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海澱區弗萊農莊 把勞動教育搬上“雲端”

發布時間:2022-11-21 08:43:00來源: 新京報

  走進農(nong) 耕營地 之4

  剛剛過去的這個(ge) 周末,海澱區1500名小學生在線上參與(yu) 了一堂農(nong) 耕實踐課。這場位於(yu) “雲(yun) 端”的農(nong) 耕課程中,孩子們(men) 眼前的屏幕畫麵,在北京市農(nong) 林科學院的科研溫室、海澱區弗萊農(nong) 莊高架草莓生產(chan) 溫室以及海澱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農(nong) 技中心的草莓溫室之間來回切換,孩子們(men) 拿出從(cong) 學校帶回農(nong) 莊發放的農(nong) 具秧苗,與(yu) 家長一起,隨著直播同步種下了屬於(yu) 自己的草莓苗。承辦本次直播的弗萊農(nong) 莊,也是近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聯合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推薦的首批農(nong) 耕文化實踐營地之一。自今年9月起,這個(ge) 線下的實踐營地,開始嚐試把今年原計劃在園區實地開展的海澱科協農(nong) 業(ye) 科普大講堂,搬到“雲(yun) 端”。秋去冬至,海澱區超過2萬(wan) 名小學生通過一根網線和手中的農(nong) 具素材,完成了孕育農(nong) 作物的初體(ti) 驗。

  名稱:

  北京市海澱區弗萊農(nong) 莊

  地點:

  海澱區蘇家坨鎮柳林村

  成立時間:

  2011年

  服務內(nei) 容:

  以家庭都市農(nong) 園、企業(ye) 專(zhuan) 屬農(nong) 場、果蔬配送、觀光采摘、農(nong) 事科普教育等為(wei) 主,並且是海澱區中小學學農(nong) 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一根網線連接田間與(yu) 少年

  11月18日是個(ge) 周五,弗萊農(nong) 莊銷售部門的負責人郜盼盼臨(lin) 時接到一個(ge) 新任務,他需要在第二天一場麵向海澱區10所學校1500名學生的直播課堂上,結合園區裏的高架草莓做科普。

  按照計劃,這一堂線上課的主會(hui) 場設在了北京市農(nong) 林科學院的科研溫室,由來自科研單位的專(zhuan) 家做主講,弗萊農(nong) 莊的高架草莓生產(chan) 溫室為(wei) 分會(hui) 場。同時,課堂還將連線海澱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農(nong) 技中心的草莓溫室,為(wei) 孩子們(men) 展示草莓種植的不同技術和方式。作為(wei) 分會(hui) 場,這裏需要直播的時間不長,但在當天下午正式直播前,郜盼盼還是要配合整體(ti) 團隊預先完成彩排工作。

  有必要為(wei) 幾分鍾的鏡頭,專(zhuan) 程參與(yu) 彩排嗎?郜盼盼提到,目前每次觀看線上課堂的人數在一千至兩(liang) 千人。而一兩(liang) 千名學生背後,就是數以千計的家庭,弗萊農(nong) 莊是承辦方,作為(wei) 串聯起專(zhuan) 家和學校學生的那“一根線”,工作人員不能缺席任何一個(ge) 環節。今年9月開始,在田農(nong) 作物隨著節氣溫度而減少,又因為(wei) 疫情的原因,弗萊農(nong) 莊開始嚐試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農(nong) 耕文化教育,這或許並非疫情下的無奈之舉(ju) ,這場嚐試讓雲(yun) 端的課堂或將成為(wei) 可持續發展、有獨特優(you) 勢的智慧教育產(chan) 品。事實上,一個(ge) 季度以來,共計約2萬(wan) 人次收看了課程直播,網線的另一端,連接的不隻是科研單位,也會(hui) 是海南火龍果基地、東(dong) 北稻田。

  孩子們(men) 的農(nong) 耕教育很有必要

  從(cong) 蔬菜種植基地,拓展到登陸首批農(nong) 耕文化實踐營地的推薦名單,弗萊農(nong) 莊負責人王寧說,這大概花費了三年多的時間。初期的很多農(nong) 耕實踐是在線下進行的,這讓王寧有了更多與(yu) 孩子們(men) 麵對麵交流的機會(hui) 。他曾經嚐試理解孩子們(men) 眼中的農(nong) 業(ye) ,“他們(men) 對農(nong) 業(ye) 是有一些概念的,但這個(ge) 概念,僅(jin) 僅(jin) 停留在‘春種秋收’上,孩子們(men) 覺得春天扔下一顆種子,到秋天就能收獲果實。可具體(ti) 該怎樣播種,怎樣收獲,怎樣被端上餐桌,孩子們(men) 沒有認知。也就是說,對於(yu) 自然孕育生命的過程,他們(men) 並不了解。”

  這也恰恰體(ti) 現農(nong) 耕教育的必要性。王寧記得,是在2019年起,農(nong) 莊在海澱區都市農(nong) 業(ye) 的帶領下,聯合專(zhuan) 家、教育家編寫(xie) 出版了《學農(nong) 實用手冊(ce) 》,手冊(ce) 麵向四個(ge) 年齡層次,向學生們(men) 解釋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的樣貌,以及未來農(nong) 業(ye) 的方向。

  海澱區政協原主席彭興(xing) 業(ye) 在這本書(shu) 的序言中提到的,農(nong) 業(ye) 科普教育是我國科普事業(ye) 的重要環節,不僅(jin) 關(guan) 係到科教興(xing) 國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也很大程度上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實現提供著人才基礎和儲(chu) 備。

  從(cong) 大海中取一瓢水

  除了手冊(ce) 教輔的匯編,園區在500米的農(nong) 耕文化長廊上,也做了翔實的農(nong) 耕文化介紹。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書(shu) 籍還是長廊內(nei) 容都並非簡單的匯編,農(nong) 業(ye) 和教育領域專(zhuan) 家都曾參與(yu) 其中,素材的貢獻者,也不乏大家和知名學者。在今年下半年,線上課堂的不斷打磨中,也有越來越多的專(zhuan) 家參與(yu) 到了直播授課中。

  為(wei) 什麽(me) 專(zhuan) 家們(men) 願意參與(yu) 到農(nong) 耕科普教育中?

