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太昭村裏話和諧

發布時間:2022-07-05 14:54:00來源: 西藏日報

  盛夏,位於(yu) 林芝西北部的太昭村,玉帶纏山腰,綠意滿河穀。

  一場細雨過後,空氣格外清新。村委會(hui) 主任洛桑次成心情很好,不光是因為(wei) 撲麵而來的大自然的氣息讓人神清氣爽,更多是因為(wei) 第二天在浙江寧波上大學的女兒(er) 要回家了。

  “一家人又可以好好團聚一下了。”洛桑次成掩不住內(nei) 心的欣喜。

  洛桑次成是個(ge) 濃眉大眼的漢子,記者在太昭村紅色主題教育展覽館的展牆上見到過他的照片。

  照片中是洛桑次成與(yu) 父母親(qin) 的合照。照片的介紹中寫(xie) 道:洛桑次成,祖籍雲(yun) 南,現任太昭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其祖父何鑒(雲(yun) 南麗(li) 江納西族)1924年因經商到太昭後與(yu) 洛桑次成的祖母思達結為(wei) 夫婦,育有8個(ge) 子女,從(cong) 此在本地紮根。洛桑次成家中還保留著祖父為(wei) 十八軍(jun) 擔任翻譯時部隊配發的軍(jun) 用餐具一套,木質電報機盒等物品。

  “爺爺去世的時候我還沒出生,關(guan) 於(yu) 爺爺的很多事情都是父輩們(men) 告訴我的。”洛桑次成告訴記者。

  “爺爺是在索縣認識奶奶的,兩(liang) 人定情後在拉薩和墨竹都生活過一段時間,最終決(jue) 定在太昭定居。”

  “十八軍(jun) 進藏的時候,爺爺騰出房子讓解放軍(jun) 住,時任52師副政委的陰法唐就住在我們(men) 家。”

  “在太昭的時候,解放軍(jun) 們(men)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還幫我們(men) 挑水、修橋、放電影。”

  “爺爺主動申請為(wei) 解放軍(jun) 翻譯、修繕軍(jun) 備,幫助解放軍(jun) 送菜、修補鞋子。”

  “爺爺救助過一名受傷(shang) 的解放軍(jun) 戰士,悉心照料半個(ge) 多月。”

  ……

  洛桑次成述說的是太昭村1300多年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曆史中的一個(ge) 片段。

  在古時,通往拉薩有四條古道,其中有三條古道都必須經由太昭前往拉薩,由此,太昭古城形成了重要的政治、軍(jun) 事、經濟和文化中心。

  多年的發展,在太昭形成了著名的“小八角街”,商賈雲(yun) 集、店鋪林立,非常繁華,曾經有非常多的商人在太昭經商,有藏族、漢族、回族等民族,甚至還有印度、尼泊爾的商人。

  而到了進入小康社會(hui) 的今天,太昭村已是嶄新模樣,民族團結的讚歌卻依舊在不斷吟唱。

  “我們(men) 村裏有6戶民族團結家庭,他們(men) 分別來自重慶、雲(yun) 南、青海、甘肅等省市,像過春節,我們(men) 都會(hui) 聚在一起熱鬧熱鬧,大家相處都很好。”洛桑次仁介紹。

  不光是組織聚會(hui) 活動,還有太昭宗政府遺址、萬(wan) 善同歸碑、十八軍(jun) 橋遺址、清軍(jun) 古墓群等述說過往,更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xi) 和使用、氆氌紡織產(chan) 業(ye) 等豐(feng) 富載體(ti) 各具特色,這些無一不展現出如今的太昭村民族團結氛圍日漸濃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建設成效明顯。

  就拿太昭氆氌紡織技藝來說,它代代相傳(chuan) ,曆久彌新,在長期的曆史延續中得到了很好的傳(chuan) 承發展,是鮮活的“民族團結曆史教材”。

  現在的太昭村集合了全村優(you) 勢資源,將家庭旅館、藏式服裝的加工與(yu) 銷售,氆氌特色旅遊紀念品、土特產(chan) 與(yu) 手工藝製品銷售等進行了整合,由全村群眾(zhong) 共同成立了太昭古城農(nong) 牧民氆氌加工合作社。目前,太昭村僅(jin) 依托氆氌加工,村內(nei) 紡織年均收入平均可達56萬(wan) 元。

  以太昭古城為(wei) 引領、示範點帶動,點麵結合、整體(ti) 推進,有力地促進了工布江達縣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工作和“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群眾(zhong) 性宣傳(chuan) 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

  采訪臨(lin) 近尾聲時,記者看到了洛桑次成放在桌上的一本練字本,翻開扉頁,是他用鉛筆工工整整書(shu) 寫(xie) 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什麽(me) 是普通話……”

  “我們(men) 村裏開展了農(nong) 牧民和基層幹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示範培訓班,就是要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說好普通話,這樣大家交流能力提高了,生活也會(hui) 更方便。”聽記者說他字寫(xie) 得工整,洛桑次仁有些靦腆地對記者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