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湟魚的生態回報
青海湖裸鯉,被青海人稱之為(wei) “湟魚”,因曾救活過千千萬(wan) 萬(wan) 個(ge) 人的生命,所以被抹上了濃濃的曆史色彩,但後來在利益和美味的驅動下,人類開始向湟魚伸出了掠奪的“獵手”,一時間,湟魚種群生存危在旦夕。
作為(wei) 青海湖中惟一經濟魚類,種群數量的銳減喚起了一次史無前例的生態“覺醒”,省委省政府果斷行動,作出了封湖育魚部署,開啟了“拯救”湟魚的漫漫之路。從(cong) 1982年至今,從(cong) 最早兩(liang) 年一周期到後來的十年一階段,從(cong) 那時的限產(chan) 捕撈到第四次實行零捕撈政策,時至今日,第五次封湖育魚即將圓滿收官,此時的青海已經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正在統籌“五個(ge) 示範省”建設中強化“四種經濟形態”引領。
從(cong) 曾經被動式拯救湟魚,到今天主動扛起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幾十年的湟魚“救贖”之路也為(wei) 人類發展帶來了諸多生態回報,正成為(wei) 著人類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一)
又到一年湟魚洄遊季,碧波蕩漾的青海湖憑湟魚洄遊奇觀再一次張開美麗(li) 臂彎,將擁抱來自五湖四海的賓朋。和眾(zhong) 多遊客一樣,站在沙柳河畔靜靜地去觀賞那一條條拾級而上、逆流前行的湟魚,我們(men) 很難想到他們(men) 蓄積了多少前進動力,又釋放了多少生命張力,盡管有天敵的“虎視眈眈”、自然的艱難險阻,它們(men) 依舊在為(wei) 生命的延續而前行。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nei) 陸鹹水湖,是維係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ti) ,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東(dong) 蔓延的天然屏障,在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生態鏈”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青海湖裸鯉,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種,是湖中重要的生物因子和食魚鳥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但是,青海湖裸鯉自身性成熟期較晚,繁殖力較低,加之生存湖區生態係統結構脆弱、穩定性差,使得其種群補充能力較弱,如果遭到破壞就難以自然恢複。
基於(yu) 如此之重的生態地位,1964年青海湖裸鯉被列為(wei) 國家重要和名貴的水生經濟動物;1994年《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將其列入魚類優(you) 先保護物種二級名錄;2003年被列為(wei) 青海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2004年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長期致力於(yu) 青海湖裸鯉保護事業(ye) ,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主任史建全認為(wei) ,青海湖是築牢“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的關(guan) 鍵點,這個(ge) 中國最大的內(nei) 陸鹹水湖每年都有大量的水分蒸發,而這些蒸發的水汽便成為(wei) 了固化柴達木盆地內(nei) 植被的水分,進而阻擋住了荒漠化向東(dong) 蔓延,而湟魚作為(wei) 青海湖“生態鏈”中的重要一環,對維係青海湖流域“水—鳥—魚”生態鏈和生物多樣性發揮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由於(yu) 其鞏固了青海湖的水體(ti) 安全,使得青海湖成為(wei) 鳥兒(er) 們(men) 棲息的樂(le) 園,青海湖也逐步成為(wei) 了青藏高原上較大的物種基因庫。
