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切斷“養號”平台的利益鏈(人民時評)

發布時間:2020-11-27 12:0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移動互聯時代,人們(men) 已經習(xi) 慣了隨時點開社交媒體(ti) 賬號上的好友列表。然而,虛擬空間的賬號安全性究竟如何?在線互動的“好友”是否真的友好?不久前,一則有關(guan) “養(yang) 號”的消息引發關(guan) 注。今年6月,在公安部“淨網2020”集群戰役中,江蘇徐州公安機關(guan) 成功打掉一個(ge) 為(wei) 網絡詐騙、賭博等犯罪提供即時通信工具賬號“養(yang) 號”、交易服務的特大黑產(chan) 平台——“小果平台”。此案一舉(ju) 搗毀源碼技術團夥(huo) 1個(ge) ,卡商、號商窩點11個(ge) ,查獲“貓池”“卡池”設備5000餘(yu) 台、手機黑卡100餘(yu) 萬(wan) 張,抓獲犯罪嫌疑人84名,其中涉案即時通信工具賬號數量巨大,已串並各類網絡詐騙案件1300餘(yu) 起,涉案金額5000餘(yu) 萬(wan) 元。

  “養(yang) 號”平台給不法分子進行網絡詐騙等非法活動以可乘之機,危害不可小覷。此次浮出水麵的“養(yang) 號”平台,還暴露出一條觸目驚心的黑色產(chan) 業(ye) 鏈:涉案人員除了平台運營人員,還涉及QQ號商、手機卡商以及發卡平台的相關(guan) 嫌疑人。不法分子通過“養(yang) 號”平台購買(mai) “黑賬戶”進行網絡詐騙,隱蔽性較強,極易造成公民財產(chan) 損失。

  “養(yang) 號”平台也嚴(yan) 重幹擾了互聯網平台經濟的良性運行。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已經成為(wei) 消費升級的新動力,而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互聯網平台經濟,其賴以存在的基礎便是真實、活躍的海量用戶。一個(ge) 個(ge) 活躍賬號產(chan) 生的數據,經過聚合之後具有巨大價(jia) 值。“養(yang) 號”平台借助技術手段批量運營未經實名認證的賬號,無疑會(hui) 攪亂(luan) 平台生態,為(wei) 流量造假、網店刷單、虛假漲粉等行為(wei) 大開方便之門。如果任其潛滋暗長,勢必會(hui) 幹擾互聯網平台經濟的正常運行。

  遏製惡意注冊(ce) 互聯網賬號、切斷“養(yang) 號”平台的黑色利益鏈,還須精準治理、形成合力。從(cong) 監管層麵看,《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明確指出,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後台實名、前台自願”的原則,要求互聯網信息服務使用者通過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後注冊(ce) 賬號。有關(guan) 部門應進一步強化監管,把互聯網用戶賬號實名注冊(ce) 的相關(guan) 要求落到實處,及時封堵漏洞。近年來,公安部門持續開展“淨網”等網絡治理行動,嚴(yan) 厲打擊提供網絡虛擬身份注冊(ce) 服務的“接碼平台”等,查扣大量手機黑卡,對相關(guan) 黑色產(chan) 業(ye) 鏈形成極大震懾。針對黑色產(chan) 業(ye) 鏈花樣翻新、改頭換麵的問題,也應提升技術能力,及時發現問題苗頭、嚴(yan) 肅查處。

  對互聯網平台企業(ye) 來說,必須切實履行平台責任,主動淨化平台生態。互聯網企業(ye) 掌握大量實時數據,應優(you) 化管理流程,嚴(yan) 格審核機製,持續加大對違規行為(wei) 的打擊力度,不給“黑賬號”留下生存空間。用戶也應理性看待互聯網賬號的功能和價(jia) 值。在大數據時代,個(ge) 人互聯網賬號已經不僅(jin) 僅(jin) 是聊天工具,有可能連接著個(ge) 人信息、支付、出行等多重功能,成為(wei) 個(ge) 人重要的虛擬財產(chan) 。應當增強個(ge) 人信息保護意識,重視賬戶安全,上網與(yu) 他人互動時提高警惕,不參與(yu) 買(mai) 賣個(ge) 人互聯網賬號。

  在打破了時空局限的虛擬空間,實時的互動、分享帶來便捷與(yu) 精彩,而這份精彩,需要大家共同托舉(ju) 。加強治理、重典治亂(luan) ,讓“養(yang) 號”這樣的非法平台無所遁形,才能更好守護人們(men) 對數字世界的美好期待。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27日 05 版)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