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遊為和美鄉村添彩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近日舉(ju) 辦2024中國美麗(li) 鄉(xiang) 村休閑旅遊行(春季)推介活動,現場發布浙江長興(xing) 訪茶觀花和美鄉(xiang) 村遊、陝西西安長安踏春賞花遊等60條春季精品線路以及江西安源十裏花溪、湖北木蘭(lan) 花鄉(xiang) 等185個(ge) 精品景點。這些線路和景點共同構成了人們(men) 春遊看中國鄉(xiang) 村的導覽圖。
如今,鄉(xiang) 村已成為(wei) 國內(nei) 遊的熱門目的地。到鄉(xiang) 村去欣賞生態景觀、體(ti) 驗生態產(chan) 業(ye) 、感受綠色生活,正不斷豐(feng) 富著鄉(xiang) 村遊的內(nei) 涵。
既有顏值又有氣質
攜程發布的《2024年清明節假期出遊總結》顯示,今年清明節假期,與(yu) City Walk相比,更閑適的Country Walk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鄉(xiang) 村成為(wei) 許多人的“心頭好”。清明節假期,國內(nei) 鄉(xiang) 村遊訂單同比增長239%,人們(men) 到鄉(xiang) 村踏青徒步、賞春花美景、趕春日市集、嚐時令美食。
走在石板路上,身旁的桃花、玉蘭(lan) 花、油菜花開得正盛,拱橋下,流水潺潺,不遠處,白牆黛瓦的民居整潔有序。清明節假期最後一天,狄小棣從(cong) 江蘇宿遷自駕抵達南京錢家渡。這裏位於(yu) 秦淮河、溧水河、句容河三河交界處,地處“三山六蘆蕩、十萬(wan) 八千畝(mu) ”的平原圩區之內(nei) ,有著非常典型的江南水鄉(xiang) 風貌。這次狄小棣看到了錢家渡“四季中最絢麗(li) 的模樣”。“我早就聽過錢家渡‘金陵水鄉(xiang) ’的名頭,趁著假期來體(ti) 驗鄉(xiang) 村旅遊的‘新玩法’。”來到錢家渡的遊客,不僅(jin) 可以欣賞秀麗(li) 雅致的田園風光,還能品春茶、吃咬春宴、體(ti) 驗水上“婚禮”,豐(feng) 富的遊玩內(nei) 容,讓許多人決(jue) 定在此多停留幾天。
狄小棣熱衷於(yu) 鄉(xiang) 村遊,各地“既有顏值又有氣質”的鄉(xiang) 村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年來,中國鄉(xiang) 村遊步入發展快車道,各地鄉(xiang) 村持續推進道路、供電、供水、通訊等硬件設施建設提升,建起一批農(nong) 家書(shu) 屋、圖書(shu) 閱覽室、文體(ti) 活動室、鄉(xiang) 村舞台等文化設施,還發展多種旅遊業(ye) 態,不斷豐(feng) 富鄉(xiang) 村遊的內(nei) 涵。與(yu) 過去“半天可逛遍”“好看但不好玩”形成鮮明對比,如今許多鄉(xiang) 村已成為(wei) 遊客願意“一來再來”的地方。人們(men) 參與(yu) 鄉(xiang) 村遊,既能看到原生態的鄉(xiang) 野景觀,也能感受活力十足的時尚氣息。
“以綠生金”成為(wei) 現實
除了紛至遝來的遊客,“新”村民也在增多。不出遠門也能掙到錢,曾經外出打工、如今回村創業(ye) ,這些現象在越來越多的鄉(xiang) 村出現。這源於(yu) 多地鄉(xiang) 村“以綠生金”的成功實踐。
近日,全國多地迎來采茶季。安徽省祁門縣平裏鎮雙程村位於(yu) 祁門紅茶的核心產(chan) 區,每年3月初到4月底是黃金茶季,茶農(nong) 在茶壟間穿梭忙碌。適逢陝南茶山的采茶季,漢中、安康等多個(ge) 茶旅遊特色目的地推出“采茶”相關(guan) 旅遊產(chan) 品,遊客可在指導下按照“一葉一芯”或“兩(liang) 葉一芯”的標準采摘茶葉,感受采茶的樂(le) 趣和茶文化的魅力。雲(yun) 南景邁山也迎來了“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後的首個(ge) 春茶采摘季,鬱鬱蔥蔥的古茶林裏可見高大的榕樹、樟樹、古茶樹、石斛、鬆蘿等和諧共處的獨特生態景觀。
茶產(chan) 業(ye) 是春天裏名副其實的富民產(chan) 業(ye) 。以景邁山為(wei) 例,今年,它所在的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幹毛茶產(chan) 量預計達3.5萬(wan) 噸,綜合產(chan) 值逾80億(yi) 元。
在浙江杭州長埭村,長在綠水青山間的茶葉不僅(jin) 富了當地茶農(nong) ,還助外地采茶工提高了收入。春茶采摘已進入尾聲,來自安徽、江蘇等地的采茶工陸續回鄉(xiang) 。長埭村位於(yu) 西湖龍井茶原產(chan) 地保護區核心區塊,茶園1496畝(mu) ,大部分村民以種植龍井茶為(wei) 生,目前共有360戶茶農(nong) ,今年村裏來了3000多名采茶工。茶農(nong) 鄭偉(wei) 洲曾在外地打工,隨著西湖龍井名氣增大,他和妻子回村專(zhuan) 心經營祖輩留下來的茶地。長埭村入選未來鄉(xiang) 村後,茶農(nong) 們(men) 的日子越過越好。
環保觀念深入民心
家門口變得“水清、岸綠、景美”,好環境成為(wei) 鄉(xiang) 村發展的“金名片”。村民的觀念也隨之改變,更加注重生態保護、環境治理,共繪鄉(xiang) 村美、村民富、產(chan) 業(ye) 強的圖景。
賞桃花、放風箏、品桃花釀,山東(dong) 省汶上縣水坡涯村的蓮花湖生態園裏,遊客各得其樂(le) 。這裏曾是“髒亂(luan) 差”區域,後來,村裏對道路、河道、荒地進行修整,還引進千畝(mu) 黃桃種植項目,發展觀光農(nong) 業(ye) ,讓這裏成為(wei) 網紅打卡點。好生態帶來好風景、好產(chan) 業(ye) 的例子在汶上縣還有很多。
過去,村裏的垃圾“今天清了明天堆”,推行垃圾分類後,村裏的垃圾堆不見了,村民的院子也幹淨了,整個(ge) 村子的麵貌煥然一新。汶上縣從(cong) 村民日常習(xi) 慣和認知出發,采用“兩(liang) 次四分”法進行垃圾分類,在村公共區域設置“四分類”垃圾大桶,村民按照“可腐爛”和“不可腐爛”兩(liang) 大類標準,對自家生活垃圾進行初次分類後,由保潔員上門收集,再按“能埋的”可腐爛垃圾、“能賣的”可回收垃圾、“能燒的”生活垃圾、“有害的”有毒垃圾四種形態進行二次細分,有效解決(jue) 了分類不準的問題。不僅(jin) 如此,汶上縣還推出信用積分兌(dui) 換製度,通過給村民辦理信用存折、建立村民積分檔案的方式,引導廣大村民形成自覺愛護環境的健康生活方式,積極參與(yu) 到人居環境整治等文明創建活動中,共同為(wei)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添彩。(尹 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