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學校將迎來“全麵放權”
中小學校壓力大、負擔重似乎是常態。
學生考試分數不好、中高考升學率下降,最先影響的,就是學校或相關(guan) 教師的評價(jia) 。其他諸如教師升遷、經費使用、績效工資等等自主權不夠,日常活動煩瑣繁重等,一項一項,把中小學校壓得“喘不過氣”。
24日,教育部召開發布會(hui) ,通報教育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chuan) 部、中央編辦等八部委聯合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激發中小學校辦學活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中小學校長期以來反映的負擔重、辦學活力不足等問題逐條解決(jue) ,給中小學校“鬆綁減壓”。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意見》重點提出了四項重大舉(ju) 措:保障學校辦學自主權、增強學校辦學內(nei) 生動力、提升辦學支撐保障能力、健全辦學管理機製。”
“含金量最高的是教學、人事、經費放權學校”
“激發辦學活力”是長期以來中小學校呼籲的問題。談到《意見》出台的原因,呂玉剛說:“基礎教育製度體(ti) 係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建立。當前,我國基礎教育基本解決(jue) 了‘有學上’的問題,正在向‘上好學’邁進。”去年國務院召開的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hui) 議提出,我國基礎教育已進入全麵提高質量的新階段。辦學活力不足是製約質量提升的關(guan) 鍵因素,亟待創新體(ti) 製機製,進一步釋放與(yu) 增強每一所學校的辦學活力。
政策出台前,教育部曾麵向31個(ge) 省(區、市)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進行了書(shu) 麵調研,深入東(dong) 中西部10個(ge) 省份開展實地調研,廣泛聽取各地中小學校長、教師、有關(guan) 專(zhuan) 家和市(縣)教育部門的意見。呂玉剛表示,基層反映最突出的,就是“教育教學、人事分配、經費使用、條件保障等”幾個(ge) 方麵的問題。
政策可以對症下藥,權力可以缺哪裏就補哪裏,但是,會(hui) 不會(hui) 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亂(luan) ”的惡性循環?呂玉剛認為(wei) ,《意見》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堅持簡政放權,有效避免了這一點。“努力做到該放的放到位、該管的管得住。”呂玉剛說。
“《意見》中提到三個(ge) 權要放:教育教學的自主權、擴大學校的人事工作自主權,還有經費使用自主權,應該說這三個(ge) 權是學校最為(wei) 關(guan) 心的。目前提出這個(ge) 政策舉(ju) 措,含金量也是比較高的,做到應放盡放。”呂玉剛告訴記者。
學校千差萬(wan) 別,管理水平不一,校長能力也有強有弱,所以在這次放權當中,《意見》特別提出了要精準、定向賦權,“特別是對一些帶有改革性、探索性的,優(you) 先放給那些辦學水平比較高、學校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強、校長的專(zhuan) 業(ye) 精神也比較高的這樣一些學校,讓他們(men) 先去探索,鼓勵他們(men) 大膽去闖、去試,去積累經驗,等形成了好的一套做法之後,我們(men) 再進一步把它提升到更高層麵上、更大範圍中。放這個(ge) 權,這叫精準、定向賦權。”
對於(yu) 中小學校來說,以後地方政府要“管”哪些方麵?《意見》指出,“管宏觀”。注重打破部門壁壘、做到應放盡放,又注重規範學校辦學行為(wei) ,強化事中事後監管。
精簡活動 給學校“卸下重擔”
教學、人事、經費上的放權,無疑給中小學校全麵“卸下重擔”。在卸擔子的過程中,《意見》通過幾項舉(ju) 措一一給予化解。
第一項舉(ju) 措,就是保障學校辦學自主權。這是此前被提出的“管得過多”的地方。“首先是保障教育教學自主權。這主要涉及兩(liang) 個(ge) 層麵:在學校層麵,提出鼓勵支持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強化學校課程實施主體(ti) 地位。在教師層麵,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改革中的主體(ti) 作用,鼓勵教師大膽創新,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呂玉剛說。
