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這些老舊小區改造“新”在何處?

發布時間:2022-01-06 08:44: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城市更新,是北京從(cong) “聚集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數十年的艱辛探索中,發現的一條城市開發建設和經濟增長方式的全新路徑。當 2021 年下半年北京以五年規劃的方式為(wei) 城市更新繪就頂層設計之際,這一路徑自然而然地就成為(wei) 一條民生之路、發展之路和基層治理之路。北京的老舊小區改造,正是這條路上的一道道最顯眼的“風景”。據了解,在2021年確認558個(ge) 老舊小區改造的基礎上,本市2022年還將實現老舊小區改造新開工300個(ge) 、完工100個(ge) 。

  “新”如何生於(yu) “舊”?“老”又怎樣改成“新”?當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hui) 議和政協北京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拉開帷幕,嶄新的2022年向我們(men) 走來之時,北京青年報記者走進北京的一個(ge) 個(ge) 老舊小區,深入探究這“新”“舊”轉換之間為(wei) 首都發展平添了哪些內(nei) 生的“力量”。

  (1)

  僵屍自行車,可算是北京不少老舊小區的“標配”。橫七豎八、上摞下壘、鏽跡斑斑、擋路絆腳……想把這些“僵屍”一次清理幹淨,談何容易!它看似沒用,但又是個(ge) 人“資產(chan) ”,生硬地清走,很容易產(chan) 生矛盾;它看似輕便,但“僵屍”互相絞纏在一起,要一次騰清也要不小的成本。顯然,解決(jue) 這個(ge) “老問題”,就需要“新點子”。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基礎類改造,比如抗震加固、保溫節能改造等屬於(yu) 整體(ti) 性工程,在資金、改造主體(ti) 到位的情況下,施工方是能夠主導的。然而像完善類和提升類工程則在很大程度上聯係著居民的個(ge) 人利益,比如清理僵屍車、安裝電動充電樁等,搞好了,就是暖心工程;搞不好,就是‘火藥桶’工程。”朝陽區八裏莊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副主任馬思來的一番話頗有感觸。

  八裏莊街道的很多社區都存在著“僵屍自行車”的問題。清理“僵屍車”,不僅(jin) 僅(jin) 是改善社區環境,更是騰籠換鳥——利用騰挪空間加裝電動自行車充電口,從(cong) 而保障電動車“不進樓”,還小區一個(ge) 安全的環境。對此,八裏莊街道的做法是“以物易物”——居民將自己的“僵屍車”挑出來,交給社區,可以換取香皂等日用品。利用騰退出來的空間,紅廟社區機二委小區新增112個(ge) 充電接口,八裏莊西裏社區408樓院新裝了30個(ge) 充電接口。這樣的“清理”過程,是居民自願完成的,“怨氣”自然就少;同時電動自行車在樓下就能方便地充電,杜絕了“上樓”的火災隱患,誰會(hui) 不願意呢?

  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朝陽區團結湖街道同樣采用“舊車換綠植”等置換方式,一個(ge) 自行車棚就清理出了40多輛“僵屍車”,補建40多個(ge) 充電接口,解決(jue) 了居民的停電動車和充電需求。

  “‘居民的事居民議,居民的事居民定’,事實上,在老舊小區改造的過程中,想辦法調動起居民的積極性,讓大家自己參與(yu) 家園建設,這才是事半功倍的好點子。解決(jue) 僵屍車這個(ge) 老大難問題就得益於(yu) 此。”馬思來說。

  (2)

  “老舊小區沒大片空間,隻能像擠牙膏一樣,擠出一點,就能讓居民增加一分舒適度和便利度。”采訪中,一位社區書(shu) 記的形象比喻恰恰道出了老舊小區改造的規律所在:那就是小切口、漸進式,城市更新中的老舊小區改造,不是“改天換地、煥然一新”,而是“苟日新、日日新”,積累“小而美”,逐漸變“大美”。那麽(me) 牙膏又該如何“擠”?

