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黑珍珠”遠赴渤海之濱
20日清早,在位於(yu) 渤海之濱的天津港保稅區,由天津經濟開發區企業(ye) 研發引進、保稅區食品企業(ye) 加工出品的青黑色麵粉一袋袋排列整齊。
“最近,一款全新的黑青稞麵粉出現在天津市和青海西寧市民的餐桌上,與(yu) 原產(chan) 地青海黃南州市場上常見的當地種植、初加工、零售的青稞麵粉不同,這款是由黑青稞加小麥麵粉製作的綠色有機高原特色麵粉。”天津援青幹部、黃南州同仁市副市長王凱介紹,此款麵粉是在同仁市黃乃亥鄉(xiang) 日秀瑪村種植,經天津援青指揮部牽線搭橋後,讓高原黑青稞在天津實現了“黑珍珠”的真正價(jia) 值。
青稞是青藏高原涉藏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擁有3500多年的種植曆史。青稞分白青稞、黑青稞、墨綠色青稞等種類,其中黑青稞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對促進人體(ti) 係統功能、抗氧化、延緩衰老等方麵保健作用明顯,為(wei) 青稞中的極品。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氣候高寒幹燥、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病蟲害少、無土壤空氣水質汙染,尤其在同仁市黃乃亥鄉(xiang) 生長的黑青稞穗大粒多、顆粒飽滿,被稱為(wei) 高原上的“黑珍珠”。
“過去,黃乃亥鄉(xiang) 種植黑青稞的農(nong) 戶每年秋季收割、晾曬、脫粒後將黑青稞整粒炒熟,再用傳(chuan) 統石磨磨粉,最後在當地農(nong) 貿市場散裝銷售,群眾(zhong) 購買(mai) 後做成藏族傳(chuan) 統食品——糌粑食用。”黃乃亥鄉(xiang) 日秀瑪村聯村幹部才讓紮西說,以這種方式種植、加工、銷售的黑青稞,隻能由農(nong) 戶自產(chan) 自用或少量零售,在本地銷售市場小、價(jia) 格低;加之包裝簡陋,保質期短,運輸成本高,無法銷往外地,“黑珍珠”的經濟效益一直不明顯。
圖為(wei) 同仁市黃乃亥鄉(xiang) 正在機械化種植黑青稞。 天津援青指揮部供圖
圖為(wei) 青藏高原上的黑青稞。(資料圖) 天津援青指揮部供圖
圖為(wei) 天津企業(ye) 加工出品的高原特色麵粉。 天津援青指揮部供圖
2021年,天津援青指揮部積極施策,為(wei) 同仁黑青稞走向市場牽線搭橋。通過與(yu) 天津相關(guan) 企業(ye) 溝通銜接,企業(ye) 赴原產(chan) 地調研考察、檢驗檢測農(nong) 作物成分後,經過數十次生產(chan) 線試驗,將黑青稞的營養(yang) 價(jia) 值與(yu) 大眾(zhong) 適口感相結合的高原特色綠色有機麵粉研發成功。
2022年3月,第一批黑青稞通過天津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多道現代工藝精製而成的“藏之嬌”黑青稞麵粉開始批量生產(chan) ,即將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推向全國市場。
同仁市黑青稞種植目前全部采取“農(nong) 戶+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建設和經營,農(nong) 戶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負責黑青稞的種源、種植、管護、采收、儲(chu) 存、運輸,平時吸納農(nong) 民在家門口就業(ye) ,年底按照入股情況分成,全方位實現增就業(ye) 增收入。
該模式促進了從(cong) 傳(chuan) 統青稞種植向優(you) 質黑青稞生產(chan) 的轉變,加快了連片種植和機械化、精細化種植技術的推廣,推動當地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實現轉型升級。2022年,同仁市計劃種植黑青稞1.2萬(wan) 畝(mu) ,同比2021年增長20%。
才讓紮西算了一筆賬:“基地預計每畝(mu) 產(chan) 量350斤左右,按照天津公司每斤收購價(jia) 3元計算,今年黑青稞收獲之後能給村民帶來銷售收入105萬(wan) 元,平均每畝(mu) 地可為(wei) 農(nong) 牧民增收1050元。如果收成好的話,群眾(zhong) 增收效果會(hui) 更好。”
天津市紫源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東(dong) 光介紹,公司已與(yu) 同仁市達成初步意向,計劃在黃乃亥鄉(xiang) 日秀瑪村設立1000畝(mu) 青海黑青稞綠色種植試驗基地,同天津科技大學食品與(yu) 工程學院合作,建立青海黑青稞前沿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將高原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研發成品種更多、更適宜市場需要的消費品。
“目前藏之嬌黑青稞桃酥、藏之嬌黑青稞麥片、藏之嬌黑青稞拉麵等產(chan) 品正在研發生產(chan) 之中,預計新產(chan) 品將在2022年底可全部上市銷售。”張東(dong) 光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區成果數字化工程正式啟動
記者20日從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區辦公室獲悉,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區成果數字化工程目前正式啟動。 [詳細] -
西藏雅魯藏布江沿岸植樹造林記
“我們桑耶就在雅魯藏布江邊上,以前風一吹就把沙子帶起來了,漫天黃沙,出一趟門,衣服的褶皺裏,還有頭發、脖子、耳朵裏全是沙子。”[詳細] -
每年3至6月是森林草原火災的高發期
春季是森林草原火災高發期。4月15日開始,31個省份均進入森林草原防火期。當前麵臨的防滅火形勢什麽樣,相關工作進展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