同時,提出要大力精簡、嚴(yan) 格規範各類進校園活動,有效排除對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幹擾。
其次是擴大人事工作自主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wei) 躍談到“應放盡放”。他解釋道:“比如擴大副校長聘任的參與(yu) 權和選擇權,提出鼓勵地方積極探索由學校按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提名、考察、聘任副校長;擴大中層管理人員聘任自主權,提出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學校自主設置內(nei) 設機構,自主擇優(you) 選聘中層管理人員;擴大教師招聘的參與(yu) 權,充分尊重和發揮學校在教師公開招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由學校提出招聘需求和崗位條件,並全程參與(yu) 麵試、考察和擬聘人員確定;擴大職稱評聘自主權,中初級職稱和崗位由具備條件的學校依據標準自主評聘,高級職稱和崗位按照管理權限由學校推薦或聘用”。
堅決(jue) 避免“唯升學”“唯分數”的傾(qing) 向
在發布會(hui) 上,談到落實《意見》精神,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局長劉強坦言:“從(cong) 實踐當中來看,最難的是評價(jia) 體(ti) 係,對學校、對校長、對地方政府履職的一個(ge) 科學評價(jia) 體(ti) 係問題。”
《意見》強調,各地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教育質量觀,不得以中高考成績或升學率片麵評價(jia) 學校、校長和教師,堅決(jue) 避免“唯升學”“唯分數”的傾(qing) 向。
對於(yu) 這個(ge) 難點如何化解,呂玉剛表示,“首先是強化評價(jia) 導向作用。提出建立健全以發展素質教育為(wei) 導向的學校辦學質量評價(jia) 體(ti) 係,強化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jia) ,更加注重評價(jia) 學校提高辦學質量的實際成效,並作為(wei) 對學校核定績效工資總量、對校長教師實施考核表彰的重要依據。”
呂玉剛說,要建立起校內(nei) 激勵,從(cong) 五個(ge) 方麵入手化解“唯分數論”。“一是注重精神榮譽激勵,積極開展優(you) 秀教師、教學能手、師德標兵和優(you) 秀教學團隊等評選活動;二是強化專(zhuan) 業(ye) 發展激勵,鼓勵和保障教師參加培訓、教研等學術研究活動,促進教師專(zhuan) 業(ye) 成長;三是完善崗位晉升激勵,切實落實教師崗位職責,把師德表現和教育教學實績作為(wei) 崗位晉升的重要依據;四是健全績效工資激勵,完善學校績效工資分配辦法,向教育教學實績突出的一線教師和班主任傾(qing) 斜;五是突出關(guan) 心愛護激勵,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關(guan) 懷,增強教師職業(ye) 榮譽感和幸福感。”
不唯分數唯什麽(me) ?呂玉剛表示,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製定包括義(yi) 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以及學前教育(幼兒(er) 園)的辦學質量評價(jia) 標準——《義(yi) 務教育質量評價(jia) 指南》,內(nei) 容包括對縣域教育質量的評價(jia) 、對學校教學質量的評價(jia) 、學生學業(ye) 發展質量的評價(jia) 三個(ge) 層麵。“希望這個(ge) 文件早日公布。”呂玉剛最後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體育課不該“燃燒自己照亮語數外”
體育課留作業不僅是局部改革,可以說是對過往隻注重文化課而忽視體育鍛煉的糾偏,畢竟老一套教育模式的隱患已經顯現出來。[詳細] -
輟學人數不斷降低 別讓任何孩子掉隊
日前,據教育部發布的消息,截至今年9月15日,全國輟學的學生由去年大約60萬人,降至2419人,2019年全國小學淨入學率為99.94%,初中毛入學率則高達102.6%。[詳細] -
和孩子一起“注冊”:按學期生活的父母
如今的父母逐漸按照孩子的學期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還沒到寒暑假,已按孩子夏令營時間準備休假,平時哪個課外班老師請假,一天的上下班時間都可能亂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