  “關(guan) 鍵是要往‘細’裏算計,越是小空間越要‘打主意’!”體(ti) 育館路街道平安建設辦副主任董玉虎的一番話道出了“小切口、漸進式”的實踐肯節兒(er) 。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見到了不少“螺螄殼裏做道場”的實例。

  閑置空間不留“閑”。東(dong) 城區崇外街道崇西社區入口處,三棵樹下空間逼仄,社區見縫插針設了兩(liang) 組充電櫃、共16個(ge) 艙門;體(ti) 育館路街道法華南裏社區裏一處垃圾桶站“撤桶並站”後,2平方米多的空間也加裝了一組充電櫃。這些“擠”出來的充電設施極大方便了居民充電,無形中強化了電動車管理。

  巧改空間“生”車位。西城區什刹海街道愛民裏小區,把車位方向改一下,由平行牆麵變成斜向45度;把車位間距縮一點,在標準寬度基礎上縮短10厘米。兩(liang) 個(ge) 小改動,讓小區停車位增加了20個(ge) ,得到居民的認可,自治停車的壓力有所緩解。

  社區規劃巧“算計”。西城區新街口街道大乘巷教師樓小區的車棚裏,35個(ge) 充電樁的數量是這樣算出來的——小區公共空間設計師、北京建築大學教師黃庭晚介紹,2021年上半年,工作日的白天、晚上以及周末,小區設計師們(men) 都會(hui) 來這裏“蹲點數車”。“蹲點”發現,小區內(nei) 停放的自行車約為(wei) 400輛、電動車約130輛,據此測算出自行車實際使用量約為(wei) 200輛、電動車80輛。“考慮到電動車數量還會(hui) 持續增加,電動車與(yu) 充電樁配比一般為(wei) 3:1或4:1,我們(men) 就打出富餘(yu) 量,確定了35個(ge) 充電樁。”黃庭晚對北青報記者說。

  為(wei) 了給電動車和充電樁騰地兒(er) ,設計團隊引入雙層自行車架,自行車存放更集約,一名高中生推車進入車棚,按下手柄,簡單操作後就將自行車存放在兩(liang) 層停車架的上層軌道,“很方便,也很酷”。

  (3)

  2021年7月11日新華社授權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強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中,明確強調要在鄉(xiang) 鎮街道層麵就居民自治的“切身利益”事項進行“議事協商”的建設。市委主要領導也多次強調,基層治理中“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石景山的“老街坊議事會(hui) ”、東(dong) 城區的“小巷議事廳”等議事平台都是在商商量量中打理著社區中的大事小情。可以說,當下的京城,商量,正在成為(wei) 街區治理的重要路徑。在老舊小區改造的采訪中,北青報記者也感受到了“商量”的力量。

  在商量中畫出最大“同心圓”。是遛彎兒(er) 曬太陽,還是建停車場?2021年上半年,石景山魯穀街道六合園南社區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就小區裏一片700平方米的空地用途商量了一個(ge) 多月。經過街道、社區居委會(hui) 和居民以及設計方多次召開“老街坊議事會(hui) ”商討,最終提出建一個(ge) 立體(ti) 停車綜合體(ti) ,一層正麵為(wei) 便民食堂,側(ce) 麵是停車樓和自行車棚,二層是屋頂花園廣場供居民休閑。問題看似解決(jue) 了,但是並沒有“皆大歡喜”。因為(wei) 又有老街坊提出,停車樓太高是否會(hui) 遮擋屋內(nei) 光線?據此,相關(guan) 方麵又組織設計方進行了一輪協商,多次調整設計方案後,最終決(jue) 定通過下挖一層,對綜合體(ti) 的整體(ti) 高度進行降低——這樣,既新增了停車位,又有了居民的休閑空間,還對建築高度進行了調控,並最大程度地減少機械設備運行產(chan) 生的噪音。車庫已於(yu) 2021年7月初完成設備安裝及特種設備驗收工作,並在8月初進行收費管理製度公示。從(cong) 目前收集到的情況看,居民們(men) 普遍持滿意態度。

