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兩會代表針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建言獻策 建立製度體係守護碧海銀灘

劉良偉 發布時間:2020-05-29 09:10:00來源: 中國環境網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儲(chu) 水庫,匯集萬(wan) 物。當前,這片浩瀚的“藍色引擎”在為(wei) 社會(hui) 發展提供強大支撐的同時,也承載著來自陸海的雙重汙染和開發壓力。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防治海域汙染、防控海洋微塑料汙染、保護紅樹林等成為(wei) 各方關(guan) 注的焦點。

  摸清近岸海域汙染來源,創新綜合治理體(ti) 製機製

  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大學校長沈滿洪今年提交了《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杭州灣海域汙染防治工作的建議》。這是他第三年提交加強海洋環境保護相關(guan) 建議。

  沈滿洪對於(yu) 加快推進杭州灣海域汙染防治的心情極為(wei) 迫切。他告訴記者:“再不加快推進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杭州灣海域環境汙染嚴(yan) 重。相關(guan) 數據表明,近年來杭州灣海域南岸富營養(yang) 化指數在短短幾年內(nei) 翻倍上升。

  在我國汙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標誌性戰役中,唯一涉及的海域是渤海。根據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的最新數據:2019年我國啟動渤海入海排汙口大排查以來,共發現渤海入海排汙口18886個(ge) ,基本實現“有口皆查,應查盡查”目標。

  “要像國家層麵推進渤海海域汙染防治一樣,由國家層麵協同推進杭州灣海域汙染防治工作。”沈滿洪認為(wei) ,杭州灣是我國唯一的河口型海灣,其汙染源不僅(jin) 來自上海和浙江,還來自長江入海水體(ti) 。因此,他建議生態環境部協同自然資源部、水利部等加強陸海水質監測體(ti) 係建設,摸清杭州灣海域環境汙染來源。

  在杭州灣海域汙染防治總體(ti) 規劃和相關(guan) 機製建立完善方麵,他提出一係列建議:加強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規劃,將杭州灣海域汙染防治工作納入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的全局予以謀劃;實施更加嚴(yan) 格的總量控製製度,科學分配長江流域各地區的汙染排放指標;全麵實施排汙權交易製度;建立激勵與(yu) 約束並舉(ju) 的機製,在長江流域及杭州灣海域實施生態保護補償(chang) 和環境損害賠償(chang) 的耦合製度。

  農(nong) 工黨(dang) 廣西區委主委、廣西海洋局局長蔣和生建議創新海洋綜合治理體(ti) 製機製,加快建立保護優(you) 先、產(chan) 權明晰、權能豐(feng) 富、規則完善、監管有效的海域、無居民海島有償(chang) 使用製度,落實最嚴(yan) 格的圍海填海和岸線管控製度。

  此外,在海洋立法方麵,蔣和生認為(wei) 機構改革後,《海洋管理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涉及海洋管理的法律法規已不適用,一些國際先進的治理理念在當前法規中也未得到體(ti) 現,亟待重新修訂。國家尚未製定和頒布海洋基本法,在國際海洋權益爭(zheng) 議等問題上難以保障本國權益。因此,建議在國家海洋立法體(ti) 係指引下,開展《海洋基本法》《海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促進法》《郵輪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立法工作。

  全流程防控,加強海洋微塑料汙染防治

  海洋微塑料因不易被發現、不便被打撈,危害難以估量,治理難以逆轉等原因,被比作海洋中的PM2.5。海洋微塑料防治問題成為(wei) 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多方關(guan) 注的焦點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閩南師範大學生物科學與(yu) 技術學院副院長、教授陸鑾眉提交了《關(guan) 於(yu) 加強我國海洋微塑料汙染防控的對策建議》。

  無論土壤、水係、空氣,或魚類、貝類等食物和飲用水,都有微塑料被檢出。陸鑾眉介紹,試驗研究表明,微塑料顆粒能夠被海洋生物攝食,對其造成物理危害,還可能帶來複合化學汙染損傷(shang) 。這些汙染物在生物體(ti) 內(nei) 富集,可能隨食物鏈傳(chuan) 遞,進而對海洋生物以及人類健康造成有害影響。

