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雲南北上南歸象群發展壯大,監測、救助、繁育等工作穩步推進

發布時間:2023-01-06 15:15: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近年來,雲(yun) 南亞(ya) 洲象群持續引發關(guan) 注。建設大象監測預警平台、建立野生動物公眾(zhong) 責任險,推動亞(ya) 洲象國家公園的建設……人象和諧的故事,展現著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成果。這背後,是當地長期以來為(wei) 保護亞(ya) 洲象及其棲息地付出的不懈努力。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COP15)第二階段會(hui) 議於(yu) 2022年12月7日至20日成功舉(ju) 辦。第二階段會(hui) 議期間,雲(yun) 南“短鼻家族”亞(ya) 洲象群再次引發廣泛關(guan) 注。

  曆時124天,行程1400多公裏,北上又南歸……2021年,雲(yun) 南“短鼻家族”亞(ya) 洲象群的特別之旅引人注目。2021年8月8日,北上的象群回到了它們(men) 的傳(chuan) 統棲息地。一年多過去了,它們(men) 現在的生活怎麽(me) 樣?

  亞(ya) 洲象群體(ti) 間交流頻繁,種群不斷壯大

  象群南歸後,雲(yun) 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亞(ya) 洲象監測團隊對它們(men) 開展了持續監測。據介紹,雲(yun) 南是我國野生亞(ya) 洲象棲息地,在全球大象數量不斷下降的背景下,過去幾十年間,雲(yun) 南野生亞(ya) 洲象的數量從(cong) 150頭左右增至300多頭。

  “象群在不斷壯大,在北上途中生下的兩(liang) 頭小象已經健康長大。去年1月,象群又生下了象寶寶。”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亞(ya) 洲象保護管理中心主任王斌頗為(wei) 欣喜。不久前的監測發現,新生的小象已經長到了約200公斤,可以跟著媽媽在野外喝水玩耍,采食鮮嫩草葉。

  不僅(jin) 如此,原有的象群開始尋找自己的伴侶(lv) ,組建新的家庭。當初那隻被單獨送回西雙版納的小公象現在身強體(ti) 壯,長大了很多,已完全融入其他象群。王斌介紹,象群一分為(wei) 二,一群在猛養(yang) 子保護區野象穀至關(guan) 坪片區附近活動,還有一群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普文鎮附近活動,它們(men) 時常互相“串門”。

  “象群很年輕,其中最大的個(ge) 體(ti) 也不超過30歲,而且都很健康。”王斌說,“象群間的分分合合說明亞(ya) 洲象群體(ti) 之間交流頻繁,種群還在不斷發展壯大。”

  上世紀80年代,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高級工程師沈慶仲剛剛參與(yu) 亞(ya) 洲象研究與(yu) 保護的工作時,在連續3年的調查研究中,他甚至無法拍攝到一張亞(ya) 洲象的清晰照片。讓沈慶仲欣慰的是,經過多方努力,亞(ya) 洲象的數量不斷增加。

  “現在亞(ya) 洲象數量比當時翻了一倍。近十年來更是多了近100頭。”沈慶仲說,“在象群中基本上都能監測到小象,並且每年都有小象出生。”

  救助保護、繁育和專(zhuan) 項科學考察持續加強

  扇著耳朵在小河裏戲水,搖著尾巴在泥地裏打滾,偶爾還踢踢足球秀秀球技……在雲(yun) 南西雙版納亞(ya) 洲象救護與(yu) 繁育中心,伴著綠樹青草,小象“龍龍”生龍活虎。

  2021年7月,在景洪市,一頭約2個(ge) 月大的亞(ya) 洲象因左前腿受傷(shang) 潰爛感染、無法跟上象群而被遺棄。在西雙版納多部門的聯合施救下,這頭幼象被送到西雙版納亞(ya) 洲象救護與(yu) 繁育中心安置治療,人們(men) 給它起名為(wei) “龍龍”。

