輟學人數不斷降低 別讓任何孩子掉隊
日前,據教育部發布的消息,截至今年9月15日,全國輟學的學生由去年大約60萬(wan) 人,降至2419人,2019年全國小學淨入學率為(wei) 99.94%,初中毛入學率則高達102.6%。
這是一個(ge) 令人十分欣慰的消息。近年來,各級政府尤其是教育部門,為(wei) 降低義(yi) 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數量,下了很大功夫。此次統計的最新數據能精確到個(ge) 位數,是因為(wei) 在勸返輟學的工作中,相關(guan) 部門專(zhuan) 門為(wei) 上述60萬(wan) 名輟學學生建立了台賬,每個(ge) 人的詳細情況都有明確記錄。通過這種科學的管理方法,教育部門可以時刻掌握輟學青少年的情況,能夠盡最大可能幫助他們(men) 重返課堂。
盡管輟學人數不斷降低,但隻要還有孩子不能正常接受義(yi) 務教育,國家控輟保學的任務就還沒完成。在義(yi) 務教育階段接受教育,是每個(ge) 孩子應該享有的權利,任何人都不能剝奪其受教育權。雖然這兩(liang) 千多個(ge) 孩子的輟學原因各不相同,但大致來看,主要存在兩(liang) 方麵因素。
盡管絕大多數人都深知讀書(shu) 的重要性,但仍有極個(ge) 別人存在“讀書(shu) 無用論”的偏激想法。它們(men) 或許是因為(wei) 錯誤觀念根深蒂固,短期內(nei) 難以改變,或許是受製於(yu) 狹隘閉塞的生活環境,導致一些家長沒有將孩子送進校園接受教育。
另外,物質條件的限製,也是一個(ge) 不可忽視的現實因素。有些貧困家庭急於(yu) 用錢,即便孩子想上學,監護人也會(hui) 逼著孩子外出打工。還有一些貧困的農(nong) 村地區的父母,想把女兒(er) 盡早“嫁出去”,收些彩禮,改善家庭條件。
在現實中,觀念與(yu) 物質條件的因素往往會(hui) 共同產(chan) 生作用,越不讀書(shu) ,越沒出路,進而產(chan) 生惡性循環。要想進一步減少輟學人數,真正做好控輟保學的工作,需要政府部門繼續加強對監護人的宣傳(chuan) 工作,讓其明確知曉不讓孩子接受義(yi) 務教育,不僅(jin) 會(hui) 毀掉孩子的前途,也會(hui) 讓自己陷入違法的巨大風險中。學校與(yu) 政府部門都應該做好勸返與(yu) 監督工作,幫助監護人消除錯誤觀念,鼓勵他們(men) 更好地保護孩子的合法權益。
此外,精準扶貧工作要與(yu) 控輟保學工作結合起來,盡量避免因貧輟學現象的發生。正如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所講到的,“對於(yu) 52個(ge) 國貧縣,我們(men) 在進行幫扶、督促、指導”。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貧困家庭孩子的受教育權。事實上,完成脫貧任務不隻體(ti) 現在經濟指標上的脫貧,也需要在思想觀念與(yu) 教育狀況上“脫貧”——掙開陳腐與(yu) 錯誤的思想枷鎖,讓監護人保護與(yu) 鼓勵孩子接受義(yi) 務教育,完成學業(ye) 後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反哺家庭,進而真正實現“讀書(shu) 改變命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和孩子一起“注冊”:按學期生活的父母
如今的父母逐漸按照孩子的學期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還沒到寒暑假,已按孩子夏令營時間準備休假,平時哪個課外班老師請假,一天的上下班時間都可能亂套。[詳細] -
不得以中高考成績片麵評價學校和教師
教育部、中組部、中宣部等八部門昨天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保障學校三個方麵的自主權。[詳細] -
體育作業如何量化?誰來監管?權威解讀來了
9月22日的一場關於體教融合保證青少年健康發展的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在談到未來體育教育改革的時候,提到了“體育課也要留作業”,引發討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