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沉迷刷App掙錢 治本之策是充盈內心
盡力培養(yang) 他們(men) 擁有更豐(feng) 富的娛樂(le) 休閑方式,幫助他們(men) 構建更充盈的心靈世界。
日前,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副教授趙祥雲(yun) 的回鄉(xiang) 觀察引發關(guan) 注:很多農(nong) 村老人沉迷刷App賺錢,他們(men) 主要通過看平台上的視頻、廣告等,看夠一定時間可以得到金幣,然後用金幣可以兌(dui) 換現金。
然而,這種刷App賺錢的方式,回報率很低,收益很差。哪怕一天看個(ge) 不停,也隻能賺兩(liang) 三塊,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農(nong) 村老人樂(le) 此不疲,不擔心個(ge) 人信息被一些來路不明的App泄露,也不在乎自己的付出與(yu) 回報根本不成正比。
有人將這種現象的原因,歸為(wei) 一些農(nong) 村老人愛占小便宜的心理,認為(wei) 是人的貪婪之心使然。但是,真正的貪婪者會(hui) 為(wei) 了兩(liang) 三塊錢而花費一天的工夫嗎?真正愛占便宜的人,會(hui) 為(wei) 了蠅頭小利而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嗎?單純的指責恐怕無助於(yu) 分析問題,我們(men) 還需從(cong) 深層的文化心理上,對這一現象進行深入探討。
從(cong) 媒體(ti) 報道來看,上述現象基本集中在農(nong) 村老人群體(ti) 。他們(men) 往往有大量的閑餘(yu) 時間,卻缺乏足夠豐(feng) 富的娛樂(le) 方式。很多老人久居偏遠的農(nong) 村,也缺乏子女的陪伴,他們(men) 的內(nei) 心世界往往是極度空虛的,心靈的匱乏與(yu) 精神的苦悶,時常困擾著他們(men) 。在無事可做的情況下,刷App就成了某種可以消磨時間的“玩法”,既打發了大量時間,又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甚至一些老人將個(ge) 人價(jia) 值寄托在這上麵,認為(wei) 刷App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農(nong) 村老人本來不該心靈空虛,但現實往往令人失望。首先,一些農(nong) 村老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對於(yu) 網絡文化與(yu) 智能手機軟件缺乏了解,對一些商家套路缺乏警惕意識,很容易盲信一些App商家的廣告,進而被“割了韭菜”。
再者,一些農(nong) 村老人明知道沉迷刷App是沒什麽(me) 用的,但確實無事可做,又不具備通過讀書(shu) 獲取精神養(yang) 料的意識、能力,隻能一點點滑向商家布置的陷阱。甚至在家人提醒之下,一些老人仍固執己見,意識不到其中的問題,在偏執的路上越走越遠。
看到類似現象的年輕人,不妨多多提醒家中的老人,讓他們(men) 盡量遠離一些對生活無意義(yi) 乃至有害的手機App。對此,年輕人應當幫助老人盡可能了解當前的網絡生態,告訴他們(men) 網絡產(chan) 品也是良莠不齊的,不能輕易相信一些商家的宣傳(chuan) 。與(yu) 此同時,還得以各種警示案例來勸誡沉迷刷App的老人,讓他們(men) 意識到其中的危害性,提高對這類現象的警惕。這些都是相對具體(ti) 的、直接的幫扶老人的措施。
除此之外,最根本的還是要想方設法解決(jue) 農(nong) 村老人心靈空虛的問題,盡力培養(yang) 他們(men) 擁有更豐(feng) 富的娛樂(le) 休閑方式,幫助他們(men) 構建更充盈的心靈世界。如今,國家很重視農(nong) 村老人的養(yang) 老問題,不僅(jin) 給予他們(men) 一定的物質保障,還在不少農(nong) 村、鄉(xiang) 鎮設置了文體(ti) 設施,比如老年人活動中心、社區服務中心,以及閱讀空間、健身場地等。這些資源應該被有效利用起來,盡可能地發揮積極作用,幫助農(nong) 村老人擁有一個(ge) 更加美好的晚年。
當農(nong) 村老人的人生價(jia) 值寄托有了更好的選擇,擁有了更多的生活情趣,自然不會(hui) 再把時間精力浪費在刷手機App上。也隻有讓農(nong) 村老人的內(nei) 心充盈起來,才是解決(jue) 上述問題的“治本”之策。(黃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