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好人力資源支撐

發布時間:2024-03-11 10:0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代表委員手記

  作者:許玲(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東(dong) 省委會(hui) 副主委、廣東(dong) 技術師範大學副校長)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對職業(ye) 教育的印象發生了重大變化,打破了以往“職業(ye) 教育沒有好前途”的偏見。這不僅(jin) 是社會(hui) 觀念的進步,更是我國職業(ye) 教育在人才培養(yang) 方麵碩果累累的鮮明反映。未來,如何進一步增加職業(ye) 教育吸引力,讓更多學生能夠在適合的工作崗位大展身手?我認為(wei) 應從(cong) 以下三點發力。

  持續深化產(chan) 教融合。產(chan) 教融合是衡量職業(ye) 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標誌,也是提高職業(ye) 教育辦學質量、增加職業(ye) 教育吸引力的重要舉(ju) 措。如何讓產(chan) 教融合政策真正落地?我認為(wei) ,隻有讓企業(ye) 在產(chan) 教融合中有真切的獲得感,落實好減稅降費、教育附加費減免等政策,同時讓行業(ye) 資源真刀真槍地為(wei) 技能型人才培養(yang) 賦能,才叫真正落地。建議將產(chan) 教融合的落地執行細則納入中央教育督導,加大對一係列產(chan) 教融合聯盟、企業(ye) 試點的考核和評估,由多部門聯動出台操作性強的評估細則。

  不斷提升育人質量。育人質量是職業(ye) 教育的立身之本,是提高吸引力的決(jue) 定性因素。主要應在以下兩(liang) 方麵著力:一是建立一體(ti) 化的專(zhuan) 業(ye) 、課程、教材體(ti) 係。在專(zhuan) 業(ye) 一體(ti) 化設計的基礎上,依據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製定專(zhuan) 業(ye) 教學標準,指導各層次專(zhuan) 業(ye) 課教學。二是整體(ti) 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突出“雙師型”教師個(ge) 體(ti) 成長和“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相結合,兼顧公共基礎課程教師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素養(yang) ,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專(zhuan) 兼結合、充滿活力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

  不斷完善現代職教體(ti) 係。當前我國職業(ye) 教育體(ti) 係仍不完善,升學體(ti) 係仍有諸多難點亟待破解。一是職普融通壁壘依然存在,特別是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之間融通多處於(yu) 試點階段,“並行”多於(yu) “融通”,有效實現路徑尚未形成。二是不同層次職業(ye) 教育之間縱向銜接程度仍不高。盡管職業(ye) 教育上升通道已經被打通,但是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的係統化設計還不夠,學生成長成才通道還不夠暢通。為(wei) 此,應繼續深化職業(ye) 教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完善“以中等職業(ye) 學校為(wei) 基礎、高職專(zhuan) 科為(wei) 主體(ti) 、職業(ye) 本科為(wei) 牽引”的現代職業(ye) 教育辦學體(ti) 係,推動職普協調發展、相互融通,讓不同稟賦和需求的學生能夠多次選擇、多樣化成才,為(wei) 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更好人力資源支撐。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0日 07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