  在商量中巧用“吹哨報到”。“一封書(shu) 來隻為(wei) 牆,讓他三尺又何妨?”當年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在西城區新街口街道玉桃園三區剛剛上演,就被“吹哨報到”的商量機製所化解了。原來該小區12號樓,院內(nei) 公共綠地東(dong) 側(ce) 有一堵圍牆,居民靠牆停車,經常因搶車位發生爭(zheng) 執。“能不能把圍牆拆掉?”在小微空間的改造中,社區、設計方不約而同地想到這一點。因為(wei) 圍牆位置的權屬歸於(yu) 小區旁邊銀齡老年公寓,街道通過吹哨報到機製,和區民政局、銀齡老年公寓管理單位協調,將東(dong) 段圍牆拆除。這樣,綠地與(yu) 步行道之間一下子就多出1.5米至2米的距離,“這讓小區裏多了8個(ge) 停車位。別看數量不多,居民們(men) 開心極了!”社區負責人齊瀟說。

  (4)

  北青報記者連日來在社區采訪中注意到,圍繞著老舊小區改造中的幾大肯節兒(er) ——例如停車與(yu) 綠地的關(guan) 係問題、自行車棚中自行車和電動車充電樁的改造問題、跨區域停車問題等,基層黨(dang) 組織把組織優(you) 勢轉化為(wei) 管理效能,及時發揮出了“黨(dang) 建統領”“協調四方”的關(guan) 鍵作用,推動著老舊小區改造向縱深進行。

  黨(dang) 建統領,“統”字的涵義(yi) 是基層黨(dang) 委把各方因素都放進一個(ge) “網底”裏統籌安排。北青報記者在海澱區西三旗街道采訪時了解到,這個(ge) 街道的位置非常特殊,正處在海澱、昌平、朝陽的三區五街鎮交界處,為(wei) 了解決(jue) 該街道富力桃園社區近千個(ge) 車位缺口問題,黨(dang) 建引領下的“三區五街鎮跨域社會(hui) 治理”協調機製發揮了關(guan) 鍵作用。

  由海澱西三旗街道黨(dang) 工委牽頭,成立三區五街鎮跨域協作議事委員會(hui) 聯合黨(dang) 委,相鄰五個(ge) 街鎮的辦事處主任、鎮長擔任聯合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此舉(ju) 讓跨域治理從(cong) “臨(lin) 時”變為(wei) “長效”。西三旗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副主任秦勇介紹,依托社會(hui) 治理綜合協調組黨(dang) 支部,召集兩(liang) 個(ge) 相鄰街鎮(西三旗街道、東(dong) 小口鎮)和兩(liang) 個(ge) 相鄰社區村(富力桃園社區、蘭(lan) 各莊村)的負責人,共同召開現場會(hui) 。經過實地調研和協調,最終決(jue) 定由昌平蘭(lan) 各莊村停車場拿出部分停車位,以150元/月的優(you) 惠價(jia) 供海澱富力桃園社區居民使用。“統”的結果達到了本市《城市更新行動指導意見》(京政發2021年10號)中提出的“決(jue) 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成果共享”的效果,社區居民無不豎起大拇指。

  黨(dang) 建統領,“領”字的含義(yi) 是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引導“老大難”問題走向各方利益的平衡點。《關(guan) 於(yu) 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工作的意見》(京規自發2021 120號)提出,增加停車設施原則上不得影響住宅現狀日照時數,且滿足結構安全、消防安全以及間距、綠化、環保等要求。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老舊小區實際改造進程中,“車位與(yu) 綠地”的矛盾最為(wei) 典型。

