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開創西藏高校民族團結工作新局麵
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君正同誌在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上提出 “四個(ge) 創建”和“四個(ge) 走在前列”的要求,是推動新時代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的行動綱領。其中,“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努力做到民族團結進步走在全國前列”,是“四個(ge) 創建”“四個(ge) 走在前列”的重要內(nei) 容。西藏高校肩負著為(wei) 祖國、為(wei) 西藏培育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也是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chuan) 教育的主陣地。按照自治區的決(jue) 策部署,全區高校在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要結合實際在高度、廣度、深度、效度上下功夫,在推進新時代民族團結工作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範,以凝聚起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的磅礴力量。
一、提升高度,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把好辦學方向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需要不斷增強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打牢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政治基礎、經濟基礎和社會(hui) 基礎。可以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主線。“教育因責而生,盡責而興(xing) 。”因此,全麵把握“四個(ge) 創建”“四個(ge) 走在前列”的科學內(nei) 涵,深化民族團結教育,服務國家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全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不僅(jin) 是西藏高校義(yi) 不容辭的政治責任,也是西藏高校把握辦學方向、開展教學實踐不可或缺的核心主題,必須把民族團結教育作為(wei) 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抓,提升思想認識,完善工作機製。
西藏高校作為(wei) 西藏人才培養(yang) 和匯聚之地,發揮高校人才優(you) 勢,學習(xi) 好、宣傳(chuan) 好、貫徹好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特別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條主線,必須加強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規劃、全麵推動,製定和完善相關(guan) 工作製度,建立激勵機製,形成黨(dang) 政團學共建、教學科研主導,全員推動、上下聯動、主動作為(wei) 、充滿活力、運轉高效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工作的多維體(ti) 係。把加強民族團結貫穿到治藏穩藏興(xing) 藏事業(ye) 全過程各方麵,大力促進各民族學生廣泛交往交流交融,著力培養(yang) 具有強烈民族團結基因的時代新人,不斷推進民族團結工作邁向新台階、到達新高度、取得新實效。
二、拓展廣度,加強馬克思主義(yi) “五觀”教育,打牢思想基礎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深入開展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教育,深入開展西藏地方和祖國關(guan) 係史教育”“引導各族群眾(zhong) 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曆史觀、文化觀、宗教觀”。進一步突顯了係統性地開展馬克思主義(yi) “五觀”教育,不僅(jin) 有利於(yu) 大學生從(cong) 全局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行程及演變過程,認清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有機性和統一性,同時,將馬克思主義(yi) “五觀”理論同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形成發展相結合,增加了授課素材,使學生更易於(yu) 結合自己生活於(yu) 其中的文化情境和場域去理解和掌握相關(guan) 知識點,拓展了民族團結教育的廣度,針對性更強。
可見,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是建立在曆史基礎之上的,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必須從(cong) 曆史認同入手。因此,馬克思主義(yi) “五觀”可以引領“五史”學習(xi) 。有了馬克思主義(yi) “五觀”,我們(men) 在學習(xi) 黨(dang) 史時,才能抓住主流和本質,自覺抵製歪曲黨(dang) 史的曆史虛無主義(yi) 的侵蝕;有了馬克思主義(yi) “五觀”,我們(men) 才能理性認知新中國史;有了馬克思主義(yi) “五觀”,學習(xi) 改革開放史時,進一步增強“四個(ge) 自信”;有了馬克思主義(yi) “五觀”,學習(xi) 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時,才能堅定社會(hui) 主義(yi) 必然代替資本主義(yi) 的信念,才能有信心為(wei) 人類對更好社會(hui) 製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從(cong) 以上幾個(ge) 方麵可以看出,以馬克思主義(yi) “五觀”教育為(wei) 切入點,有利於(yu) 正確把握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關(guan) 係,為(wei) 增強學生的“五個(ge) 認同”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三、挖掘深度,弘揚傳(chuan) 統文化,提升工作品質
文化是一個(ge) 民族的靈魂,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所以,西藏高校應重視優(you) 秀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的保護和傳(chuan) 承。各民族文化交相輝映,中華文化曆久彌新,這是今天我們(men) 強大文化自信的根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少數民族傳(chuan) 統文化在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中迸發新活力,為(wei) “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西藏各民族文化始終紮根中華文明沃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在雪域高原的各民族,在與(yu) 中原及其他民族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過程中,在促進自身社會(hui) 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豐(feng) 富和發展著中華文化的內(nei) 涵。早已與(yu) 各民族文化深深熔鑄於(yu) 中華文化的肌體(ti) 之中,包括藏族在內(nei) 的各民族早已形成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ti) ,中華文化始終是西藏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靈歸宿和精神家園,也是西藏各民族文化發展的動力源泉。
