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彰顯愛國主義內涵和老西藏精神的回憶錄
去年10月,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原第一書(shu) 記陰法唐(1922- )同誌委托工作人員轉送我一部由他親(qin) 筆撰寫(xie) 的回憶錄,書(shu) 名全稱為(wei) 《從(cong) 泰山到珠峰——陰法唐回憶錄》(以下簡稱《回憶錄》)。出於(yu) 對西藏革命和建設曆程的關(guan) 注和對老領導、老西藏的敬佩,我進行了認真的閱讀與(yu) 學習(xi) ,全書(shu) 豐(feng) 富的內(nei) 容和蘊含的精神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回憶錄》引言開宗明義(yi) 地寫(xie) 道:“人生在世,其走向與(yu) 所處的時代和環境有關(guan) ,與(yu) 所受的影響有關(guan) ,當然,還看個(ge) 人的選擇……作為(wei) 一個(ge) 革命者特別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來說,就是要在黨(dang) 的指引、領導下發揮自身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國家時局的變化也讓個(ge) 人的人生道路發生轉折,一條新的人生之路開啟了大門。”
在其百年人生中,作者沿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開辟的嶄新道路,在黨(dang) 的指引下,參加並經曆了與(yu) 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社會(hui) 變革、複興(xing) 發展息息相關(guan) 的抗日戰爭(zheng) 、解放戰爭(zheng) 、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以及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的全過程,先後經過了魯西南的遊擊戰、隨大兵團轉戰豫皖蘇、挺進中原、激戰淮海、揚帆渡江、潰敵於(yu) 湘鄂贛、追殘敵於(yu) 大西南,特別是作為(wei) 十八軍(jun) 的重要一員進軍(jun) 西藏、解放西藏、經營西藏、長期建藏,並參與(yu) 指揮了著名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作者的革命生涯特別是解放西藏、建設西藏的人生經曆,充分彰顯了愛國主義(yi) 的內(nei) 涵和老西藏精神。
從(cong) 抗日戰爭(zheng) 到解放戰爭(zheng)
綜觀中國當代曆史,作者所出生的年代,正是五四運動爆發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剛剛成立的重要時刻。此時的中國,帝國主義(yi) 、封建主義(yi) 、官僚資本主義(yi) 三座大山壓在中國人民頭上,帝國主義(yi) 支持的封建軍(jun) 閥為(wei) 爭(zheng) 奪勢力範圍連年混戰,中國人民處於(yu) 水深火熱之中。所幸的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已經誕生,人民正在覺醒,中國已經進入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時期。在這種風雲(yun) 激蕩的歲月裏,作者的成長必然會(hui) 受到時代的影響,正因如此,作者16歲就投身到抗日洪流之中。
國家時局的變化,考驗著每一個(ge) 人,日本帝國主義(yi) 的全麵侵華,激發起全民族抗擊外敵入侵的鬥誌。在偉(wei) 大的全民抗戰中,作者得到了真正的鍛煉,毅然決(jue) 然地參加了抗日遊擊隊,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革命道路,並在參加革命不久後加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為(wei) 黨(dang) 的隊伍裏的一員。在這支革命隊伍裏,作者在抗日戰爭(zheng) 的烽火裏鍛煉成長,從(cong) 抗日遊擊隊到山東(dong) 縱隊再到地方兵團,從(cong) 泰西轉戰冀魯豫,先後由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wei) 連、營、團職幹部,在抗戰中不僅(jin) 參與(yu) 了大大小小的上百次戰鬥,而且在軍(jun) 隊政治工作中成長為(wei) 一名出色的部隊政治工作者。