從(cong) 青海湖“生態鏈”看,湟魚是在此繁衍生息的220多種水鳥的食物,而鳥類又是生存於(yu) 青海湖畔獸(shou) 類的美食,鳥和獸(shou) 的糞便又滋潤著浮遊生物,成為(wei) 了湟魚的餌料,正是在這樣一個(ge) 相通的食物鏈裏,4000多平方千米的青海湖才不會(hui) 成為(wei) 一潭死水,且更具靈性。
正如青海湖裸鯉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實驗站站長周衛國所言,湟魚是青海湖水體(ti) 淨化的重要生物,是維係水、鳥平衡的食物鏈支撐,是青海湖生機勃勃的象征性物種,也是保護青海湖乃至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關(guan) 鍵物種。
前不久,青海湖正式啟動建設中國最美湖泊國家公園的步伐,而這一次具有曆史意義(yi) 的保護與(yu) 發展轉折,必定承載著堅固的生態之基,現今的青海湖水體(ti) 麵積呈現增長態勢,鳥類種群數量已達225種,普氏原羚種群數量持續恢複,這一切生態福祉的背後,離不開全省各地堅持以生態保護優(you) 先理念協調推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生動實踐。
(二)
今天的青海湖,居中國最美五大湖泊之首,且讓很多人發出“青海湖歸來不看湖”的感慨。當我們(men) 享受著藍天碧水青山的酣暢淋漓時,再去回望凝聚自然之美的青海湖生態保護之路,封湖育魚這場“拯救”湟魚和人類的行動發揮著關(guan) 鍵作用。
上世紀50年代,由於(yu) 全球氣候暖幹化使青海湖多數入湖河流幹涸斷流,青海湖裸鯉天然產(chan) 卵場遭受破壞,種群無法得以延續。而且隨著人類長期過度捕撈,使青海湖裸鯉到了上世紀80年代出現資源量急劇下降,個(ge) 體(ti) 減小、種群資源嚴(yan) 重衰退,一度達到瀕危狀態。
從(cong) 最早成立專(zhuan) 門保護湟魚資源的機構,青海人開始了一次又一次艱苦卓絕的保“湟”曆程。從(cong) 1982年至1984年,青海省開啟為(wei) 期2年的第一次封湖育魚,發出限產(chan) 捕撈4000噸的“號令”;第二次從(cong) 1986年起,用3年時間,限產(chan) 捕撈2000噸;第三次則從(cong) 1994年開始,用時6年,限產(chan) 捕撈700噸。
從(cong) 數據的變化,足以感受到當時湟魚資源保護的迫切,但在人們(men) 欲望的貪婪下,前三次封湖在保護與(yu) 利用的把握和實施方麵還存在一定差距,讓不法分子鑽了空子,使種群結構受到破壞,人們(men) 還是無止境的進行“掠奪”式捕撈,湟魚種群的去留堪憂。
當時,偌大的青海湖中湟魚資源蘊藏量隻剩2592噸,下降到讓人驚悚的地步,比原始資源量下降了123倍,這也意味著湟魚資源蘊藏量已觸及開采“紅線”,保護湟魚種群應該引起全民關(guan) 注。
現實的緊迫和“剛需”,在這樣一個(ge) 窘境之下,省委省政府痛下決(jue) 心,於(yu) 2001年開啟第四次封湖育魚,首次發出長達10年之久的封湖育魚通告,在明確要求零捕撈的同時,加大力度打擊湟魚偷捕、販運、加工等違法行為(wei) 。
10年轉瞬即逝,時至2011年,一方麵要不斷鞏固十年以來的保護成果,另一方麵還要加大對湟魚的保護力度,省委省政府又開啟了第五次封湖育魚,這一次發出的禁捕令,也讓無數生態覺醒的人們(men) 對保護湟魚有了些許期待。
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如今,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已達9.3萬(wan) 噸,較2002年保護初期的2592噸增長近35倍。在多與(yu) 少的比對中,我們(men) 一次次感慨,又無數次喜悅,今天的一切,是幾十年付諸的實際行動,今天的來之不易,是全省上下共同的努力。
當今天,人類無比享受保護生態惠澤的幸福時,我們(men) 也必將不會(hui) 忘記一次又一次對湟魚的“救贖”行動,中央高度重視、省委省政府果斷行動、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多年後的今天,保護湟魚、保護青海湖、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wei) 了全民共識。
