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圖書分館和古籍館掛牌
26日上午,西藏自治區圖書(shu) 館大昭寺分館和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大昭寺古籍館在大昭寺正式掛牌。
今年4月全區文化工作會(hui) 議召開以來,西藏文化工作者緊扣“1181”工作思路,圍繞讓文物“活起來”、古籍用起來,開展了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共有文化符號和共同文化形象試點工作,旨在充分發揮西藏重點寺廟古籍藏書(shu) 量大、種類豐(feng) 富、內(nei) 容完整等優(you) 勢,不斷提升西藏公共文化服務品質,促進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新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廣大群眾(zhong) 和寺廟僧眾(zhong) 喜聞樂(le) 見和廣泛接受的文化方式,推進藏傳(chuan) 佛教中國化進程取得實質性進展。
自2006年起,大昭寺與(yu) 色拉寺共同出資組建色昭佛教古籍經典收集整理印經室,至今已收集古籍近萬(wan) 部,出版古籍經典500餘(yu) 部。同時,大昭寺內(nei) 館藏的諸多文物中不僅(jin) 包含了文成公主入藏時帶來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金像,還有著采用傳(chuan) 統國畫風格繪製的十六羅漢唐卡畫像等珍貴文物,對這些古籍、文物的保護利用,將進一步凸顯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新性保護和傳(chuan) 承發展,真正讓文化成果惠及大眾(zhong) 。
自治區文化廳黨(dang) 組書(shu) 記肖傳(chuan) 江說:“用古籍說話,讓曆史發聲,就是為(wei) 了更好地把曆史智慧告訴人們(men) ,激發我們(men) 作為(wei) 中華民族一分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就是為(wei) 了讓世界看到中華文脈的一以貫之,看到中華各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就是要用新時代的新發展新語境,讓西藏文化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體(ti) 係中,迸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活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昌都開展村居幹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
近日,昌都市在第五高級中學舉行了2022年第一期村(社區)主幹隊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鞏固提升培訓班。 [詳細] -
青海提高“營養改善計劃”補助標準 370萬人次受益
記者從青海省教育廳獲悉,該省不斷規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和管理,將營養膳食補助標準由最初每生每天3元提至5元,持續改善學生營養健康狀況、增強學生體質,受益學生達370萬人次。 [詳細] -
青海認定11個職教培訓基地增強適需供培能力
25日,記者從青海省教育廳獲悉,該省推進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體係建設,認定11個培訓基地和2個項目管理辦公室,實現全省職教師資培訓體係化、規範化、特色化發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