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日喀則白朗縣多舉措打造“果蔬之鄉” 近半農戶參與蔬菜產業

李梅英 汪純 發布時間:2020-09-15 10:07:00來源: 西藏日報

  作為(wei) 珠峰有機種養(yang) 加業(ye) 重要承載區的西藏日喀則白朗縣,自確定把培育發展綠色蔬菜產(chan) 業(ye) 作為(wei) 建設高原特色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強縣的關(guan) 鍵抓手以來,曆屆縣委、縣政府抓重點、補短板,多措並舉(ju) 走出一條具有西藏特色、白朗特點的現代產(chan) 業(ye) 發展路,成為(wei) 西藏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強縣和“果蔬之鄉(xiang) ”。

  科學規劃引領,激活產(chan) 業(ye) 發展動力。在確定把發展蔬菜產(chan) 業(ye) 作為(wei) 脫貧的重要抓手後,白朗縣邀請中國農(nong) 科院、山東(dong) 農(nong) 科院、區農(nong) 科院等單位專(zhuan) 家編製《白朗縣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總體(ti) 規劃》和《珠峰有機蔬菜白朗生產(chan) 基地暨日喀則市“菜籃子”基地發展規劃》,實施 “一年有勢頭、兩(liang) 年有看頭、三年大突破”的三年發展行動計劃。近4年來,全縣實施蔬菜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多渠道投入資金7.35億(yi) 元,“1園3區34個(ge) 基地”的發展格局已形成,果蔬年生產(chan) 量達0.6億(yi) 公斤以上,產(chan) 值2億(yi) 元以上,“全國蔬菜看壽光,西藏蔬菜看白朗”成為(wei) 現實。

  強化政策保障,實現外引內(nei) 聯互利共贏。白朗縣大棚蔬菜雖然已具備一定基礎,但小散弱的現狀與(yu) 發展現代產(chan) 業(ye) 的差距還很大。白朗縣委、縣政府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在優(you) 化營商環境上下功夫,製定出台《白朗縣促進高原有機果蔬產(chan) 業(ye) 發展暫行辦法》,對項目實行“一對一”專(zhuan) 班、全程服務。建立縣扶貧開發公司等服務平台,設立每年不低於(yu) 3000萬(wan) 元的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專(zhuan) 項基金,製定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種植養(yang) 殖大戶獎勵扶持辦法,以及綠色蔬菜等重點產(chan) 業(ye) 獎補辦法,落實扶貧產(chan) 業(ye) 信貸資金8500萬(wan) 元、扶貧產(chan) 業(ye) 資金4.35億(yi) 餘(yu) 元、整合縣級資金1000萬(wan) 元、投入援藏資金980萬(wan) 元用於(yu) 蔬菜產(chan) 業(ye) 發展。同時,積極組織企業(ye) 參加各類展會(hui) ,與(yu) 多家國內(nei) 專(zhuan) 業(ye) 科研機構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guan) 係,建立多個(ge) 農(nong) 牧科技實驗和推廣站點,並組建蔬菜種植業(ye) 專(zhuan) 合經濟組織34家,實現綠色蔬菜產(chan) 業(ye) 提檔發展。

  擰緊利益聯結,有效帶動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白朗建立“扶貧產(chan) 業(ye) 園區+龍頭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的運營模式,用有效機製和措施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緊緊聯結在產(chan) 業(ye) 鏈上,把貧困戶變為(wei) 種植養(yang) 殖大戶、合作社社員、產(chan) 業(ye) 工人,實現持續增收致富。目前,全縣7000多農(nong) 戶中有3200多戶參與(yu) 蔬菜產(chan) 業(ye) 發展,戶均年增收3萬(wan) 元以上。把發展綠色蔬菜產(chan) 業(ye) 作為(wei)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特別是貧困群眾(zhong) 就近就便務工增收的主要平台,累計吸納臨(lin) 時用工39.2萬(wan) 餘(yu) 人次,發放工資8253萬(wan) 多元。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