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龍檔“遊”進千家萬戶
【一線講述】
樂(le) 清龍檔“遊”進千家萬(wan) 戶
講述人:中國傳(chuan) 統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龍檔(樂(le) 清龍檔)浙江省級非遺傳(chuan) 承人 黃北
每年正月,在溫州樂(le) 清西鄉(xiang) 一帶,每個(ge) 村最隆重的場景莫過於(yu) 龍檔出遊。流光溢彩的龍檔穿過街巷,熱鬧非凡。
我的祖輩都是木雕好手,他們(men) 最擅長做樂(le) 清龍檔,傳(chuan) 到我這裏已是第四代。
樂(le) 清龍檔匯集了浮雕、圓雕、透雕、鏤雕,以及油漆、貼金、彩繪、竹編、刺繡等多門工藝,工序繁複。剛開始製作龍檔,是父親(qin) 定好設計思路,比如龍檔長度、故事場景數量、亭台樓閣數量等,我來製作局部零部件。熟練後,我就參與(yu) 整體(ti) 設計和製作。
如今,我們(men) 配合更加默契:確定製作題材後,由我繪圖,一直改到我們(men) 都認可後便開工製作。當一個(ge) 個(ge) 部件被雕刻出來,一點點拚裝成形,然後整條龍檔製作完成時,我們(men) 會(hui) 高興(xing) 得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這些年,我們(men) 父子合作製作了近30條龍檔,印象最深的是2004年做的那條。當時,我們(men) 製作了一條長35米、以朱紅漆為(wei) 底色的貼金描彩龍檔,上麵雕刻了“大鬧天宮”“八仙過海”等100多個(ge) 戲曲故事、民間傳(chuan) 說經典場景,700多個(ge) 人物,花費1000多個(ge) 工時。這條龍檔不僅(jin) 參加了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成果展,還被中國藝術研究院收藏。此外,它還曾“遊”出國門,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展出。
隨著時代進步,我也在不斷探索龍檔製作的創新方式和改進方向。比如,改用微型電機驅動“亭台樓閣”中的人物活動,在龍檔檔身、“亭台樓閣”的簷口和“欄杆”上裝飾霓虹燈等,這些改變不隻讓龍檔變得更好看,也更便於(yu) 操作。
傳(chuan) 統的龍檔“體(ti) 型”較大。為(wei) 了讓它“遊”進更多普通人家,我們(men) 在尺寸上做減法。我們(men) 製作的黃楊木雕龍檔,體(ti) 積比傳(chuan) 統龍檔小了一半。我們(men) 還設計了3.1米長的迷你龍檔,盤起來隻有1米左右,可以擺放在家中或者辦公室。龍檔上的零部件還被做成擺件,可以放在桌邊隨時觀賞把玩。
作為(wei) 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的父親(qin) 常說,要讓子孫後代還能看到這門技藝。如今,手握接力棒的我,要用更多百姓喜聞樂(le) 見的方式,讓樂(le) 清龍檔“遊”進千家萬(wan) 戶。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張國聖、陸健、顏維琦、李潔、張哲浩、崔誌堅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慧敏、蔡甜甜)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5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