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青海:綠肥養土 農田更“綠”

發布時間:2023-02-09 10:33:00來源: 青海日報


櫻桃間作綠肥。記者 潘玲 攝


撂荒地上撒綠肥種子。記者 潘玲 攝


綠肥實用技術培訓。記者 潘玲 攝


研究綠肥生產(chan) 工作。記者 潘玲 攝

  “萬(wan) 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耕地麵積的多少和質量的高低,直接關(guan) 係到糧食安全問題。實施化肥農(nong) 藥減量增效行動、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一直以來,青海省突出抓好耕地質量保護和地力提升。發展綠肥事業(ye) ,也是這個(ge) 目的,並以此生產(chan) 出綠色有機的優(you) 質農(nong) 畜產(chan) 品,讓廣大農(nong) 牧民從(cong) 賴以為(wei) 生的地裏刨出更多的價(jia) 值。

  以綠養(yang) 綠 恢複地力

  如果在秋天時來到海東(dong) 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哈拉直溝鄉(xiang) 鹽昌村,山跟前的高原有機獨頭蒜種植基地裏,黃色的土地被厚厚的綠肥箭筈豌豆覆蓋著,為(wei) 大地添上一抹綠意,還有奶牛漫步其間覓食。

  農(nong) 業(ye) 大學研究生出身的互助縣副縣長馬曉東(dong) 對記者說:“種植要講科學,有機種植離不開綠肥。”

  據他介紹,這個(ge) 39公頃的高原有機獨頭蒜種植基地是青海乃至西北地區最大的規模化獨頭蒜種植基地,原本是荒地和林地。對於(yu) 走“有機”這條路來說,與(yu) 一般農(nong) 田相比,荒地和林地反而有其優(you) 勢,不用經過幾年的有機轉換就可以進行有機認證。當然,荒地和林地在地力方麵還有所欠缺,所以在獨頭蒜收獲後,在地裏種上了綠肥。

  “2022年我們(men) 與(yu) 互助縣蔬菜技術服務中心郭雄研究員合作,在大蒜收獲後先複種了3.33公頃綠肥看效果,希望通過綠肥翻壓還田,改良土壤,減少病蟲害。”青海省農(nong) 林科學院土肥所專(zhuan) 家、國家綠肥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西寧綜合試驗站站長韓梅告訴記者,大蒜複種豆科綠肥,可以減少氮肥的施用,根茬還田後能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和養(yang) 分含量。

  鏡頭轉向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馬克唐鎮。離黃河不遠的沙塘村有20公頃土地已經撂荒12年,主要原因是缺水,需要從(cong) 黃河裏抽水澆地,種植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2022年夏天,為(wei) 了培肥土壤,這些撂荒地全部種植了綠肥毛葉苕子和箭筈豌豆。

  為(wei) 加強耕地保護和利用,防止耕地“非糧化”,西寧綜合試驗站與(yu) 實施輪作休耕、撂荒地治理的尖紮縣農(nong) 技推廣中心緊密協同,積極推動綠肥技術應用、土壤質量評價(jia) 等工作,通過種植綠肥箭筈豌豆等,解決(jue) 土地撂荒問題。

  “你看這些撂荒地,還有不少砂石,整治後土壤是相對貧瘠的,但是單純使用化肥的話容易造成農(nong) 田微生物群落結構單一、團粒結構缺乏、易板結等係列土壤問題,從(cong) 而影響土地的持續生產(chan) 能力。這個(ge) 時候,土壤有機質提升是關(guan) 鍵,我們(men) 的建議是通過一次性配施商品有機肥和腐植酸肥料等物料,然後種植翻壓綠肥,加快土壤快速熟化。”韓梅表示。

  國家綠肥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西寧綜合試驗站根據區域特色和發展規劃,積極與(yu) 推廣部門對接,結合耕地質量提升、有機肥替代化肥、打造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等工作,大力示範推廣綠肥種植。

  記者了解到,青海省鹽堿地入樣圖斑麵積近320萬(wan) 公頃,包括鹽堿耕園地15.18萬(wan) 公頃、鹽堿荒草地近305萬(wan) 公頃。2022年,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試點工作和鹽堿地土壤普查工作開展以來,青海積極推進了相關(guan) 外業(ye) 調查采樣工作。這麽(me) 大麵積的鹽堿地,設想一下,如果能改良一些出來使用,將會(hui) 增加耕地麵積,在原本不能種植的土地上耕耘出新的可能。