抗戰勝利後,作者又踏上了解放戰爭(zheng) 的新征程,先後經曆了部隊整編、轉戰冀魯豫皖蘇、挺進大別山、激戰淮海、渡江作戰、進軍(jun) 大西南等,其間參加了多場戰鬥,也曾多次受傷(shang) 。成都戰役後,十八軍(jun) 受命駐防川南,作者同各團的戰友一樣,期待著戰後平靜下來的安定生活,可未曾想到,一場艱巨任務已落在了他們(men) 的肩上。
進軍(jun) 西藏解放昌都
參加解放西藏,完成祖國大陸統一的艱巨任務,使作者翻開了絢麗(li) 人生新的一頁。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dong) 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yan) 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作為(wei) 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此時還在帝國主義(yi) 的羈絆之下。為(wei) 了驅逐帝國主義(yi) 勢力出西藏,完成祖國大陸的統一,拯救水深火熱之中的西藏人民,黨(dang) 中央、毛主席適時作出了解放西藏的重大決(jue) 策,並確定由西南局擔負進軍(jun) 及經營西藏的主要任務。此時,作者所在的十八軍(jun) 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光榮地承擔起進軍(jun) 西藏、解放西藏的重任。
在對進軍(jun) 西藏、解放西藏的記敘過程中,作者的筆下出現了一批從(cong) 將軍(jun) 到普通戰士等一個(ge) 個(ge) 鮮活的人物。如,時任第二野戰軍(jun) 第十八軍(jun) 司令員張國華和政委譚冠三與(yu) 戰友們(men) 剛剛洗掉征塵,正回師川南,突然接到第二野戰軍(jun) 司令部電報,令部隊在樂(le) 山等地待命,軍(jun) 、師主要領導人到重慶接受新的任務。張國華、譚冠三當即趕赴重慶。1950年1月15日,在重慶曾家岩西南局駐地,劉伯承、鄧小平向張國華、譚冠三等十八軍(jun) 軍(jun) 、師主要幹部傳(chuan) 達了黨(dang) 中央、毛主席的重大決(jue) 策,賦予十八軍(jun) 進軍(jun) 西藏、解放西藏的光榮任務。劉伯承說:“解放西藏完成祖國大陸統一,驅逐帝國主義(yi) 勢力,鞏固西南邊防,解放西藏人民,是我黨(dang) 光榮而艱巨的事業(ye) ,希望你們(men) 勇敢地擔負起來。”鄧小平強調說:“接受與(yu) 完成黨(dang) 所給予的最艱苦的任務,是每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員、每個(ge) 革命軍(jun) 人無上的光榮。”聽了劉、鄧首長的講話,十八軍(jun) 將士深受教育和鼓舞,張國華、譚冠三代表全體(ti) 指戰員表示:“堅決(jue) 完成任務,決(jue) 不辜負黨(dang) 中央、毛主席和劉鄧首長對我們(men) 的信任!”從(cong) 此,十八軍(jun) 將士把他們(men) 最寶貴的年華,無私地奉獻給了解放西藏和為(wei) 西藏人民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壯麗(li) 事業(ye) 。
為(wei) 使部隊更好地擔負起進軍(jun) 西藏、解放西藏的光榮使命,軍(jun) 、師、團等各位主官把做好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位。據作者回憶,在此關(guan) 鍵時刻,他所在52師領導幹部進行了調整。根據分工,作者主要抓全師由“川南安家”到進軍(jun) 西藏的思想轉彎工作。川南地區山清水秀,氣候溫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ang) ,大家剛剛進駐川南,上下興(xing) 高采烈,許多人已作了要在川南娶妻生子,安家落戶的打算。然而在轉瞬之間,一切都改變了,全軍(jun) 要去數千裏外的西藏高原,嚴(yan) 寒缺氧,重山阻隔,語言不通,風俗迥然。命運出現了這樣大的轉彎,一時之間,幹部戰士的思想難免出現波動。但通過一係列動員、教育活動,廣大幹部戰士明白了進軍(jun) 西藏的偉(wei) 大意義(yi) ,增強了愛國主義(yi) 精神,激發起解放西藏的熱情,自覺地扛起進軍(jun) 西藏、解放西藏的大旗,並決(jue) 心把五星紅旗插上喜馬拉雅山。
