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未成年人身上打孔穿釘戴環誰之過?專家:應將此行為納入“不良行為”治理範疇

發布時間:2024-03-05 09:48:00來源: 法治日報

  本報記者 韓丹東(dong)

  本報實習(xi) 生 王晶

  2023年11月底,廣東(dong) 廣州的15歲小初和朋友在一家專(zhuan) 門打孔的店鋪打了肚臍釘,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小初發現打孔的地方出現化膿現象,且打孔的周圍一直泛紅,而店鋪負責人稱屬於(yu) 正常反應。

  到醫院檢查後,醫生告訴小初,傷(shang) 口化膿是因為(wei) 打孔以後沒有采取正確的防護措施。這讓小初覺得很委屈,因為(wei) 當初打孔師傅並沒有明確告知該如何防護。

  近年來,像小初一樣熱衷於(yu) 打孔穿釘戴環的未成年人不少。

  因覺得身邊哥哥姐姐們(men) 的打扮十分潮流,小初一直很羨慕他們(men) 。跟小初關(guan) 係好的一個(ge) 姐姐,在14歲生日那天給自己打了一個(ge) 唇釘,後來每年生日都會(hui) 為(wei) 自己打一次孔,或戴環或穿釘。她告訴小初:“打孔其實一點都不疼,而且打孔這個(ge) 事會(hui) 讓自己看起來很帥氣。”

  去年,小初終於(yu) 暗下決(jue) 心,在朋友的陪伴下打了人生第一個(ge) 孔。

  同樣,江西上饒14歲的李雪(化名)在一次聚會(hui) 中與(yu) 朋友玩遊戲,輸了後按照之前的約定,在路邊的文身穿孔店裏給自己的舌頭上穿了一枚金屬釘。幾天後,她感到舌釘下方的螺口有些鬆動,於(yu) 是自行將舌釘擰緊。可沒多久,她就感到舌頭疼痛不適。自己想了很多辦法卻無法取出,非常害怕,就告知了父母帶她去了醫院。

  李雪的父母告訴記者,他們(men) 來到當地的口腔醫院,醫生進行了局部麻醉才將舌釘截斷取出,且傷(shang) 口有些發炎,內(nei) 服外敷了一段時間的藥才康複。之後,李雪挨了父母的批評,並且很後悔。如果再晚點治療不僅(jin) 會(hui) 感染,而且還會(hui) 留下難以消除的痕跡。

  今年15歲的天津女孩周莉莉(化名),家裏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因此常年不能陪伴身邊,周莉莉平時也很少和父母溝通,從(cong) 小就喜歡韓舞的她,喜歡看女團跳舞,自己也經常“泡”在舞蹈教室裏,當看到自己喜歡的明星打了肚臍釘和鼻釘,便萌生了“學習(xi) 她們(men) ”的念頭。

  於(yu) 是,周莉莉在家附近找了一家文身穿孔店也打了個(ge) 肚臍釘,她認為(wei) 這樣穿著舞蹈服跳舞會(hui) 更加好看。

  打完肚臍釘後,她覺得打孔的位置有些癢,一開始也沒在意,可沒過幾天,肚臍釘附近的皮膚開始泛紅,隱隱作痛,父母知道後將她大罵一頓。其後,她在醫院治療了一個(ge) 多月才康複。

  記者走訪發現,大多數打舌釘、唇釘的店鋪都在門口或櫃台上張貼了“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打舌釘等服務”的標語,很多商家在提供此類服務前也會(hui) 詢問消費者是否成年。不過,也有一些店主直言:“雖然大部分時間通過檢查身份證來看消費者是否已成年,但有時候忙不過來也無法百分之百確保,更何況有些人為(wei) 了賺私錢而‘壞了規矩’。”

  當記者詢問打孔會(hui) 給身體(ti) 帶來什麽(me) 傷(shang) 害時,廣西南寧的打孔師傅何兵告訴記者,“打孔確實會(hui) 給身體(ti) 帶來一些危害,而且個(ge) 人體(ti) 質不同傷(shang) 口愈合程度也不同。打孔其實是用針給身體(ti) 穿一個(ge) 口,再把不同材料的裝飾物穿進去,一般傷(shang) 口都會(hui) 出血,後期保養(yang) 不好的話容易發炎化膿。”

  陝西西安的一名打孔師傅蘇蘇告訴記者,不同身體(ti) 部位的打孔疼痛感是不一樣的,像舌釘的疼痛感就會(hui) 超過唇釘,貫通的釘子會(hui) 比豎釘更疼,尤其是在恢複期時特別疼,“一些成年人都受不了這種疼痛感,打孔之後天天往店裏跑說自己後悔了。”

  蘇蘇說,如果打孔時間短還可以恢複,但如果時間很長或者經過擴孔,那麽(me) 會(hui) 留下永久的痕跡,再難恢複。

  李女士是天津薊州區一名高中學生的家長,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她認為(wei) ,在身上打孔隻是一種行為(wei) 上的叛逆,並不存在審美價(jia) 值。如果想表達某種傾(qing) 向或個(ge) 性,可以通過衣服和配飾,沒必要用打舌釘等形式。相關(guan) 部門應該對提供打舌釘、唇釘等服務的店鋪進行規範整頓,防止未成年人上當受騙。

  李女士認為(wei) ,家長也應該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平時注重健康的審美熏陶,引導孩子用更有意義(yi) 的事情顯示實力和個(ge) 性。

  某互聯網公司HR告訴記者,該公司的文化是自由開放的,並不會(hui) 因為(wei) 來應聘的人打了“舌釘、唇釘”而拒絕聘用他,但如果是需要日常見客戶,需要和不同客戶接觸溝通的職位,還是會(hui) 考慮員工的形象。如果打孔的部位太過明顯,將考慮不予錄取。

  據了解,我國對未成年人文身這一問題已有相關(guan) 規製,2022年6月,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規定,任何企業(ye) 、組織和個(ge) 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務,不得脅迫、引誘、教唆未成年人文身。專(zhuan) 業(ye) 文身機構以及提供文身服務的醫療衛生機構(含醫療美容機構)、美容美發機構、社會(hui) 組織應當在顯著位置標明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務,對難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但對未成年人打孔穿釘戴環還沒有明確的文件規製,隻是靠打孔店鋪的職業(ye) 操守和家庭學校的監督。

  對於(yu) 未成年人在自己身體(ti) 上打孔穿釘戴環這一問題,廈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薑孝賢告訴記者,從(cong) 客觀行為(wei) 上來看,打唇釘、舌釘等行為(wei) ,社會(hui) 對其亦具有廣泛的負麵評價(jia) ,屬於(yu)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不良行為(wei) ”,因而應當將打唇釘、舌釘等行為(wei) 共同納入治理範疇,積極采取措施,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北京雋永律師事務所主任張敬輝則認為(wei) ,家庭和社會(hui) 對未成年人均有監護及教育的義(yi) 務,應“疏”“堵”結合,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wei) 能力或者限製民事行為(wei) 能力的人,打孔穿釘戴環已明顯超出未成年人的理解和理性判斷範圍,應予以禁止。

  在薑孝賢看來,未成年人保護法雖然並未明確規定禁止未成年人打孔,但社會(hui) 主流觀點認為(wei) ,打孔有害未成年人個(ge) 人以及社會(hui) 群體(ti) ,有悖於(yu) 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最有利於(yu) 未成年人原則”,屬於(yu)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未成年人“不良行為(wei) ”範疇,因而有必要加以規製。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