  朝陽區六裏屯街道八北社區,麵對205號樓和206號樓之間的一塊空地,居民對建停車位還是建綠地的分歧特別大。

  麵對不同訴求,八北社區沒有先入為(wei) 主,而是發動黨(dang) 員骨幹,用兩(liang) 天時間,對八個(ge) 單元120多戶居民挨家挨戶征求意見,黨(dang) 員社幹們(men) 調研全程隻記錄,不說話,目的就是要讓居民意識到社區對居民的煩心事要下決(jue) 心解決(jue) ,但又不預設立場,“居民的地盤由居民做主”。調查發現,大部分居民支持建設停車位,但老舊小區改造在綠地方麵又有相關(guan) 指標。最終,街道黨(dang) 委在符合綠地指標的前提下綜合考量,盡力“擠”出來兩(liang) 個(ge) 停車位。既平衡了不同利益主體(ti) 的訴求,也平衡了相關(guan) 規定和實際需求的關(guan) 係。“雖然車位不多,但我們(men) 知道你們(men) 盡力了!”一位居民在“社區留言板”裏寫(xie) 道。

  (5)

  首都文化是一篇大文章。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老舊小區改造中的文化韻味往往可以變為(wei) 凝聚人心的“家園意識”。

  人防備用出口的一層四周都延伸出了一個(ge) 2米多寬的“頂棚”,加裝了幾排木質座椅,屋簷側(ce) 麵寫(xie) 著“初心亭”的名字,字的旁邊設計了兩(liang) 隻展翅的雨燕造型。這是朝陽區香河園街道光熙門北裏北社區“黨(dang) 員誌願之家”微更新後的一個(ge) 小場景。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張紅霞介紹:“以前這裏堆滿雜物,看上去就像個(ge) ‘孤島’,如今這裏可供社區黨(dang) 員、誌願者開展特色黨(dang) 日,還可開展法律谘詢、理發等誌願活動。空間雖不大,但是‘初心亭’卻把人心聚到一塊兒(er) 了。”

  微空間裏創場景,微更新中文化情。東(dong) 城區崇外街道崇西社區4號樓10單元一層有一間12平方米的迷你兒(er) 童繪本館,小巧的座椅,繽紛的牆麵,整齊的書(shu) 架,吸引著該棟樓的孩子前來閱讀,誰會(hui) 想到這裏曾經是一間廢棄的樓道“垃圾房”;懷柔區泉河街道富樂(le) 社區,每個(ge) 樓院入口處都專(zhuan) 門配有一間大小不一的屋子,裏麵有桌椅板凳水壺水杯,除了門衛功能,這裏竟還是居民們(men) 進行鄰裏矛盾調解的“談心室”;東(dong) 城區北新橋街道民安小區26號樓前,不久前亮相了一塊“胡同記憶”文化牆,那凸凹不平的字跡、數十條熟悉的胡同名字,讓老街坊們(men) 回憶起童年的“胡同生活”。微改造,改出了鄉(xiang) 愁的記憶;微更新,更出了家的感覺。

  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還注意到,老舊小區改造隻要錨定“暖民心、聚民心、得民心”的“民生改善綜合體(ti) ”的要求,居民們(men) 的“付費意識”也會(hui) 慢慢跟上,從(cong) 而推動老舊小區走上一條良性循環發展之路。上文提到的石景山魯穀街道六合園南社區,由於(yu) “老街坊議事會(hui) ”議得透、商得好,所以收費製度並無反彈,居民趙先生對北青報記者說: “再也不用擔心因沒地兒(er) 停車而被‘貼條’了,每個(ge) 月交停車費我們(men) 都能接受,花錢圖個(ge) 方便和心安唄!”但是目前車位仍處於(yu) 供不應求狀態,所以社區又通過議事會(hui) 決(jue) 定搖號確定車位。“為(wei) 保障常住居民的更替及未搖到號的居民未來有獲取固定車位的資格,搖號為(wei) 每兩(liang) 年一次,收費標準為(wei) 300元/月/車位,對於(yu) 這一規則,大家都心悅誠服。”小區立體(ti) 停車樓投資建設方願景集團相關(guan) 負責人劉雨夕告訴北青報記者。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