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從大學生到“大人”,需要專業精神,更需獨立人格

發布時間:2023-06-20 09:13:00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嚴(yan) 從(cong) 根(杭州師範大學經亨頤教育學院執行院長、中國教育現代化研究院執行負責人)

  高考結束了,考生們(men) 正在焦急地等待成績出爐。這份成績單凝聚著高考學子的青春汗水,也凝結著家人們(men) 的殷切期望。總會(hui) 有人金榜題名,也總會(hui) 有人未能如願,後者不必覺得前途一片黯淡。積極麵對高考結果,調整心態,做好持續努力的準備,才能真正做到不負青春不負自我。

  人生是一場馬拉鬆。沒能考出理想成績的高考學子,要明白高考並不是人生的獨木橋。大家應積極調整好心態,認識到高考隻是一段人生經曆,成功與(yu) 否皆是過往,關(guan) 鍵在於(yu) 如何麵對和選擇高考之後的學習(xi) 與(yu) 生活。人生不怕跌倒,怕的是跌倒後的一蹶不振,輸給了歲月,輸給了時間和自己。隻有積極麵對結果,才能活出自己的本色與(yu) 精彩。

  曾經,高校錄取率低,社會(hui) 自由用工和創業(ye) 機會(hui) 少,高考是學生們(men) 不斷進步的關(guan) 鍵路徑之一。但即便如此,在當時,高考也不是人生出彩的唯一通道。我們(men) 身邊有很多人,當時沒有考上大學,或者沒有進入理想名校深造,但這並不妨礙他們(men) 成人成才成功。通過不懈努力和奮鬥,他們(men) 照樣生活過得充實、心靈豐(feng) 盈。現今,第三產(chan) 業(ye) 日益發達,社會(hui) 創業(ye) 氛圍愈發濃鬱,社會(hui) 發展路徑更加靈活多樣。在社會(hui) 環境越來越好的背景下,高考早已不是唯一出路。高考失利的學子,在調整好心態之餘(yu) ,要認真關(guan) 注社會(hui) 發展動態,關(guan) 心社會(hui) 就業(ye) 與(yu) 創業(ye) 形勢,了解自身的興(xing) 趣與(yu) 優(you) 勢,積極提升自己的能力與(yu) 素養(yang) ,以適應社會(hui) 發展之需,選擇好自己的後續發展道路。

  拿到理想大學錄取通知書(shu) 的學子,也要充分認識到,考上了理想大學並不意味著人生自此一帆風順。在適當放鬆調節自我的同時,應充分利用暑假時光做好準備,積極迎接大學新生活。

  首先,全麵提升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力。大學生活是遠離父母的獨立自主生活。大學生需要學會(hui) 合理安排時間,獨立處理事務。現今不少高中生,學習(xi) 成績優(you) 異,獨立生活能力卻幾乎為(wei) 零,這樣的學生將很難適應大學生活。準大學生們(men) 可以充分利用暑期時間,學會(hui) 打理日常生活、做好消費管理、提升社交能力等。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數字生活已經成為(wei) 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準大學生們(men) 要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數字生活能力,一方麵,提升自己的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學會(hui) 數字化表達、交流和應用;另一方麵,要學會(hui) 自我管控,有節製地使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避免“數字沉迷”,批判性地瀏覽和傳(chuan) 播網絡信息,養(yang) 成數字技術使用的好習(xi) 慣。除此之外,還要學會(hui) 管理並維護自己的數字身份,確保安全,避免隱私信息泄露,預防網絡詐騙等。

