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中科院為什麽要成立哲學研究所

發布時間:2020-09-25 14:50:00來源: 光明日報

  9月24日,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哲學所”)揭牌儀(yi) 式上,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蒲慕明院士講了這樣一個(ge) 故事。一位研究員給自己的研究生出了一個(ge) 題目,驗證一個(ge) 學術假說。這位研究生進行了兩(liang) 組嚴(yan) 謹的實驗,卻沒有得到假說預測的結果。他和他的導師都有點沮喪(sang) ,認為(wei) 結果是失敗的。導師還表示,如果第三組實驗也沒有得到預測結果,那麽(me) 就給學生換一個(ge) 課題。

  “這怎麽(me) 能說是失敗呢?這應該是成功的。這隻能說明這對師生都缺乏科學哲學修養(yang) 。”蒲慕明說:“科學哲學普遍接受的一個(ge) 觀點是,科學假說存在的意義(yi) 不是為(wei) 了給實驗來證實的,而是給實驗反駁的。科學實驗的目的不是要驗證假說,而是要推翻或者修正假說,從(cong) 假說、到反駁、到新假說的出現,這才是一個(ge) 完整的科學研究的過程。我認為(wei) 這對師生要做的不是換一個(ge) 題目,而是沿著這個(ge) 方向更深入地做下去。”

  這個(ge) 例子,或許能夠解答中國科學院成立哲學研究所的初衷。

  回顧曆史,中國科學院成立之初,是一個(ge) 集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hui) 科學於(yu) 一身的綜合性研究機構,並於(yu) 1955年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hui) 科學部。1977年,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hui) 科學部基礎上,正式組建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而中國科學院則專(zhuan) 注於(yu) 自然科學的研究。時至今日,中國科學院的定位是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谘詢機構、自然科學與(yu) 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如今,中國科學院成立哲學研究所,是不是要和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或高校哲學係進行同質競爭(zheng) ?中科院哲學研究所要研究什麽(me) ?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李樹深說:“中科院哲學所將以哲學家和科學家共同關(guan) 切的重大問題為(wei) 研究導向,致力於(yu) 探討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和當代科技前沿中的哲學問題,以及與(yu) 科技發展密切關(guan) 聯的價(jia) 值、文化和製度問題。”研究所下設5個(ge) 研究中心,包括:邏輯學與(yu) 數學哲學中心、物質科學哲學中心、生命科學哲學中心、智能與(yu) 認知科學哲學中心,以及科學與(yu) 價(jia) 值研究中心。

  中科院哲學所按照現代新型研究所的治理模式,設立戰略谘詢委員會(hui) 、學術委員會(hui) 和所務委員會(hui) 。戰略谘詢委員會(hui) 名譽主任由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擔任,主任委員由李樹深擔任;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由量子物理學家孫昌璞院士擔任,副主任委員由中國科學院大學哲學係胡誌強教授擔任。

  李樹深表示:“在中國科學院建立哲學研究所,從(cong) 哲學的高度把握科技進步的大方向,提升中國的科技原創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賦予中國哲學界的新使命。當代基礎科學的前沿直接關(guan) 聯著眾(zhong) 多重大的哲學問題。像物質之謎、宇宙之謎、生命之謎和意識之謎這類問題的澄清與(yu) 解決(jue) ,已經構成曆史上罕見的重大科學革命的契機,並且需要科學家與(yu) 哲學家來攜手推進。當代的新技術變革,特別是信息技術、能源技術、生命技術、智能技術和空間技術的進展,正在重塑人類社會(hui) 的產(chan) 業(ye) 結構和組織方式。當前我們(men) 國家正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wei) 核心的全麵創新。如何突破科技創新的體(ti) 製與(yu) 機製障礙,同樣需要發揮哲學思想的引領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對中科院哲學所提出了幾點希望,第一點就是要“精準定位,密切圍繞當代科學的前沿和基礎問題開展研究”。他說,“特別是要結合物理學、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最新進展,在宇宙、生命、意識的本質這些正醞釀革命性突破的問題上,開辟新的思維空間。”

  白春禮表示:“中國的科學發展要實現階段性跨越,就必須緊扣科學前沿中的基本問題進行開拓和創新,而不能隻是在已建立的概念體(ti) 係和研究路徑上跟蹤國際上的工作。為(wei) 此,科學家必須提升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其中哲學學習(xi) 和哲學思維的訓練非常重要。”他說,從(cong) 曆史的維度來看,哲學是科學之源。從(cong) 科學發展的動力來看,哲學往往是革命性科學思想的助產(chan) 士,“在科學革命階段,科學共同體(ti) 需要建立新的範式,需要用新的概念之網來重新整理科學事實。而科學概念和思想的變革,有賴於(yu) 科學家完成思維上的自我超越,這時候必然會(hui) 涉及哲學上的爭(zheng) 論,必然會(hui) 在哲學思想中尋求靈感。”從(cong) 人類的知識係統來說,從(cong) 人類探索自然真理的過程來說,科學和哲學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任何科學理論的內(nei) 核,都帶有某些哲學預設。科學的發展往往會(hui) 帶來哲學觀念上的變化,而哲學思想的變革也會(hui) 為(wei) 科學的洞見提供廣闊的思想空間。可以這樣來說,缺乏哲學的科學是盲目的,而缺乏科學的哲學是空洞的。正是科學和哲學的相互激蕩,使得人類的思想一次一次突破和超越自我,造就了人類文明的輝煌。”

  目前,中科院哲學所正在凝聚中國科學院各研究所的相關(guan) 力量,搭建科學家與(yu) 哲學家的協作對話平台。白春禮說:“當前在國際環境包括科研環境處在激烈變動的時候,需要沉下心來,凝神定力,抓源頭、抓基礎,建立科學家與(yu) 哲學家的聯盟,發揮科學與(yu) 哲學的相互促進作用,矢誌不渝、久久為(wei) 功,形成一個(ge) 新理論、新思想、新方法不斷湧現的科研環境,服務於(yu) 國家和人民,為(wei) 人類文明作出貢獻。”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