實際上,動員進軍(jun) 西藏隻是解放西藏的開始,之後的路更長,困難更大,任務更重。如沿途邊行軍(jun) ,邊剿匪;山川阻隔,運輸困難;進入高原要翻雪山、涉冰河;在物資供應緊缺、極度缺氧的情況下徒步進軍(jun) ,幾千裏大迂回成功地實施昌都戰役。昌都戰役勝利後,作者駐防昌都近一年的時間,在昌都解放委員會(hui) 的領導下,緊密配合中央政府與(yu) 西藏地方政府的和平談判,在昌都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政治爭(zheng) 取工作。如“部隊廣泛向上層人士和群眾(zhong) 散發、張貼和宣傳(chuan) 西南軍(jun) 政委員會(hui) 、西南軍(jun) 區聯合發布的中央批準的‘十大政策’的布告,並通過過往商人、釋放的俘虜和朝佛的香客,將布告帶到拉薩等地,傳(chuan) 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解決(jue) 西藏問題的方針、政策。部隊和進藏工作人員在過冬十分困難的條件下,仍堅持為(wei) 群眾(zhong) 辦了許多好事。首先是免除了原西藏政府攤派的各種烏(wu) 拉差役,為(wei) 藏族群眾(zhong) 減輕了負擔,再是免費為(wei) 群眾(zhong) 治病;還幫助群眾(zhong) 發展生產(chan) ,改善生活。此外,還在昌都辦起了第一所現代化小學等等。”部隊在昌都的出色表現,不僅(jin) 團結了上層愛國人士,還深深地影響到周圍的群眾(zhong) ,人民群眾(zhong) 從(cong) 解放軍(jun) 的言行中初步認識了解放軍(jun) 、共產(chan) 黨(dang) ,進而對正在進行的和平談判產(chan) 生了積極的影響。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在北京簽訂,西藏實現了和平解放。
長期建藏的江孜11年
作者在自序中說,“從(cong) 我的工作時間、投入的力量和鑄造的感情來說,我要寫(xie) 的回憶文章,必須以西藏為(wei) 主,這也是我寫(xie) 回憶文章的初衷。我的一生中,在西藏工作的時間最長,走的路最多,吃的苦最多,做的工作最多,與(yu) 群眾(zhong) 接觸最多,扶持培養(yang) 的人、團結教育的人、爭(zheng) 取改造的人也最多,與(yu) 國內(nei) 外敵對勢力的鬥爭(zheng) 特別是與(yu) 達賴集團的鬥爭(zheng) 用的功夫也最大。各方麵都有經驗教訓。從(cong) 這方麵看,西藏的問題複雜,難寫(xie) 而又最需要寫(xie) ,從(cong) 我所經曆的事情來看,也值得寫(xie) 。”由此看出,作者所經曆的西藏歲月,既是個(ge) 人人生的重要節點,更是黨(dang) 領導西藏革命和建設大背景的真實寫(xie) 照,其中,黨(dang) 領導西藏各族人民所鑄就的“老西藏精神”在作者的筆下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早在進藏時期,張國華、譚冠三等十八軍(jun) 領導同誌就經營西藏、建設西藏作了動員,樹立長期建藏思想在幹部戰士中有一定影響,但在戎馬倥傯(zong) 的進軍(jun) 中尚未建立起牢固的基礎。昌都戰役勝利之後,樹立長期建藏的思想教育提上了議事日程。牢固樹立“長期建藏”的思想,是“老西藏精神”的具體(ti) 體(ti) 現。作者不僅(jin) 在各種場合積極宣傳(chuan) 這一思想,而且在進軍(jun) 西藏之後的幾十年的歲月裏,一直以自己的模範行動踐行“老西藏精神”。1952年6月,作者被任命為(wei) 江孜分工委書(shu) 記,至此,將自己的人生與(yu) 西藏各族人民緊緊地聯係到一起。
