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小康生活|小山村從荒山變成網紅打卡點

發布時間:2020-12-02 14:15: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銅官山是江蘇省常熟境內(nei) 的第二高峰,山下就是海虞鎮七峰村。近些年來,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七峰村把構建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體(ti) 係,培育鄉(xiang) 村發展新動能,發展休閑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作為(wei)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目標,七峰村從(cong) 一個(ge) 荒山所在地變為(wei) 網紅打卡點。2019年,七峰村獲得了“國家森林鄉(xiang) 村”“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特色田園鄉(xiang) 村”等稱號。

  生態修複,銅官山從(cong) 滿目瘡痍到滿目蒼翠

  七峰村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始於(yu) 對銅官山山體(ti) 的修複。

  七峰村一帶原有七座小山峰,改革開放之初,由於(yu) 長期無序開采山石,山體(ti) 被挖得千瘡百孔,一些山坡甚至被炸成垂直的峭壁。受毀的山體(ti) 祼露著嶙峋的碎石和黃色的山土,大風吹來,塵土飛揚;若下大雨,雨水和山土混合的黃色泥漿四處漫溢。

  2016年,海虞鎮黨(dang) 委、鎮政府啟動了以實施七峰村銅官山生態修複為(wei) 先導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工程,並把這作為(wei) 長江沿線環境整治的一個(ge) 重點項目。

  為(wei) 完成生態修複,七峰村組織開展了以綠化美化鄉(xiang) 村山體(ti) 為(wei) 中心的環境整治和生態保護,按照蘇式水鄉(xiang) 經典樣板模式,打造“豐(feng) 收銅官山、美麗(li) 常熟田”,在銅官山種樹、種茶,全麵覆綠。

  在七峰村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過程中,海虞鎮黨(dang) 委、鎮政府主要領導親(qin) 自過問直接抓,並明確了幾位副鎮長開展分類指導。七峰村黨(dang) 支部則采取黨(dang) 員幹部帶群眾(zhong) 的辦法分片包幹幫扶,指導協助全村農(nong) 戶積極投入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

  在修複銅官山的同時,海虞鎮因勢利導,在七峰村全麵鋪開“美麗(li) 鄉(xiang) 村、幸福田園”建設工程,目標是把七峰村建成一個(ge) 集田園、茶園、果園、花園和農(nong) 民新家園於(yu) 一體(ti) 的“田野公園”,爭(zheng) 創農(nong) 業(ye) 強、生態優(you) 、環境美、百姓富的蘇州全域旅遊示範景區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

  七峰村以改善與(yu) 村民緊密相關(guan) 的人居環境為(wei) 突破口,從(cong) 一家一戶開始,淨化、綠化、美化房前屋後和庭院環境,村裏的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垃圾分類也已成為(wei) 村民的習(xi) 慣。七峰村還完成了生活汙水處理工程建設,實現了鄉(xiang) 村治汙目標。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過程,也是一個(ge) 轉變群眾(zhong) 觀念的過程。起初,有村民不理解、不配合,認為(wei) “和泥土打交道幹淨不起來”。村支部為(wei) 此加大了宣傳(chuan) 力度,通過示範和先行帶後進,使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成為(wei) 全體(ti) 村民的自覺行動和渴求。

  一位開始有點抵觸情緒的村民說:“看到別人家都收拾得又好看又幹淨,我家弄得邋裏邋遢的,也不好意思了。現在我家花開滿園,裏裏外外幹幹淨淨,遊人路過都誇好看。”

  協調發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成功轉化

  七峰村以美麗(li) 鄉(xiang) 村為(wei) 基礎構建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體(ti) 係,培育鄉(xiang) 村發展新動能,實施生態建設、休閑農(nong) 業(ye) 與(yu) 三業(ye) 經濟發展結合的策略,取得了明顯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村級經濟實力壯大了,村民的收入也有了明顯增長,讓村民直接感受到了“綠水青山”轉換為(wei) “金山銀山”的成果。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決(jue) 戰過程中,七峰村的土壤得到改良、環境得到優(you) 化。在鎮黨(dang) 委、政府的指導下,七峰村的土地流轉率達100%,建成了1.8萬(wan) 畝(mu) 的糧食生產(chan) 基地。

  土地的流轉,解放了一大批農(nong) 業(ye) 勞力,騰出的人手轉向糧食加工、水果種植、漁業(ye) 生產(chan) 、綠化管理、苗木花卉種植等行業(ye) 。村裏新增茶園250畝(mu) 、果林140畝(mu) 、花木基地1418畝(mu) ,魚池水麵積達到80畝(mu) ,這些都是新的經濟增長點。