從(cong) 最早的被動、無奈式保護,到今天全民主動參與(yu) ,一切保護成果正成為(wei) 著人類永續發展的公共產(chan) 品。僅(jin) 就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而言,近年來抓住重要發展機遇,在鞏固湟魚保護成果的同時著力推動綠色發展,旅遊業(ye) 正成為(wei) 剛察縣經濟發展新的“成長極”,從(cong) 而帶動餐飲、住宿、民族工藝等成為(wei) 群眾(zhong) 富民經濟。
剛察縣泉吉鄉(xiang) 新泉村村民郭永忠是眾(zhong) 多靠旅遊增收“大軍(jun) ”中的一員。每到湟魚洄遊季時,他就在泉吉河邊經營手工藝品,2019年短短幾個(ge) 月時間純收入4萬(wan) 餘(yu) 元,這是他以前一年也攢不下來的積蓄。
在增收的同時,他還扮演起了湟魚洄遊義(yi) 務宣傳(chuan) 員,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為(wei) 過往遊客講解湟魚知識和保護湟魚的必要性,雖然都是一些在當地流傳(chuan) 的“土話”,但非常淳樸且耐人尋味。
(三)
當來自雪山的融水匯聚成清流,在流經哈爾蓋河、沙流河、泉吉河、布哈河、黑馬河的最後一道河口後,那一滴滴淡水便和青海湖的鹹水匯成一片,共同造就了中國最大的內(nei) 陸鹹水湖。而這幾條青海湖的“母親(qin) 河”也是湟魚種群繁衍生息的生命通道,每年端午節前後,那一尾尾雄魚和雌魚便逆流而上,孕育新的生命。
湟魚洄遊,不僅(jin) 是一次視覺上的震撼,更是一次生命的遠征,逆流而上的湟魚克服水流的阻力奮勇向前,或許前方的某一處就有漁鷗等“天敵”的等待,但它們(men) 依舊無所畏懼,因為(wei) 這將是一次詮釋生命的偉(wei) 大“旅程”。
現今湟魚洄遊成為(wei) 奇觀,基於(yu) 湟魚資源保護的一切成果,從(cong) 積極嚐試到形成品牌效應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動也成為(wei) 了目前環湖地區持續時間最長、民眾(zhong) 參與(yu) 率最高的節慶活動,這期間必少不了一環,那就是人工增殖。
從(cong) 封湖育魚看去,保護湟魚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但生長極為(wei) 緩慢的湟魚一年才長一兩(liang) ,在多少年後才能恢複到曆史曾記錄最高32萬(wan) 噸儲(chu) 存量,這將是十分漫長的等待。基於(yu) 此,青海省決(jue) 定通過人工“幹預”來輔助湟魚資源恢複。何為(wei) 人工“幹預”,也就是借助人工手段來繁育湟魚魚苗,在培育到一定大小後便通過增殖放流方式讓其回歸到青海湖。帶著種種疑問,記者走進青海湖裸鯉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實驗站,在增殖繁育車間內(nei) ,立式流水孵化器,圓形破膜缸,條形培育缸等裸鯉繁育設備整齊羅列,為(wei) 湟魚寶寶的繁育時刻準備著。
有關(guan) 人工繁育湟魚的過程,周衛國娓娓道來:“一年裏,湟魚洄遊是最忙碌的時段,工作人員首先要到洄遊河道中親(qin) 自采卵、人工授精、人工孵化、再運回西寧進行淡水養(yang) 殖,在這一過程中不僅(jin) 要極為(wei) 迅速,還要時時關(guan) 注,並且要動態掌握進展。現如今,已經有超過1億(yi) 尾魚苗被放流到青海湖中,為(wei) 湟魚資源恢複做出貢獻。”一切的保護,必是一次艱辛的付出。1997年,青海省投資建立了第一座青海湖裸鯉人工增殖實驗站,自2002年運行以來,已成功向青海湖放流裸鯉原種魚苗1.56億(yi) 尾。
2015年,青海省在擴建青海湖沙柳河泉吉河青海湖裸鯉增殖實驗站基礎上,新建青海湖裸鯉布哈河黑馬河增殖實驗站,首次嚐試建設青海湖裸鯉恒溫循環水魚苗培育車間,目前已建成投用。不僅(jin) 如此,青海省還大力度投入,在泉吉河、沙柳河等河道修建裸鯉溯河產(chan) 卵通道,並修建湟魚家園,為(wei) 產(chan) 卵親(qin) 魚順利生殖洄遊提供便利。據史建全回憶,以前為(wei) 了滿足周邊老百姓的生計需求,沙流河等湟魚洄遊河道上修建了很多攔河大壩,高大的壩體(ti) 阻擋著湟魚洄遊前行的道路,這樣水流對湟魚性腺的刺激作用就會(hui) 減弱,不利於(yu) 湟魚產(chan) 卵和繁殖。