江孜工作的11年,作者先後身臨(lin) 一線經曆過許多重大事件,不僅(jin) 有平息叛亂(luan) 、民主改革、穩定發展這樣的重大事件,還有組織建設、開荒修路、培養(yang) 民族幹部、建立學校、醫院、處理對印度交涉事宜、抗洪救災、生產(chan) 自救等具體(ti) 工作。如“1952年8月,在江孜成立了醫療門診所,這是共產(chan) 黨(dang) 在江孜地區建立的第一個(ge) 醫療機構。僅(jin) 建所後的4個(ge) 月時間內(nei) ,就免費診治病人1837人,複診2912人次,特別是治愈了上層人士仲吉•索康的瘧疾,挽救了貴族堯西•平康小姐生命垂危的女兒(er) ,影響迅速擴大,甚至百裏之外的群眾(zhong) 也聞訊趕來江孜門診所就診。醫療門診受到各階層人民的普遍歡迎。隨著就診人數的增多,許多上層和群眾(zhong) 要求盡快擴大門診規模,建立醫院,有的上層人士還主動劃出土地作建院之用。於(yu) 是,江孜衛生院在門診所的基礎上於(yu) 1953年7月建立了起來。”
參與(yu) 對印自衛反擊戰 深刻感受翻身農(nong) 奴熱情支持
參與(yu) 對印度的自衛反擊作戰,是作者所經曆的人生重大考驗,此次考驗是與(yu) 國家命運、邊疆安全緊緊聯係在一起的。1959年8月25日,印度武裝部隊在侵占我領土朗久的過程中,挑起了第一次邊境流血衝(chong) 突。10月21日,又在西段越過傳(chuan) 統習(xi) 慣邊界,在空喀山口挑起更大的流血衝(chong) 突。從(cong) 1962年初開始,印度在西段不斷蠶食中國領土,先後設立入侵據點共達43個(ge) 。在東(dong) 段,印度在所謂的“麥克馬洪線”以北擴大侵占範圍。在印軍(jun) 加緊對中國領土入侵的同時,印度飛機也加緊侵入中國領空,頻繁地進行偵(zhen) 察,並空投成批軍(jun) 事人員和大量軍(jun) 事物資給印方設在中國境內(nei) 的侵略據點。印軍(jun) 的蠶食活動,破壞了邊界現狀,嚴(yan) 重威脅中國邊防的安全。黨(dang) 中央、毛主席對印軍(jun) 不斷擴大對我國領土的入侵蠶食極為(wei) 重視。中央及時提出對中印邊境入侵印軍(jun) 的鬥爭(zheng) 方針和應對措施。
綜觀這次中印邊境反擊作戰,不僅(jin) 有力地打擊了印軍(jun) 的入侵,保衛了邊疆安全,打出了國威、軍(jun) 威,還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zhong) 的愛國主義(yi) 精神。在反擊作戰過程中,人民群眾(zhong) 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據作者記述:“經過平叛改革獲得翻身解放的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懷著‘驅逐印度侵略軍(jun) ,保衛幸福生活’的心願,以極大的愛國熱情,踴躍地投入支前行列。許多地方出現了母送子,妻送夫,子送父,兄弟姊妹爭(zheng) 上前線的動人事跡……山南地區隆子縣的翻身貧苦農(nong) 奴南傑把自己的兩(liang) 個(ge) 兒(er) 子、三個(ge) 女兒(er) 都送上前線支前。全區共出動支前民工3.2萬(wan) 餘(yu) 人、民畜1萬(wan) 餘(yu) 頭(匹),支援糌粑112萬(wan) 公斤、酥油3萬(wan) 公斤、牛羊肉16萬(wan) 公斤、柴火150萬(wan) 公斤、馬料48萬(wan) 公斤、蔬菜15萬(wan) 公斤。”
《回憶錄》記述了在支前工作中,部隊打到哪裏,群眾(zhong) 就支援到哪裏,保證了作戰物資的供給。廣大民工為(wei) 捍衛民主改革的勝利果實和祖國領土主權的尊嚴(yan) ,忍饑耐寒,不畏艱險,積極配合部隊作戰,有的不顧槍林彈雨為(wei) 部隊帶路,在火線上奮不顧身掩護、搶救傷(shang) 員;有的寧願自己挨餓,把僅(jin) 有的糌粑、幹糧,僅(jin) 剩的一口水讓給傷(shang) 員;有的夜以繼日地搶修通往戰區的公路,表現出高度的愛國熱情,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模範事跡。
踐行“老西藏精神”,長期建藏
參與(yu) 對印自衛反擊戰、進軍(jun) 西藏、開辟江孜工作都是作者踐行“老西藏精神”的具體(ti) 體(ti) 現。而終生踐行、弘揚“老西藏精神”則是其始終不渝的人生追求。1964年,作者先後調任西藏軍(jun) 區、福州軍(jun) 區政治部主任、濟南軍(jun) 區副政委等,但始終不能忘懷魂牽夢繞的西藏。1980年,作者接任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第一書(shu) 記,在其後的幾十年裏,其職務、工作、生活環境盡管多次發生變化,但對西藏的深厚感情始終融入於(yu) 思想深處並體(ti) 現於(yu) 實踐之中。
