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代中國學術的人和事
趙元任先生,老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他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是中國學者全麵利用現代語言學理論研究中國語言並取得世界性聲譽的第一人。同時,他也是中國現代音樂(le) 的先驅和大師,他的音樂(le) 作品把中國傳(chuan) 統和現代音樂(le) 作了創造性的融合,並一直流傳(chuan) 至今,成為(wei) 中國音樂(le) 院校的經典教材。趙元任博學多才,既是數學家,又是物理學家,是近代推動中國科學進步的先驅者。
趙元任先生曾說,自己研究語言學和許多事物,是為(wei) 了“好玩兒(er) ”。在我們(men) 看來,“好玩兒(er) ”,代表著對於(yu) 對象事物的一種無功利的深厚的美學興(xing) 致。清華國學研究院另一位導師梁啟超說過:“必須常常生活在趣味中,生活才有價(jia) 值。”陳原先生曾加以解釋說:“好玩者,不是功利主義(yi) ,不是沽名釣譽,更不是嘩眾(zhong) 取寵,不是一本萬(wan) 利。”按照這個(ge) 解釋,我們(men) 可以了解趙先生說的“好玩兒(er) ”是什麽(me) 意思,那就是,“好玩兒(er) ”是表達一種自由創造的心靈狀態,是對世間萬(wan) 物抱有無窮熱愛和興(xing) 趣的心靈狀態。這是一種人文主義(yi) 的精神體(ti) 現。趙先生的學術研究充滿了科學精神,而他的人生態度充滿了追求興(xing) 趣的人文精神。本書(shu) 名為(wei) “好玩兒(er) 的大師”,也是為(wei) 了突出這一點。
這套書(shu) 名為(wei) 影記,影記之“影”,不是電影之影,而是作為(wei) 影像的照片。影記之“記”,則是指對照片的曆史場景和人物關(guan) 係的文字說明。影記對於(yu) 學術史的研究意義(yi) 在於(yu) ,生動的圖片影像是人們(men) 體(ti) 察、把握曆史的重要的經驗條件,而影與(yu) 記的結合,一方麵使得影像有了“記”的文字支持,一方麵也使文字之“記”有了“影”的實證和呈現。趙元任先生在1910年到達美國後不久便買(mai) 了一架照相機,一生拍照無數。他一生中留下的大量照片、所記錄的人和事,一方麵可以與(yu) 趙先生的日記、傳(chuan) 記相互印證,使他的個(ge) 人史成為(wei) 有影像的、活生生的曆史,此一曆史不僅(jin) 可以讀,還可以看;另一方麵,可以使我們(men) 今天的人具體(ti) 地感知那個(ge) 時代及在那個(ge) 時代中生活的人。特別是,他所接觸、為(wei) 之攝影的那些人都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知識人和學術研究大家,影記為(wei) 我們(men) 了解那個(ge) 時代中國學術的人和事,了解那個(ge) 時代中國學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麵貌提供了另一種生動的視角。
本書(shu) 為(wei) 學術篇,主要側(ce) 重於(yu) 趙先生1920至1940年代在中國的學術活動及其與(yu) 中國學人的往來關(guan) 係,對增加人們(men) 關(guan) 於(yu) 20世紀前半期中國學術史的具體(ti) 感知頗有益處。其中既涉及趙先生親(qin) 身參與(yu) 的一些重要事件、活動、組織,如中國科學社、清華國學研究院的成立、各種方言調查等;也涉及很多中外著名學者,如羅素、高本漢、蔡元培、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劉半農(nong) 、傅斯年等。本書(shu) 編者趙新那先生是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的特別顧問,黃家林先生是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的特聘研究員,他們(men) 所完成的這一工作,不僅(jin) 是他們(men) 自己多年努力的成果,亦為(wei) 本院的重要研究成果。所以,我不揣簡陋,對趙元任先生與(yu) 清華國學研究院,對本書(shu) 作為(wei) 影記的意義(yi) ,向廣大讀者做一介紹,以使大家了解這一工作的重要意義(yi) 。
趙元任先生是清華國學研究院的驕傲,是清華的驕傲,是中國學術的驕傲。我們(men) 期待,中國學者將繼承和發揚趙元任先生的學術精神,為(wei) 中國學術的卓越發展而不懈努力。
(作者:陳來,係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現代學術史上的趙元任
趙元任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他最早運用現代的科學的學術方法,對現代漢語,從多方麵展開了深入而係統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開創性的成果,在海內外享有崇高的聲望。[詳細] -
加強科學技術普及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築基”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強化全社會科普責任”,並“推動科普全麵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詳細] -
江蘇出台條例鼓勵台青前來學習和就業創業
記者從江蘇省台辦獲悉,《江蘇省對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促進條例》9月起施行。條例明確鼓勵台灣地區青年來江蘇學習、就業、創業。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