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授”改為“非脫產” 高等學曆繼續教育要劃定質量底線
教育部8月17日印發《教育部關(guan) 於(yu) 推進新時代普通高等學校學曆繼續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明確自2025年秋季起,高等學曆繼續教育不再使用“函授”“業(ye) 餘(yu) ”的名稱,統一為(wei) “非脫產(chan) ”,主辦高校可根據專(zhuan) 業(ye) 特點和學生需求等,靈活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教學。
這是從(cong) 名稱入手對高等學曆繼續教育名稱做出與(yu) 時俱進的調整。“函授”“業(ye) 餘(yu) ”已經不能準確表達高等學曆繼續教育的教育方式特點與(yu) 內(nei) 涵,改為(wei) “非脫產(chan) ”與(yu) 全日製“脫產(chan) ”對應,更符合高等學曆繼續教育為(wei) 在職人員提供多元教育選擇的特點。而要讓“非脫產(chan) ”的高等學曆繼續教育更具含金量,消除社會(hui) 對非脫產(chan) 高等學曆繼續教育是“混文憑”甚至“販賣文憑”的偏見和歧視,必須重視非脫產(chan) 高等學曆繼續教育的專(zhuan) 業(ye) 建設、課程建設,嚴(yan) 把培養(yang) 質量關(guan) 。
《意見》明確,普通高等學校舉(ju) 辦的學曆繼續教育統一通過成人高考入學,統一專(zhuan) 業(ye) 教學基本要求,統一最低修業(ye) 年限,統一畢業(ye) 證書(shu) 。這幾個(ge) “統一”為(wei) 高等學曆繼續教育劃定了質量底線,但要切實提高教育質量,防止“放水”,需要強化過程監管。高等學曆繼續教育應是“寬進嚴(yan) 出”的教育,從(cong) 倡導建設終身學習(xi) 型社會(hui) 來看,高等學曆繼續教育應該為(wei) 受教育者創造靈活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hui) 。
近年來,一些高等學曆繼續教育機構虛假宣傳(chuan) 、違規辦學,如宣稱隻需交錢,就可“保過”。“輕鬆拿學曆”“免考包過”“考不過退款”等虛假性、誤導性的廣告令高等學曆繼續教育飽受質疑。去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門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高等學曆繼續教育廣告發布管理的通知》,直指違法違規廣告這一阻礙高等學曆繼續教育改革發展的“頑疾”,從(cong) 建立規範標準、強化主體(ti) 責任、形成長效機製等方麵入手,對高等學曆繼續教育的廣告發布管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為(wei) 淨化辦學環境,推動事業(ye) 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今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嚴(yan) 格規範高等學曆繼續教育校外教學點設置與(yu) 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嚴(yan) 格控製校外教學點設點數量和範圍。高校應根據自身辦學定位、優(you) 勢特色、發展規劃、監管能力,以及地方人才需求和教育行政部門要求,合理規劃校外教學點布局,嚴(yan) 格控製校外教學點數量,慎重選擇設點單位。
高等學曆繼續教育的質量,不但影響著受教育者獲得的文憑是否得到社會(hui) 認可,還關(guan) 係到這一教育方式的未來。提高高等學曆繼續教育的質量,需要監管、機構、受教育者共同努力。監管部門要加強對實施學曆繼續教育的機構的廣告、招生、收費、文憑授予等的監管,而機構則要從(cong) 做生意轉向做教育。此次發布的《意見》要求,高校舉(ju) 辦學曆繼續教育不得以營利為(wei) 目的,就是希望鏟除高等學曆繼續教育的利益鏈,回歸育人。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在選擇高等學曆繼續教育時,不能隻想著怎麽(me) 輕鬆獲得文憑,而是要獲得貨真價(jia) 實的教育。“非脫產(chan) ”強調高等學曆繼續教育對在職人員從(cong) 業(ye) 能力的進一步提升,而不是給他們(men) 一紙文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統籌做好2022年秋季學期開學和疫情防控工作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8月16日,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高效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紮實做好2022年秋季學期開學和疫情防控工作。 [詳細] -
多省份啟動事業單位招聘 高校畢業生有更多利好
近期,多個省份啟動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今年以來,各地加大政策類崗位的開發供給,不少地區明確將擴大事業單位招聘規模,招聘政策向高校畢業生和基層崗位傾斜。 [詳細] -
全國人大代表董彩雲:辦好鄉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履職故事)
自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董彩雲每天都很忙,她提出加強貧困地區人才和師資培養、為貧困地區規劃高校定向招生等30多條建議。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