迫於(yu) 湟魚洄遊的需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攔河大壩被全部拆除,隨之而來的就是那一級又一級讓湟魚演繹生命之頑強的台階,這也就是湟魚洄遊通道,通過合理的台階高度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洄遊親(qin) 魚性腺成熟,為(wei) 更好的繁育奠定基礎。
每一次大力度投入,一方麵反映出人類為(wei) 生態保護作出的“讓步”,但從(cong) 另一方麵也是人類為(wei) 自己曾經無序的開發而“買(mai) 單”。從(cong) 青海人視為(wei) 救命食糧到如今生態鏈保護中的重要物種保護,湟魚保護不僅(jin) 承載著曆史,更應是全民保護的自覺行動。
以史為(wei) 鏡、以史為(wei) 鑒,保護湟魚從(cong) 我做起,從(cong) 現在做起,在你我的共同努力中,期待湟魚資源蘊藏量再度刷新曆史紀錄,也希望青海湖永遠碧波蕩漾、靈動耀眼。
讓保護湟魚成為(wei) 全民行動
記憶裏,第一次對湟魚的概念是從(cong) 爺爺奶奶嘴裏聽來的,他們(men) 曾聊起在那個(ge) 特殊時期湟魚救過他們(men) 的命。後來到了可認知湟魚的年紀,受過“重傷(shang) ”的湟魚已經被裹上了厚厚的“鎧甲”,當時青海省已經在開展第四次封湖育魚,零捕撈政策和大力度執法逐步讓湟魚退出了人們(men) 的餐桌。
其實很多青海人對湟魚賦予了感恩之情,也或許在當時以資源開發為(wei) 主的年代裏,湟魚作為(wei) 青海湖中惟一的經濟魚類,確實為(wei) 青海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但那時的人們(men) 卻忽視了資源開發的有序節奏,無止境且無數次向湟魚伸出掠奪的“獵手”,捕魚郎或捕撈隊一次次被利益驅使著去“網羅”一年隻生長一兩(liang) 的湟魚,周而複始,湟魚種群終將迎來了生存危機,美麗(li) 的青海湖遭受“創傷(shang) ”。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果斷決(jue) 策,專(zhuan) 門成立湟魚保護機構,一次又一次實施封湖育魚舉(ju) 措,從(cong) 政府發布號令到廣大群眾(zhong) 的生態“覺醒”,保護湟魚成為(wei) 全民行動。從(cong) 1982年封湖育魚至今,青海省已經在保護湟魚的漫途中“征戰”了30餘(yu) 年,黨(dang) 委政府的舍得投入,人民群眾(zhong) 的自覺行動,終於(yu) 曾經耕耘的“沃野”迎來了喜人的收獲,一年又一年,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連年升高。
在采訪的過程中,從(cong) 省會(hui) 西寧到青海湖畔,體(ti) 會(hui) 過漁政執法人員的艱辛,分享過裸鯉保護科研人員付諸的努力,也感受了環湖周邊群眾(zhong) 轉產(chan) 後的幸福生活,而最讓我欣喜和感動的便是當地群眾(zhong) 發自內(nei) 心的生態擔當和生態共識。或許曾經他們(men) 迫於(yu) 生計曾依靠湟魚生活,但如今很多人利用湟魚保護諸多成果開始了“綠色”營生,放下漁網轉產(chan) 後的他們(men) 再也不會(hui) 依靠單一的經濟來源,而是謀劃著如何走出去、鼓錢包、奔小康,多少年後的今天,幸福美滿的生活完全抹平了他們(men) 曾經痛下決(jue) 心時內(nei) 心的掙紮。今天乃至更遠的未來,他們(men) 是保護湟魚、保護青海湖的一分子,是生態環保義(yi) 務宣傳(chuan) 員,他們(men) 引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保護湟魚資源的行列中,讓生態保護的福祉惠澤子孫後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法治,保護湟魚的“硬核”支持——青海湖封湖育魚係列報道之二
2018年6月,海北藏族自治州漁政執法支隊支隊長張萬宏接到群眾舉報,在剛察縣哈爾蓋鎮爛泥灣羊頭俄堡附近的青海湖湖麵有人偷捕湟魚。[詳細] -
青海湖畔瞰湟魚洄遊
青海湖裸鯉,又被稱為湟魚,是青海湖特有物種,也是青海湖中唯一的大型經濟魚類,在青海湖生態係統中起著核心作用。[詳細] -
清潔能源發電量占規上工業發電量84.0% 青海綠色能源發展領跑全國
目前,青海清潔能源發電利用水平始終處於全國前列,青海省已成為世界上光伏電站大規模並網最集中的地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