  洗澡、清糞便、測體(ti) 溫、量身高、野外遛彎……除了照顧大象的飲食起居、進行康複治療,救護與(yu) 繁育中心工作人員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對大象進行野外放養(yang) 。在專(zhuan) 職馴養(yang) 員悉心照料下,“龍龍”受傷(shang) 的左腿恢複良好,開始野外活動,它快樂(le) 地在森林中奔跑,恢複了野外生活的能力。

  救護與(yu) 繁育中心管護員陳繼銘每天的工作都是圍著野象轉,救象、育象、研究象。為(wei) 了照顧好亞(ya) 洲象,救護與(yu) 繁育中心工作人員每天和象在一起的時間超過10個(ge) 小時。在中心裏,不少野象都是從(cong) 死亡邊緣被人們(men) 拉回來的。在野外嚴(yan) 重受傷(shang) 的“然然”“平平”,失去母親(qin) 照顧的孤兒(er) 象“羊妞”“龍龍”,都是被救助到救護與(yu) 繁育中心的。

  據介紹,西雙版納亞(ya) 洲象救護與(yu) 繁育中心是我國目前唯一以亞(ya) 洲象收容、救助和繁育研究為(wei) 主要任務的科研基地。自2008年成立以來,該中心積極開展亞(ya) 洲象野外救護、輔助象繁育研究等工作,迄今已經救治了20多頭野象。除了救助收容,中心還在亞(ya) 洲象繁育、遺傳(chuan) 、棲息地保護等方麵開展專(zhuan) 項科學考察,為(wei) 亞(ya) 洲象野化、野放和相關(guan) 研學活動提供了種源和平台。

  在保護中不斷探索人象和諧共處之路

  大象離不開森林,森林離不開大象。被譽為(wei) “雨林工程師”的亞(ya) 洲象,是森林生態係統的“傘(san) 護種”。保護亞(ya) 洲象及其棲息地,也為(wei) 生態係統裏的其他物種提供了“保護傘(san) ”。

  “我國亞(ya) 洲象數量持續增長,表明這一物種及其伴生種和生態係統都得到了良好保護,亞(ya) 洲象群的北上南歸、發展壯大是我國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生動寫(xie) 照。”國家林草局亞(ya) 洲象研究中心工程師楊子誠說。

  亞(ya) 洲象已被列入我國“十四五”時期搶救性保護的48種極度瀕危野生動物。隨著亞(ya) 洲象種群數量不斷增加,保護好亞(ya) 洲象及其棲息地,並在保護中不斷探索、實現人象和諧共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通過加強亞(ya) 洲象棲息地保護和恢複,持續提升棲息地質量,同時強化監測預警、安全防範和應急處置體(ti) 係建設,雲(yun) 南正竭盡全力破解人象衝(chong) 突難題。”雲(yun) 南省林草局動植物保護處副處長楊華說。

  楊華介紹,雲(yun) 南自2010年探索建立野生動物公眾(zhong) 責任保險以來,全省累計投入資金超61757萬(wan) 元,亞(ya) 洲象造成農(nong) 作物損失補償(chang) 標準明顯提高。

  在普洱的亞(ya) 洲象主要活動區域,當地分時段、分季節種植亞(ya) 洲象喜食的玉米、芭蕉、紅薯等作物,並配套建設野外硝塘,通過在重點區域、重要時段定點投食,探索建立“大象食源地”;在景洪市、猛海縣、猛臘縣,當地建立起監測預警係統,通過紅外相機、無人機和護象隊,實現了監測預警全覆蓋。為(wei) 了更好保護亞(ya) 洲象並促進人象和諧,實現保護與(yu) 發展共同推進,以亞(ya) 洲象為(wei) 主要保護對象的亞(ya) 洲象國家公園也在提速建設。

  “守護亞(ya) 洲象的故事,是中國努力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案例。亞(ya) 洲象國家公園建設將在保護旗艦物種亞(ya) 洲象及其棲息地的基礎上實現熱帶雨林等生態係統的保護與(yu) 修複。”楊子誠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