在擔任第一書(shu) 記期間,作者幾乎走遍了西藏的各個(ge) 縣,許多鄉(xiang) 村也留下了他的足跡,有些事跡更讓人民群眾(zhong) 難以忘懷。例如,1982年夏季,帶領調研組深入到那曲、昌都一帶調研,從(cong) 巴青冒雨經過熱曲河到索縣的榮布區調研,由於(yu) 河水暴漲,竟然將乘坐的車子衝(chong) 翻,全身一度被河水打濕,但卻毫不在意,經短暫處理後繼續調研工作,這種工作作風令在場的工作人員讚歎不已。工作中始終乘坐一輛普通的桑塔納,下鄉(xiang) 時輕車簡從(cong) ,起居飲食要求簡樸,一件授銜時的軍(jun) 大衣多次更換裏子。
1985年6月,作者又一次調離西藏,但對西藏的戀戀不舍、時常牽掛如影隨形。這年7月份,便帶著全家人到江孜認親(qin) ,“1985年7月,……我領著女兒(er) 建白到江孜認親(qin) ,女兒(er) 亞(ya) 農(nong) 同行。建白出生在江孜。她出生後,主要是由當地藏族阿姨潘多照料撫養(yang) ……我領著女兒(er) 到日喀則後,經多方打聽,了解到了潘多二女兒(er) 紮西群宗在日喀則的詳細住址……性格開朗的紮西群宗喜出望外。她拉著建白的手,眼含熱淚,激動地說:‘這麽(me) 多年了,你們(men) 還記得我們(men) 呀!’建白說:‘這些年來,我爸爸、媽媽和我一直都在惦記著潘多阿媽和你們(men) 全家人啊!’……她雙手握住我的手,淚水奪眶而出,再也說不出話來。我的眼眶也紅了。走進一個(ge) 寬大、整潔的房間,坐在卡墊上。紮西群宗給我端來了青稞酒,我們(men) 大家圍坐在了一起。紮西群宗禁不住訴起往事。訴說了在農(nong) 奴製度下當農(nong) 奴和奴隸的苦。又談到了平叛和民主改革。她說,我們(men) 分得了土地,翻身做了主人,日子好過了,後來姐妹倆(lia) 又到設在陝西鹹陽的西藏公學學習(xi) ,畢業(ye) 後回來就參加了工作,姐妹倆(lia) 又都入了黨(dang) ……”
作者離休之後,在不斷地進藏參加各類活動的同時,還潛心研究“老西藏精神”。他在《回憶錄》中說:老西藏精神,說到底就是“長期建藏,邊疆為(wei) 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覺遵守政策紀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ye)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
曆史是一麵鏡子,人民的創造是推動曆史的主要動力,而曆史的發展過程從(cong) 不否認一個(ge) 個(ge) 具體(ti) 人物的作用。作者在參與(yu) 並見證的曆史過程中,無愧於(yu) 自己選擇的道路,無愧於(yu) 黨(dang) 的優(you) 秀分子的稱號。正如魯迅先生所講的那樣,“我們(men) 從(cong) 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wei) 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從(cong) 泰山到珠峰——陰法唐回憶錄》一書(shu) 中所彰顯的愛國主義(yi) 內(nei) 涵和老西藏精神,正是民族脊梁的特有體(ti) 現。
2022年2月14日
(新利平台 撰文/車明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陰法唐抒懷命筆“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喜迎建國70周年
陰法唐說,“初心”就是全心全意為西藏各族人民謀幸福的初心,“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是共產黨人解放西藏、建設西藏、紮根西藏、奉獻西藏、建功西藏的生動詮釋。 [詳細] -
陰法唐:“老西藏精神”一定要傳承下去
“‘老西藏精神’一定要講,一定要傳承下去。”西藏自治區黨委原第一書記陰法唐對前來看望他的北京建藏援藏協會(下文簡稱“協會”)範小建一行說道。這緣於日前他為駐京部隊某老幹部服務中心做講座後的感想。 [詳細] -
“老西藏”陰法唐講述中國革命的幾種“精神”
近期,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會長範小建等一行看望了兩位不尋常的老人——他們是第一批進軍西藏的十八軍、“老西藏”、曾經擔任過西藏自治區第一書記的陰法唐及其夫人李國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