士向唐婧表達了關(guan) 於(yu) 技術發展帶來的焦慮以及迫切希望掌握AI技術的願望。
2023年7月,智聯招聘聯合北大國發院發布的《AI大模型對我國勞動力市場潛在影響研究報告》顯示,有69%的受訪者嚐試使用過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型語言模型類AI工具。麵對AI工具的普及以及帶來的影響,65.8%的受訪者表示,將參加AI工具使用技能的培訓課程。
“AI熱”需要冷思考
盡管AI培訓需求旺盛,但不少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AI大模型推出時間不長,短期內(nei) 很難形成體(ti) 係化的培訓課程,目前AI培訓“虛火”較旺。
“大家往往會(hui) 低估長期的發展,高估短期的進展。”沈陽表示,從(cong) 長遠來看,AI應用前景確實非常廣泛,但就短期而言,AI的輿論熱度多多少少有高估的成分。
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AI技術和AI工具使用,是兩(liang) 個(ge) 不同的領域。一家電子商務網站的AI工程師告訴記者,開發者更多關(guan) 注技術,終端用戶更關(guan) 注功能實現,而廣大職場人士則希望通過培訓,掌握一定的技能。與(yu) 前兩(liang) 者相比,後者的需求更容易“滿足”。
記者采訪調查了解到,不少此前從(cong) 事PS技術、視頻製作、電腦繪圖等互聯網技能培訓的創業(ye) 者,爭(zheng) 相將AI技術納入核心培訓業(ye) 務,以期從(cong) “AI+”的熱度中再度撈金。
還有一些培訓課程通過“賣課”的形式“賣產(chan) 品”,但這些AI產(chan) 品並不一定適用於(yu) 個(ge) 人使用者。2021年,創業(ye) 者李想成立一顧數字科技公司,專(zhuan) 注通過AI技術提供人力資源服務。從(cong) 麵試防作弊監控到AI麵試大模型,再到一鍵生成人力培訓視頻課件,李想和團隊開發的眾(zhong) 多AI產(chan) 品,最終服務對象是高校、企業(ye) ,而不是個(ge) 人使用者。“大部分人並不需要通過所謂的培訓課程,尤其是那種收費高的課程來學習(xi) 工具的使用。”李想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