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71】智能化,“化”出采煤新模樣

發布時間:2024-04-12 09:4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71】

  光明日報記者 崔興(xing) 毅

  “采煤,不就是在巷道裏打眼放炮,再用礦車拉出來嗎?”如果你還是這種印象,就落伍啦!

  按下啟動鍵,200多米長的機械設備“舞動”起來,一邊向前掘進,一邊支護巷道,截割下來的煤塊同時被運出煤巷,一刻也不會(hui) 耽誤——這,才是如今煤炭采掘的樣子。

  更神奇的是,大型采煤機在地下自主割煤,還能夠主動感知煤岩性狀,適時調整工作狀態。煤礦工人隻需定時巡檢,不必再手動操作設備。而且,井下采集的所有數據,都能通過5G網絡快速交互鏈接……

  大地深處,傳(chuan) 統采煤業(ye) 的麵貌,正在被新質生產(chan) 力徹底重塑。

  高效的綜合機械化采煤問題,我國已基本解決(jue) 。但很長一段時間,綜合機械化巷道掘進,仍是一道待解難題。

  作為(wei) 煤炭開采的先行基礎工程,巷道掘進占煤礦井下采掘工程量的70%~80%。我國每年新掘巷道13000公裏,位居世界第一,工程量巨大。

  如今,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煤海蛟龍4.0”,通過集群控製,可以實現一鍵啟停、自主行走、遠程截割,一舉(ju) 破解了這一難題。

  在它的誕生地——中國煤科太原研究院的生產(chan) 車間,記者見到了這條長達200多米的鋼鐵“蛟龍”。

  “可伸縮的巨大滾筒是它的利齒,負責挖掘;前方的旋轉刀盤好似龍舌,把割下來的煤塊源源不斷地撥到嘴裏,而龍的脊椎和頂部、側(ce) 麵的龍爪負責支護,龍的身體(ti) 則負責運輸。”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首席科學家、快速掘進係統總設計師王虹介紹道,“整個(ge) 係統完成了從(cong) 掘進到支護再到運輸的一整套工作,徹底解決(jue) 了煤巷掘進、支護、運輸不能平行作業(ye) 的世界性難題。”

  穩定圍岩環境,月最高進尺3088米,創造大斷麵單巷掘進世界紀錄;中等穩定圍岩環境,月最高進尺2086米,掘進效率提高3倍;複雜圍岩環境月進尺856米,刷新國內(nei) 複雜圍岩條件掘進進尺紀錄。

  這條中國“蛟龍”,掘出了世界紀錄!

  同時,新技術的運用還讓采煤變得更安全。

  在三大化石能源中,唯有煤炭開采至今仍需要工人下井作業(ye) ,麵臨(lin) 種種不可預知的險情。

  “安全生產(chan) 、綠色開采,人是第一位的。未來我們(men) 的煤炭行業(ye) 不能打人海戰術,而要靠科技創新,走智能化道路。”中電科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華訊網絡解決(jue) 方案架構師王曉龍說。

  為(wei) 建設具有感知、聯動、分析、決(jue) 策能力的智能礦山管控一體(ti) 化平台,四川省古敘煤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智能調度、透明地質、綜合集控、安全管控、生產(chan) 經營、智能決(jue) 策等6大中心,接入了61個(ge) 子係統。

  “這些都是量身定製的。”王曉龍告訴記者,古敘煤田最大的特點就是地質條件複雜,水災害和瓦斯等災害較重,想要確保生產(chan) 安全可不簡單。

  “這其中,尤為(wei) 重要的智能調度中心,是基於(yu) 全國領先的三維真實巷道模型打造的。”王曉龍告訴記者,“我們(men) 通過打通人員精準定位、應急廣播、安全監控、AI視頻等多個(ge) 子係統邊界,能快速發現風險,並快速進行應急處置。”

  光這些還不夠!王曉龍介紹,團隊進一步利用勘探數據、三維地震、建井數據,生成各個(ge) 煤層和其他地層的三維模型,並借助相關(guan) 算法預測瓦斯、水害、礦壓的發育規律和變化情況,將風險化解於(yu) 萌芽。

  “現代化的礦井告別低矮狹窄和髒、亂(luan) 、危險,智能綜采技術與(yu) 裝備功不可沒!”中國煤科科技委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紅普感歎。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7日 01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