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建設特色鮮明的綜合性高水平師範大學
2月16日,青海省委省政府舉(ju) 行記大功獎勵頒授儀(yi) 式,青海大學原校長王光謙、青海師範大學原校長史培軍(jun) 榮獲記大功獎勵。為(wei) 此,我們(men) 走訪了青海師範大學師生,看看師生眼中的史校長。
青海師範大學教務處處長馬俊說,史培軍(jun) 校長改革了招生模式,在招生專(zhuan) 業(ye) 目錄中將聯合培養(yang) 生(交流生)計劃納入招生錄取中,吸引了大量優(you) 質生源報考。推動專(zhuan) 業(ye) 布局改革調整,根據經濟社會(hui) 發展趨勢、人才需求狀況和近年生源情況,結合各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辦學水平、學生就業(ye) 等情況,建立應急管理學院,新申報應急管理、生態學、大氣科學等專(zhuan) 業(ye) 。
“史校長任期期間,啟動了夏季小學期,彌補了學校師資力量,提升了教師綜合能力,優(you) 化了學校教學資源,推進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兩(liang) 次修訂人才培養(yang) 方案。強化通識課程改革,構建‘93111’通識教育體(ti) 係新實踐。”馬俊說。
“科學研究走不到前沿,教學工作就無法走到前沿。”這是史培軍(jun) 經常用來鼓勵教師的一句話,他鼓勵大家抓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緊抓科學研究,將科學研究的論文寫(xie) 在高原大地。
如何抓好科學研究,將科研論文寫(xie) 在高原大地,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就是一次具體(ti) 實踐。
2018年7月,史培軍(jun) 擔任校長,走訪了青海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幾經奔走,青海省以副組長單位參與(yu)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青海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超半數教師參與(yu) 科考項目。
青海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博士、講師馬偉(wei) 東(dong) 曾跟隨史培軍(jun) 參與(yu)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青藏高原各地測定圍繞氧含量的相關(guan) 參數。
“史校長在野外工作中展現出的大科學家思維與(yu) 視野,以及工匠級的野外工作流程,無時無刻不令每一位隨行的科考隊員驚歎。”馬偉(wei) 東(dong) 對於(yu) 史培軍(jun) 的工作作風至今讚不絕口。
馬偉(wei) 東(dong) 說,當時每天要沿著既定路線按一定間距采樣30餘(yu) 次,每次會(hui) 用手持測氧儀(yi) 記錄3至4個(ge) 采樣點上的相關(guan) 參數,一頁紙上能記錄6個(ge) 采樣點的參數。
第一階段采樣完成後,馬偉(wei) 東(dong) 看到史培軍(jun) 的野外筆記,震驚不已:“每一個(ge) 采樣點,不僅(jin) 有非常詳細的地理環境描述,更有非常形象的簡筆速繪圖,簡單的線條如同房屋的框架結構一般勾勒出了每一個(ge) 采樣點的環境,山體(ti) 、道路、植被、走向、海拔等信息應有盡有,更重要的是史校長記錄與(yu) 繪圖的時間與(yu) 我們(men) 測指標的時間幾乎同步,這種在短時間內(nei) 準確記錄、精確繪圖的地理學野外考察本領,是我們(men) 當下絕大多數地理學專(zhuan) 業(ye) 的學生難以望其項背的。”
馬偉(wei) 東(dong) 說,和史校長同行的每一次野外考察,都是一堂形象而生動的理論與(yu) 實際相結合的、自然地理與(yu) 人文地理高度綜合的實踐課程。
師範類高等院校最核心最本質的工作就是培養(yang) 高質量師範生,進而推動地方教育高質量發展。史培軍(jun) 擔任青海師範大學校長後,主動聯點教育學院,從(cong) 建章立製、學科設置、人才培養(yang) 等方麵,對學院的發展進行全方位指導,激發了學院教師幹事創業(ye) 的激情。
青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張春海清晰記得,四年間,史培軍(jun) 到教育學院調研指導12次,每次都要認真聽學院老師的課並給予適切高效的指導。
“作為(wei) 高校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的藝術,增強課堂的感染力。通過專(zhuan) 業(ye) 與(yu) 時事相結合,不斷增強課堂的現實性與(yu) 感染力,擔負起鞏固學生專(zhuan) 業(ye) 愛好、激發學生學習(xi) 熱情的使命和責任。”
張春海認為(wei) ,這些真知灼見的教學指導,讓學院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有了深刻的認識,激發了老師們(men) 研究課堂、研究教學、研究學生的熱情,教師課程建設能力提升,學院教師發表教學研究類科研論文的數量明顯提升。
“作為(wei) 一名地理學家,史校長對教育發展有著深刻的見解。早在2020年初,史校長就反複強調青海基礎教育要發展,教育信息化、數字化要先行,因我院有教育技術專(zhuan) 業(ye) ,史校長對我院的教育技術專(zhuan) 業(ye) 甚是關(guan) 注,指點我們(men) 對教育技術專(zhuan) 業(ye) 進行了深度改革,瞄準教育信息化前沿對《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教育技術與(yu) 媒體(ti) 》《教學係統設計》等課程進行了改革,課堂教學質量顯著提升,學生專(zhuan) 業(ye) 知識基礎進一步夯實,學院人才培養(yang) 質量持續提升。”張春海說。
變化有目共睹,青海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先巴吉,本碩都畢業(ye) 於(yu) 青海師範大學。這些年,青海師範大學麵貌煥然一新,先巴吉深有感觸。
“學校現有城西和城北兩(liang) 個(ge) 校區,城西校區主要承擔研究生教育、留學生教育和繼續教育與(yu) 培訓職能。城北校區承擔本科生教育和學術交流職能,圖書(shu) 館容量大,設有機房方便查閱文獻,學習(xi) 資料齊全,每個(ge) 不同的專(zhuan) 業(ye) 、學科、科普、文化名著等分層清晰,有很好的學習(xi) 空間及氛圍。可以說,學校現在是一所具有教師教育、民族教育和高原地域特色的文理工管法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省重點大學。”先巴吉說。
史培軍(jun) 校長紮根青海、奉獻青海、建設青海,青海師範大學的全校師生不會(hui) 忘記,青海不會(hui) 忘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努力把青海大學建設成有特色高水平的現代大學
2月16日,省委省政府舉行記大功獎勵頒授儀式,青海大學原校長王光謙、青海師範大學原校長史培軍榮獲記大功獎勵。為此,本報記者走訪了青海大學師生,看看師生眼中的王校長。 [詳細] -
情暖高原 愛播教育——記青海師範大學原校長史培軍
常常穿著一件顏色洗淡了的襯衫,臉上布滿了高原生活的痕跡,雷厲風行說走就走,所有時間用在了工作中,這是記者初識史培軍留有的印象。 [詳細] -
家校社協同,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長“同心圓”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有機銜接、協同配合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前提,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迫切需求,更是促進兒童青少年全麵發展,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