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培厚工匠精神的土壤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hui) 上指出,在長期實踐中,我們(men) 培育形成了“執著專(zhuan) 注、精益求精、一絲(si) 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邁向新征程,揚帆再出發,亟待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揮灑汗水、奉獻智慧。
推崇工匠精神已成為(wei) 社會(hui) 共識。“擇一事終一生”的執著專(zhuan) 注,“幹一行專(zhuan) 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絲(si) 不苟,“千萬(wan) 錘成一器”的卓越追求……這次受到表彰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當中,許多人就是踐行工匠精神的傑出代表,他們(men) 激勵著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爭(zheng) 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以此為(wei) 契機,培厚工匠精神土壤,在全社會(hui)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必將推動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zhong) 用實幹成就夢想,在平凡中彰顯不凡,匯聚砥礪奮進的強勁動能。
這不平凡的背後,其實都有一些打動人心的故事。“80後”工程師陳亮刻苦攻關(guan) ,把模具精度控製在1微米之內(nei) ,相當於(yu) 頭發絲(si) 的1/60;高級技師周家榮三十年如一日研究鋼絲(si) 繩,世界排名前100的大橋中,有40多座使用了他們(men) 團隊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原先專(zhuan) 業(ye) 不對口的精煉師潘從(cong) 明從(cong) 頭學起,啃下100多本化學書(shu) 籍,他的發明創造了不菲的經濟效益……正所謂“技可進乎道”,他們(men) 以一流的技藝,做出一流的產(chan) 品,托起一流的產(chan) 業(ye) 。如此一流技藝,源自從(cong) 99%到99.99%的極致追求,源自從(cong) 一天到一生的心無旁騖,映照著沉潛專(zhuan) 注背後的鑽勁和匠心。
胸懷匠心、摒除匠氣,需要蓄積敢於(yu) 創新的闖勁。擁抱創新,才能推動技藝發展,不斷開掘新的道路。中國航發的產(chan) 業(ye) 工人洪家光花費5年時間,和團隊終於(yu) 研發出一套成熟的航空發動機葉片滾輪精密磨削技術,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從(cong) 技校畢業(ye) 、從(cong) 學徒做起的他,成為(wei) 當之無愧的頂尖高技術人才,彰顯了以改革創新為(wei) 核心的時代精神。2016年以來,全國職工提出技術革新項目214.5萬(wan) 項,發明創造項目80.8萬(wan) 項,大大提升了生產(chan) 效率,產(chan) 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hui) 效益。事實證明,最美的風景往往出現在人跡罕至處,科技進步、社會(hui) 發展的潛力也蘊藏於(yu) 前人未至之境。
鮮花因汗水而綻放,事業(ye) 因實幹而興(xing) 旺。高超嫻熟的技能,精雕細刻的理念,最終要落實於(yu) 奮發進取的幹勁。“十三五”時期,從(cong) “嫦娥”奔月到“奮鬥者”潛海,從(cong) 港珠澳大橋飛架三地到京張高鐵風馳電掣……大國重器、超級工程的誕生,離不開工匠們(men) 接續奮鬥的實幹,刻印著勞動者遠望蒼穹、探索深海、焊花閃爍、刀鋒起舞的身影。立足崗位、奮發有為(wei) ,把工匠精神傾(qing) 注於(yu) 一個(ge) 個(ge) 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試驗,我們(men) 就能在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征程上匯聚強大力量。
新時代呼喚工匠精神。前不久,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發出倡議書(shu) ,呼籲全國各行各業(ye) 的同誌們(men) 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以勤學長知識、以苦練精技術、以創新求突破,努力成為(wei) 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廣大勞動者自覺弘揚工匠精神,鼓足鑽勁、闖勁、幹勁,攻堅克難、頑強拚搏,就一定能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書(shu) 寫(xie) 新的不凡,創造新的輝煌。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2日 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