民族團結教育關(guan) 鍵在學校,學校是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chuan) 教育的主陣地。推進文化繼承創新、增進國家認同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重要內(nei) 容。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與(yu) 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相互促進存在內(nei) 在邏輯,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繼承發展民族傳(chuan) 統文化,民族傳(chuan) 統文化豐(feng) 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內(nei) 容。所以,隻有培育西藏大學生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yang) 和文化追求,進而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創造力和文化判斷力,從(cong) 而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得到有效傳(chuan) 承並不斷實現創新性發展。由此,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努力挖掘各民族的優(you) 秀文化“富礦”,賦予傳(chuan) 統文化新的時代價(jia) 值內(nei) 涵,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大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從(cong) 而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四、聚焦效度,創新教育載體(ti) ,完善育人途徑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上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需要各民族手挽著手、肩並著肩,共同努力奮鬥。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全麵貫徹黨(dang) 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堅持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作為(wei) 基礎性事業(ye) 抓緊抓好,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ti) ,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這一重要論述,對新時代西藏全麵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提出了要求,也為(wei) 西藏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西藏高校要充分發揮教育功能,主動承擔推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會(hui) 責任,積極適應民族工作發展新趨勢,從(cong) 教學載體(ti) 、思政工作載體(ti) 、文化載體(ti) 、管理載體(ti) 及傳(chuan) 媒載體(ti) 開展多維度、全方位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實踐載體(ti) 創新,並充分發揮各類載體(ti) 的優(you) 勢,取長補短,形成運用載體(ti) 的合力,完善育人途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成果。
一是以思政課為(wei) 主陣地,以民族團結教育理論教學為(wei) 主渠道,讓大學生獲得基本的民族團結理論和知識,學習(xi) 並掌握黨(dang) 的民族政策。二是推進各族學生生活和學習(xi) 上互嵌互助,實現民族學生混合住宿、編班,促進各民族學生互幫互學互助、共居共融共進。三是通過校園文化的構建對在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灌輸和教育,支持相關(guan) 學生社團的發展,積極搭建鄉(xiang) 村振興(xing) 、誌願服務、創新創業(ye) 創造實踐平台,引導各族師生積極投入到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中去。四是突出以人為(wei) 本,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管理效能,建立預防為(wei) 主、預防與(yu) 應急相結合的學生突發事件處理辦法,不斷提升應對少數民族學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五是積極開展網絡育人活動,實施“互聯網+思想政治”行動計劃,踐行“全程媒體(ti) 、全息媒體(ti) 、全員媒體(ti) 、全效媒體(ti) ”新理念,突出校園網絡媒體(ti) 的整體(ti) 建設特色,推進校園融媒體(ti) 中心建設,開展好網絡文化節,大力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西藏高校應持續接力,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建設美麗(li) 幸福西藏共圓偉(wei) 大複興(xing) 夢想”的諄諄囑托,用實際行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加強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奮力譜寫(xie)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西藏篇章,為(wei) 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貢獻青春力量。
(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讓學生吃上放心餐
為解決部分無食堂學校學生午餐供應問題,2020年8月,拉薩市城關區投資1.17億元著手修建淨土拉薩中央廚房。經過一年半時間的修建、調整、試運營。[詳細] -
感悟思想偉力,賡續精神血脈,提升幸福指數
在日喀則市崗巴縣,從黨政機關到農村牧區,從學校課堂到工廠車間,一場場理論學習感悟思想偉力,一次次黨史教育賡續精神血脈,一樁樁民生實事提升幸福指數。[詳細] -
世界森林日:西藏林芝“消防橙”守護藏東“森林綠”
春冬交替、萬物複蘇之時,也正是森林防火的緊要時期。在世界森林日,為提高駐地民眾防火意識,保護生態環境,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隊持續開展森林防火宣傳行動,全方位排查火災隱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