  七峰村還因地製宜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在以銅官山為(wei) 中心的區域內(nei) 利用山地發展茶業(ye) ,在村南和村北兩(liang) 端建立了千畝(mu) 農(nong) 場,在東(dong) 部片區則開發了苗木和花木培育基地。為(wei) 抱團發展,還建立了林果、茶葉、農(nong) 機等三個(g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2011年,村裏建立了虞盛合作社,合作社圍繞“促進農(nong) 業(ye) 增效、助力農(nong) 民增收”目標積極開展服務。目前,合作社成員已擴展到肖橋、聚福等7個(ge) 村的社區股份合作社。合作社擁有的資產(chan) 總額達到8100萬(wan) 元,迄今已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4800萬(wan) 元。村級合作農(nong) 場糧食種植麵積5000多畝(mu) ,2019年實現營業(ye) 收入2049萬(wan) 元,淨利潤149萬(wan) 元。

  虞盛合作社作為(wei) 一個(ge) 高效和融合覆蓋“種、苗、糧”“產(chan) 、加、銷”全鏈型的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實體(ti) ,已榮獲“國家級農(nong) 民合作社示範社”“全國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加工示範單位”“江蘇省十佳誠信·優(you) 質生態農(nong) 產(chan) 品單位”等十多個(ge) 榮譽稱號。2020年蘇州市“全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活動就放在七峰村舉(ju) 辦,期間共接待了5萬(wan) 多遊客和商戶。

  環境的改善還吸引了30多家企業(ye) 前來投資建廠,2019年村工業(ye) 總產(chan) 值超兩(liang) 億(yi) 元,村級資產(chan) 達億(yi) 元。

  因地製宜,為(wei) 沿江旅遊景區注入新的文化元素

  作為(wei) “國家森林鄉(xiang) 村”,七峰村以其獨有的田園風光、自然景觀和古樸淳美的民風讓遊客紛至遝來。聲名遠播的七峰村銅官山旅遊景點還帶動了常熟沿江各村的生態環境建設,常熟沿江已建成螺螄灣、江南花海等十多個(ge) 觀光點。

  海虞鎮分管生態文明建設的副鎮長唐億(yi) 介紹說,近幾年來,七峰村把鄉(xiang) 村旅遊與(yu)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因地製宜開發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品,推動本地旅遊提質增效,使這個(ge) 具有蘇南地方特色的鄉(xiang) 村品牌旅遊景點聲名鵲起,遊客數量不斷增加。

  在鄉(xiang) 村旅遊建設上,七峰村以現成的山水田園為(wei) “版麵”來描繪新時代美麗(li) 鄉(xiang) 村的新畫卷。七峰村的休閑農(nong) 家遊以彰顯田園風光和農(nong) 家生活為(wei) 特色,樸素自然、天然去雕飾的原生態鄉(xiang) 村風貌,散發著泥土的芬芳,這讓許多來自城市的遊客懷舊之情油然而生。2020年國慶中秋假日期間,光顧七峰村的遊客人數達到七八萬(wan) 人。

  鄉(xiang) 土味、文化味和悠久的曆史,也是七峰村的旅遊競爭(zheng) 優(you) 勢所在。七峰村還把鄉(xiang) 土風貌和當地源遠流長的曆史文化結合起來,豐(feng) 富了鄉(xiang) 村旅遊的內(nei) 涵。

  在七峰村景區建成區域,農(nong) 戶大多在自家開設了小飯店,為(wei) 遊客提供餐飲和住宿服務,從(cong) 而增加了收入。一位姓吳的村民高興(xing) 地說:“現在我們(men) 家天天客滿,家庭收入明顯提高。”目前,全村以家庭為(wei) 單位開設的小飯店已有二三十家,生意都很紅火。

  環境的改善,生態的重塑,為(wei) 村級經濟發展和村民收入增長增添了新的機遇。說到村民2020年的人均收入,七峰村副主任姚靜算了下說:“估計起碼四五萬(wan) 元,比三年前增加了六七千元呢。你看我們(men) 村,哪家不是小洋房?”

  她還介紹說,2019年,七峰村村級財力達到1170萬(wan) 元,資產(chan) 總額1.39億(yi) 元,人均收入38000元,2020年肯定會(hui) 超出一大截。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