  其次,養(yang) 成閱讀經典的習(xi) 慣。大學首先是培養(yang) “人”的地方,決(jue) 不能脫離“樹人”而空談“育才”;首要的是實施人格培養(yang) 教育,然後才是實施專(zhuan) 業(ye) 教育。大學培養(yang) 的人是“大人”,是深入時代又超越時代,致力追求卓越精神和靈魂的人。閱讀經典著作是培養(yang) 大學生成為(wei) “大人”的重要舉(ju) 措之一。書(shu) 籍可大體(ti) 分為(wei) 兩(liang) 類,即一時之書(shu) 與(yu) 經典著作。閱讀一時之書(shu) ,可能有很好的閱讀體(ti) 驗,但過後受益不多。經典著作是經過曆史衝(chong) 刷而留下的偉(wei) 大著作。閱讀經典可以和作者進行超越時空的交流,可以拓寬視野、啟智愉情、淨化心靈、滋潤生命、成就卓越。準大學生們(men) 可以利用暑假,了解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領域的經典,掌握經典閱讀的方式方法,讓閱讀經典融入生活,成為(wei) 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

  再次,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提前適應大學專(zhuan) 業(ye) 學習(xi) 。北大老校長蔡元培先生說,“大學為(wei) 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guan) ,不可視為(wei) 養(yang) 成資格之所,亦不可視為(wei) 販賣知識之所,學者當有研究學問之興(xing) 趣,尤當養(yang) 成學問家之人格”。因此,不同於(yu) 中學,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是接受專(zhuan) 業(ye) 教育的場所,是追求高深學問的地方。為(wei) 即將到來的大學專(zhuan) 業(ye) 學習(xi) 做好準備,準大學生們(men) 可以通過實地考察、網絡、朋友圈等方式了解即將進入的大學及專(zhuan) 業(ye) ,明確大學氛圍和專(zhuan) 業(ye) 學習(xi) 目標,提前預習(xi) 大學專(zhuan) 業(ye) 課程,了解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計劃,學會(hui) 縱深探索、學專(zhuan) 學細;提前學會(hui) 利用大學圖書(shu) 館資源,熟悉實驗室環境及其基本實驗操作,摸索形成獨立自主的學習(xi) 習(xi) 慣,養(yang) 成批判反思和愛好學術的學習(xi) 旨趣。隨著時代的發展,為(wei) 了培養(yang) 時代所需人才,全世界的一流大學均越發淡化單一專(zhuan) 業(ye) 教育,轉而強調跨專(zhuan) 業(ye) 建設和交叉學科建設,重點培養(yang) 學生的複合素質和跨學科專(zhuan) 業(ye) 修養(yang) 等。為(wei) 此,學生們(men) 須提前適應時代發展趨勢,培養(yang) 自己跨專(zhuan) 業(ye) 、跨學科建立聯係的能力,逐漸學會(hui) 從(cong) 多學科視角,運用遷移的方式思考問題和解決(jue) 問題。

  最後,不斷發展業(ye) 餘(yu) 愛好和特長,積極準備上好大學“第二課堂”。“第二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外,以服務社會(hui) 和學生個(ge) 體(ti) 發展為(wei) 目的,有組織有計劃開展的各類活動。大學“第二課堂”是培養(yang) 大學生核心素養(yang) 的關(guan) 鍵舉(ju) 措,是促進學生學會(hui) 學習(xi) 、學會(hui) 生存、學會(hui) 發展的重要路徑。社團活動、學科競賽、創新創業(ye) 、誌願服務、公益服務等活動都是大學“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們(men) 不可簡單地認為(wei) “第二課堂”就是課外活動,而要真正認識到它是高校人才培養(yang) 的重要環節之一,不僅(jin) 和“第一課堂”相互銜接、補充,同時在鍛煉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麵發展方麵,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與(yu) 價(jia) 值。當然,目前少數高校的“第二課堂”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形式“轟轟烈烈”但內(nei) 涵缺失,內(nei) 容豐(feng) 富但教育價(jia) 值有限等等。對此,學生們(men) 不可隨意、盲目跟風參加“第二課堂”,而是要結合自身專(zhuan) 業(ye) 、興(xing) 趣和職業(ye) 生涯規劃等諸多因素,有計劃地參加“第二課堂”,循序漸進地提升綜合素質。

  《光明日報》( 2023年06月20日 14版)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