  對此,國家綠肥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西寧綜合試驗站的專(zhuan) 家也開始做相關(guan) 文章,他們(men) 和共和縣的相關(guan) 部門展開合作,試著在鹽堿地上種植綠肥,看看效果如何。

  “種植綠肥,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和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自身調節水、肥、氣、熱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長環境。”省農(nong) 科院土肥所所長孫小鳳表示。

  為(wei) 了推動工作,省農(nong) 科院土肥所將綠肥產(chan) 業(ye) 納入青海省“十四五”農(nong) 牧業(ye) 發展規劃,將“退化土壤綠肥改良”和“生地綠肥熟化技術”列入青海省耕地質量建設和新增耕地建設項目中,堅持走產(chan) 出高效、產(chan) 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nong) 業(ye) 現代化道路。

  發展“綠肥+”產(chan) 品

  2月初,在綠肥生活館微店裏,記者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綠肥+”產(chan) 品,有雲(yun) 南的綠肥茶葉、貴州的綠肥火龍果、湖南的綠肥紫雲(yun) 英蜂蜜、四川的綠肥柑橘、新疆的綠肥香梨、浙江的綠肥香米等等。

  來自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綠肥枸杞係列和青稞米、藜麥,還有來自貴德縣的綠肥冬麥麵粉、青稞粉和掛麵也在其中。在產(chan) 品評價(jia) 區,有這樣的評價(jia) :“給爸爸媽媽買(mai) 的枸杞,選對了。下單了綠肥生活館的青海枸杞,一對比才知道這款綠肥枸杞是真好。”“綠肥枸杞安全放心。”“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全麥麵粉,口感很細,有麥香味,吃得放心!”

  通過綠肥專(zhuan) 家們(men) 的努力,青海的“綠肥+”產(chan) 品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歡。國家綠肥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西寧綜合試驗站在海東(dong) 市、德令哈市、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重點示範了果園(櫻桃、苞穀杏、枸杞)間作綠肥,提出“綠肥+”果品全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技術,支撐實現縣域“綠肥+”果品提質增效,實現“綠肥+”價(jia) 值轉化,為(wei) 打造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提供了技術支撐。

  德令哈元盛生態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崔莉說:“自2020年以來,每年在枸杞行間種植綠肥13.33公頃,有效地起到了田間覆蓋抑製雜草生長、保水、保肥、提高水肥利用率等作用。生產(chan) 的枸杞品質更佳,並取得了綠色證書(shu) 。與(yu) 綠肥輪作生產(chan) 的青稞、藜麥,品質優(you) ,口感好,產(chan) 品在綠肥生活館微店得到了全國各地客戶的好評”。

  在貴德縣黃河穀地的紅柳灘村,有一片53.33公頃的苞穀杏果園。2022年,果園出產(chan) 的10萬(wan) 公斤苞穀杏,被一個(ge) 一個(ge) 單獨包裝後裝進禮盒,銷往江浙滬地區。果子因為(wei) 品質好,受到市場好評。

  “果園處於(yu) 黃河河穀衝(chong) 積帶,產(chan) 區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雨熱同期。但土壤是黏土,透氣性差一些,改變這個(ge) 情況,就要靠種植綠肥,使用有機肥之類的。”果園負責人滕樂(le) 知告訴記者。這幾年,他們(men) 和國家綠肥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西寧綜合試驗站合作後,每年都會(hui) 在果樹間作綠肥箭筈豌豆、二月蘭(lan) ,收割翻壓增強土壤肥力,以此一點點改善土壤,土壤好了,果樹就好,果樹長好了自然就有好果子。

  再回看互助縣高原有機獨頭蒜種植基地,靜謐的大地正為(wei) 新一年春的複蘇積蓄勃發的力量。副縣長馬曉東(dong) 告訴記者,2022年收獲不錯,基地獲得了美國、歐盟有機認證證書(shu) ,成為(wei) 互助縣首塊大規模、標準化有機認定基地,並通過江蘇東(dong) 方黎明集團實現了對美國和歐盟的獨頭蒜出口,開始顯現這個(ge) 產(chan) 業(ye) 的積極效應。而綠肥種植將為(wei) 實現高原有機獨頭蒜標準化、綠色化種植發揮更大作用。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