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把優秀返鄉農民工打造成鄉村振興生力軍

楊三軍 陳健 發布時間:2020-07-28 10:02:00來源: 新華社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是關(guan) 鍵。人才哪裏找?優(you) 秀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群體(ti) 是不可或缺的生力軍(jun) 。

  今年34歲的張雄家在四川眉山市果園村,2010年他辭掉北京月薪上萬(wan) 的工作返鄉(xiang) 創業(ye) 。經過幾年打拚,如今他經營的葡萄種植家庭農(nong) 場年收入超過百萬(wan) 元,成為(wei) 小有名氣的致富帶頭人,還被選拔進入村“兩(liang) 委”班子。近年來,在國家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一係列支農(nong) 惠農(nong) 政策激勵感召下,越來越多像張雄一樣的優(you) 秀農(nong) 民工選擇返鄉(xiang) 創業(ye) ,激活了鄉(xiang) 村一池春水。

  我國西部人口大省、勞務輸出大省四川,因勢利導實施“優(you) 秀農(nong) 民工回引培養(yang) 工程”,僅(jin) 2019年,就從(cong) 回引的優(you) 秀農(nong) 民工中產(chan) 生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8000餘(yu) 名,培育村後備力量6.1萬(wan) 名,發展黨(dang) 員2萬(wan) 餘(yu) 名,為(wei) 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提供有力保證。

  小康不小康,關(guan) 鍵看老鄉(xiang)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nong) 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增收,有的通過打拚創辦了自己的企業(ye) 。但客觀上也導致農(nong) 村“空心化”不同程度地出現,特別是農(nong) 村基層組織弱化,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和黨(dang) 員隊伍均呈現出“一老一低”特征,即年齡老化、學曆偏低,村黨(dang) 組織帶頭人隊伍不強、青黃不接問題突出。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鄉(xiang) 村人才等要素一直單向流往城市,鄉(xiang) 村長期處於(yu) “失血”“貧血”狀態,振興(xing) 就是一句空話。把那些有能力、有覺悟、有誌於(yu) 為(wei) 家鄉(xiang) 服務的農(nong) 民工吸引回來,引導他們(men) 返鄉(xiang) 創業(ye) 成為(wei) 致富帶頭人,從(cong) 中擇優(you) 培養(yang) 成黨(dang) 員、鄉(xiang) 村幹部,充實基層幹部隊伍,這是解決(jue) 農(nong) 村黨(dang) 員隊伍和基層黨(dang) 組織青黃不接的治本之策。

  優(you) 秀農(nong) 民工引得回,還要讓他們(men) 留得住、幹得好。近年來,四川從(cong) 狠抓農(nong) 民工黨(dang) 建入手,在嚴(yan) 格人選標準的基礎上,建立優(you) 秀農(nong) 民工定向回引、服務保障、培訓提能、選拔使用等製度機製,讓他們(men) 在能力上有提升、工作上有保障、生活上有盼頭,真正在農(nong) 村紮下根,幹事創業(ye) 有成就感。

  今年是決(jue) 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做好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銜接,人才是關(guan) 鍵因素。各級黨(dang) 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優(you) 秀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這一群體(ti) ,通過綜合措施,把他們(men) 打造成一支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工作隊、生力軍(jun) ,為(wei) 農(nong) 村脫貧奔小康和發展振興(xing) 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