  為(wei) 此,她呼籲全麵禁止洋垃圾入境,將海洋環保重心放在預防汙染上,贏取海洋環保主動權。進行“禁塑”專(zhuan) 項立法,加大對塑料購物袋生產(chan) 、銷售及使用商的查處,獎勵市民和企業(ye) 進行綠色消費。

  民盟福建省委會(hui) 主委阮詩瑋建議多措並舉(ju) ,從(cong) “源頭—過程—末端”全流程防控,加強我國海洋微塑料汙染防控。頂層應進行“禁塑”專(zhuan) 項立法,編製重點海域海洋垃圾汙染防治專(zhuan) 項規劃。

  另外,在加強汙染來源把控方麵,陸鑾眉建議嚴(yan) 格管理汙染企業(ye) ,如對“微塑料”的最大來源——塑料廢品進行回收利用和集中處理,強化塑料製品在生產(chan) 、運輸、加工過程中的監管,限製塑料製品的使用範圍和數量。

  阮詩瑋建議科學處理濱海娛樂(le) 活動中產(chan) 生的垃圾;妥善安置近海作業(ye) 產(chan) 生的垃圾,包括近海養(yang) 殖和捕撈、海上油氣平台生產(chan) 作業(ye) 產(chan) 生的垃圾;注意垃圾堆放和填埋;對塑料垃圾的處理實行計量收費製。

  此外,除編製重點海域海洋垃圾汙染防治專(zhuan) 項規劃外,陸鑾眉還特別建議,製定海洋垃圾汙染防治監督管理辦法,落實海洋垃圾管理的部門責任製,逐步構建海洋垃圾綜合防治體(ti) 製與(yu) 機製。

  立法保護紅樹林,修複典型海洋生態係統

  近年來,由於(yu) 肆意圍填海和非法盜采海砂等多種原因,我國海洋生態受到嚴(yan) 重破壞,加大海洋生態保護與(yu) 修複力度成為(wei) 當務之急。

  九三學社中央針對紅樹林等典型海洋生態係統、濱海濕地等遭受損害的現狀,呼籲出台法律法規,加大保護力度。

  九三學社中央認為(wei) ,目前我國缺少針對典型海洋生態係統保護的法律法規,尚未摸清典型海洋生態係統分布及變化情況,針對典型海洋生態係統的保護修複缺少整體(ti) 考慮。建議盡快出台以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生態係統為(wei) 主要保護對象的法律法規,推動實施最嚴(yan) 格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製度。

  據監測,在過去的半個(ge) 世紀裏,我國減少了53%的溫帶濱海濕地。九三學社中央建議,製定全國濱海濕地專(zhuan) 項規劃,劃定濱海濕地功能分區,明確不同區域發展目標;劃定一定比例的濱海濕地區域作為(wei) 預留區,留給子孫後代,維持自然岸線保有率不降低。

  與(yu) 此同時,優(you) 化休漁政策以緩解近海漁業(ye) 資源衰退、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等也引起大家關(guan) 注。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dong) 海洋大學副校長、廣東(dong) 沿海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寧淩認為(wei) ,目前南海休漁期具體(ti) 時間有待調整。現階段為(wei) 期三個(ge) 半月的休漁期固然能保護部分幼魚生長,但無法完整覆蓋南海主要經濟魚類成長的關(guan) 鍵時期。此外,休漁期違規現象仍然存在,對南海區整體(ti) 捕撈能力的管控仍需加大。

  寧淩建議開展南海主要漁業(ye) 生物產(chan) 出總量管理研究,加強主要經濟種類的漁業(ye) 資源評估,對主要漁業(ye) 資源可持續利用管理的生物學參考點進行研究,建立基於(yu) 多生物學參考點的漁業(ye) 產(chan) 出評估體(ti) 係等。同時,推進生態友好型漁具漁法研究,加強涉海工程漁業(ye) 生態補償(chang) 研究,構建南海主要漁業(ye) 資源產(chan) 出管理策略。

  全國人大代表、福州宏東(dong) 漁業(ye)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蘭(lan) 平勇認為(wei) ,當前內(nei) 陸和淺海灘塗的可養(yang) 殖水麵不斷減少,漁業(ye) 資源養(yang) 護製度不完善等,建議加快修訂《漁業(ye) 法》。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