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綠生金 以景換銀
多樣的地理地貌,豐(feng) 富的民俗文化構成了海北藏族自治州集濕地、沙漠、草原、雪山、林海、峽穀等獨特的高原自然風光和多彩的人文景觀。
生態環境優(you) 美、文化氛圍濃鬱、旅遊要素集聚,海北州在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必須抓住這種優(you) 勢實現旅遊產(chan) 業(ye) 大發展、大跨越、大提升。
海北州各級黨(dang) 政領導一直將發展旅遊業(ye) 作為(wei) 主責主業(ye) ,在全域旅遊創建工作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了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建設部門協同機製,全州上下統籌推進落實,步調一致,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采訪中,記者深感,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是一項係統性一體(ti) 化工作,涉及多方麵、多領域,作為(wei) 文旅部門,應該持續加強與(yu) 生態環境、交通、財政、國土資源等部門的交流合作,統籌各方資金、項目、人才、平台,使資源利用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實現共建共贏。
為(wei) 此,海北州積極構建“人人參與(yu) 成果共享”良好局麵,將生態旅遊載體(ti) 延伸至景區空間外,大力打造優(you) 質風景廊道,輻射帶動四縣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示範區,利用“示範區”引領帶動“目的地”建設。在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建設中廣泛吸納就業(ye) ,贏得群眾(zhong) 支持,帶動群眾(zhong) 成為(wei) 生態旅遊建設的參與(yu) 者、生態旅遊發展的受益者、生態旅遊生活的享受者。
發展旅遊產(chan) 業(ye) 最忌千篇一律,景點雷同,沒有特色。同時,要給單純的自然景點賦予一定的文化內(nei) 涵,有故事才能讓遊客產(chan) 生心靈上的共鳴,產(chan) 生沉浸式體(ti) 驗的效果。
基於(yu) 這樣的考慮,采訪中,我們(men) 看到海北州各級文旅部門立足遊客對景觀原生態性和文化探源性、複古性的需求,堅持“全麵性保護、傳(chuan) 承式利用”原則,將生態保護貫穿旅遊發展全過程,凸顯海北“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原生態之美,深挖海北非遺、曆史、民族、宗教、農(nong) 耕、遊牧等文化的原真性、可傳(chuan) 承性,創造具有豐(feng) 富文化底蘊和實物形態的生態旅遊產(chan) 品,打造出一個(ge) 個(ge) 具有競爭(zheng) 力的生態旅遊品牌。
海北州在全域旅遊開發建設的基礎上,緊緊抓住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有利時機,不斷完善旅遊服務設施、改善旅遊服務環境、提高旅遊服務水平,推動旅遊業(ye) 與(yu) 其他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實現了生態保護與(yu) 旅遊業(ye) 發展同頻共振,釋放出更多發展潛能,在實現“倚綠生金,以景換銀”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前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聚力打造“大旅遊”發展的樣板
從百裏花海到林海莽莽,從祁連山大草原到崗什卡雪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給予了這片土地絢爛豐富的高原勝景,營造出“一山一水一幅畫,一步一景一傾心”的美好境界,吸引著大批遊客紛至遝來。 [詳細] -
青海湖與黑頸鶴的雙向“奔赴”
孫建青是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青海湖管理局”)自然保護科科長,2006年從部隊轉業至青海湖管理局,開始了長達16年的黑頸鶴保護。[詳細] -
野生金線鲃暢遊滇池
滇池金線鲃和鯉魚的親緣關係很遠,他們的雜交成功突破了之前魚類研究中的種種“不可能”,為滇池金線鲃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更多可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