  胡寅飛覺得,專(zhuan) 家們(men) 的初衷源於(yu) 對農(nong) 業(ye) 領域的熱愛,“他們(men) 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孩子,能去了解農(nong) 業(ye) ,也更加希望把自己所學變成對孩子有益的知識。”胡寅飛說,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問得最多的話是:“你看我這堂課需要講什麽(me) 、你需要我做什麽(me) ?”

  專(zhuan) 家們(men) 對自己的領域太了解了,“他們(men) 是知識的大海,而對孩子們(men) 來說,一瓢水就夠了。”在胡寅飛看來,作為(wei) 承辦方的自己和團隊在做的事情,就是當這麽(me) 一個(ge) “從(cong) 大海中取水的人”。

  對於(yu) 課程的精準需求都由胡寅飛的團隊來提出,“我們(men) 更多的起到整合資源、穿針引線的作用,把需求對接給專(zhuan) 家。”但這並不意味著學生們(men) 會(hui) 在聆聽過程中上完整堂課,“我們(men) 會(hui) 把課程中講述的部分精簡到總時長的30%,大部分時間需要孩子們(men) 和家長一起配合完整種植實踐。”

  胡寅飛強調,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課堂,實踐都是最重要的,也是占比重最多的一個(ge) 環節,“這不是在做講座,而是希望成係列、連續為(wei) 孩子們(men) 科普生命的孕育過程,進行勞動教育。”

  很多時候,胡寅飛和團隊會(hui) 把實踐的鏈條拉長,把一套課程分為(wei) 多個(ge) 階段,讓孩子們(men) 連續性地體(ti) 驗農(nong) 耕文化、感受這個(ge) 過程。“我們(men) 在課上把植株小苗發給孩子們(men) 的時候,經常會(hui) 說,‘這一刻,你就與(yu) 這個(ge) 小苗結緣了’、‘它的生命就托付給你了’,那麽(me) 孩子們(men) 也會(hui) 更加細心地照料這些作物,給予它們(men) 所需要的陽光、養(yang) 分和水。多數時候,這需要家長與(yu) 孩子們(men) 一同完成,這一刻,親(qin) 子教育也會(hui) 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體(ti) 現,也就完成了‘家、教、社’聯合育人的過程。”

  勞動教育也是生命教育

  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發布關(guan) 於(yu) 農(nong) 耕文化營地的相關(guan) 文件中曾提到,農(nong) 耕文化實踐營地是傳(chuan) 承弘揚中華農(nong) 耕文化的創新途徑。建設農(nong) 耕文化實踐營地,有利於(yu) 搭建少先隊員學習(xi) 三農(nong) 知識、傳(chuan) 承農(nong) 耕文化、厚植三農(nong) 情懷的平台,有利於(yu) 少先隊員積累農(nong) 事勞動經驗、培養(yang) 勞動精神、全麵健康發展,對堅定少年兒(er) 童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yi) 。

  而對農(nong) 耕文化營地的一線參與(yu) 者而言,帶領孩子們(men) 進行農(nong) 耕實踐還有更多意義(yi) 。胡寅飛將其總結為(wei) 三個(ge) 層次,他說這第一層在於(yu) 對青少年視野的拓寬,把知識變成能力,“農(nong) 耕實踐課程的過程大概率需要動手完成,這個(ge) 課程不是知識性的,但也需要孩子們(men) 運用知識去發揮他們(men) 的能動性。”第二層意義(yi) 在於(yu) 孩子們(men) 能在實踐中分析、思考、總結,養(yang) 成對知識的思考、辯證的習(xi) 慣。“而第三層,在我看來也是勞動教育最重要的一個(ge) 層次。”胡寅飛說,在這一層,孩子們(men) 的素養(yang) 會(hui) 伴隨農(nong) 耕實踐得到提升,從(cong) 而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men) 的生活習(xi) 慣。這一刻,“汗滴禾下土”能被真實地感知,“粒粒皆辛苦”會(hui) 成為(wei) 孩子們(men) 真切的體(ti) 會(hui) 。

  另一方麵,如現實裏的農(nong) 業(ye) 一樣,孩子們(men) 每一次自己種下的農(nong) 作物,不一定都會(hui) 成功,就像直播教孩子們(men) 種草莓,尋常情況下,對於(yu) 許多經驗並不豐(feng) 富的農(nong) 業(ye) 種植者來說,草莓的種植失敗率其實是很高的。“但‘失敗’本身也是值得去接受的一種教育。”

  胡寅飛覺得,農(nong) 耕體(ti) 驗是勞動教育的一種,而勞動教育本身也是生命教育。“我們(men) 經常說,生命教育的核心、最終目的,其實就是為(wei) 了讓大家學會(hui) 好好生活。我們(men) 是為(wei) 了讓孩子們(men) 了解包括農(nong) 作物在內(nei) ,生命孕育的來之不易。”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