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藏傳佛教是佛教中國化的產物 宗教中國化是曆史的必然

發布時間:2022-06-25 19:31: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近日,中國記協舉(ju) 辦線上新聞茶座,邀請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有關(guan) 專(zhuan) 家以“新時代西藏的發展變化”為(wei) 題,與(yu) 境內(nei) 外記者和外國駐華使館外交官進行交流,並回答記者提問。就記者們(men) 關(guan) 心的宗教中國化問題,專(zhuan) 家們(men) 指出,宗教中國化、宗教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是由宗教自身發展規律決(jue) 定的,是曆史的必然,不以個(ge) 人意誌為(wei) 轉移。宗教中國化是對宗教在中國發展的客觀規律的概括,宗教信仰自由則是中國法律規定的公民享有的權利,兩(liang) 者間不存在此消彼長的問題。

  圖為(wei) 6月22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二級研究員、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張雲(yun) (左二),社會(hui) 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紮洛(左三),宗教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拉先加(右一)參加中國記協舉(ju) 辦的“新時代西藏的發展變化”新聞茶座 截圖:劉莉

  宗教中國化是曆史的必然 也是佛教在中國2000年長盛不衰的秘訣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二級研究員、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張雲(yun) 說:“中國的所有宗教,包括道教都有中國化的過程,這是一個(ge) 普遍現象。例如,佛教雖然起源於(yu) 古印度,但因為(wei) 沒有很好適應古印度的社會(hui) 發展,佛教的生存空間受到了影響。後來,佛教傳(chuan) 入古印度周邊若幹國家,尤其是傳(chuan) 入中國後,由於(yu) 很好地實現了中國化,實現了與(yu) 時俱進,佛教才獲得了真正的蓬勃發展。其中,藏傳(chuan) 佛教就是典型的佛教中國化的產(chan) 物。”

  圖為(wei) 中國藏語係高級佛學院2022級“拓然巴”高級學銜班招生考試西藏考點現場,考僧正在互辯。攝影:王媛媛

  張雲(yun) 介紹:“佛教傳(chuan) 入西藏的源流有兩(liang) 路,一路從(cong) 尼泊爾傳(chuan) 入,一路從(cong) 中國內(nei) 地傳(chuan) 入。有大量文獻記載了這個(ge) 過程,證明了佛教地方化、本土化、中國化的進程。比如,早在千年之前佛教傳(chuan) 入西藏之時,西藏佛教界就曾討論過應該用什麽(me) 語言傳(chuan) 教的問題。是用西藏老百姓聽得懂的當地語言還是用佛教高深的語言?最後大家認為(wei) 應該用西藏的當地語言來傳(chuan) 播,因為(wei) 老百姓聽得懂才能接受。而且,佛教還與(yu) 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進行了很好的結合。此後,西藏本土湧現了許多高僧大德,他們(men) 的思想行為(wei) 、宗教理念、對佛經的解讀解釋等都是中國的方式,都是中國老百姓聽得懂、喜聞樂(le) 見的。這就是隨著佛教中國化產(chan) 生藏傳(chuan) 佛教和藏傳(chuan) 佛教不斷發展的客觀曆史過程。”

  佛教在中國傳(chuan) 播發展了近2000年,期間,中國的社會(hui) 製度在不斷發展變化,老百姓的思想行為(wei) 也在不斷發生改變,而佛教能夠在這漫長的時光中長盛不衰,秘訣就在於(yu) 其不斷地中國化、不斷地與(yu) 中國的社會(hui) 製度相適應。張雲(yun) 認為(wei) :“佛教強調服務眾(zhong) 生,當中國的社會(hui) 環境和製度變了、宗教服務對象的思想行為(wei) 也變了,宗教相應地發生變化是曆史必然的過程。這不是以哪一個(ge) 人的意誌為(wei) 轉移的。我們(men) 強調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就是順應曆史規律,幫助各宗教在中國獲得更好的發展。而宗教信仰自由則是中國法律規定的公民享有的權利,受到大力保護,並不會(hui) 因為(wei) 宗教中國化的過程而有所減弱或受限製。”

  宗教傳(chuan) 教內(nei) 容必須符合當下社會(hui) 基本常識 藏傳(chuan) 佛教經典中也存在過時的認知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hui) 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紮洛說:“宗教中國化是一個(ge) 總括性的概念。其基本含義(yi) 包括兩(liang) 層意思,即:本土化與(yu) 時代化。本土化是指必須要適應中國本土的人文、社會(hui) 、文化;時代化是指必須要反映我們(men) 所處曆史時代的思想和訴求。”

  圖為(wei) 中國藏語係高級佛學院2021級高級學銜班師生赴五台山開展現場教學 來源:中國藏語係高級佛學院

  紮洛認為(wei) ,如果宗教宣揚的思想、認知與(yu) 價(jia) 值違背了當下社會(hui) 人們(men) 已經普遍形成的基本常識、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那麽(me) 宗教就很難獲得人們(men) 的信仰。他以中國佛教中的藏傳(chuan) 佛教為(wei) 例,從(cong) 認知和價(jia) 值認同兩(liang) 方麵進行了分析:“例如,《瑜伽師地論》等經典是形成藏傳(chuan) 佛教世界觀的重要來源,但其中對自然世界的認識,實際上反映了2000多年前古印度的先賢們(men) 對世界的認識。今天,自然科學關(guan) 於(yu) 世界的認識已經遠遠超越了古人,此時我們(men) 再來讀佛教經典,就會(hui) 發現這些認識已經落後了。可是,這些知識仍然是僧人必須學習(xi) 的內(nei) 容,也隨著傳(chuan) 教活動而傳(chuan) 播。所以,藏傳(chuan) 佛教必須時代化,必須更新知識。再比如,今天藏族群眾(zhong) 的公民意識不斷增強,民主選舉(ju) 等理念深入人心。但藏傳(chuan) 佛教中仍然有身份先賦性質的傳(chuan) 統在延續,年輕一代實際上對此已經產(chan) 生了質疑,宗教傳(chuan) 統與(yu) 現實觀念就產(chan) 生了衝(chong) 突。”

  紮洛表示:“當然,在宗教中國化過程中,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各宗教的一些固有價(jia) 值還會(hui) 得到弘揚。例如,幾乎所有的中國宗教都宣揚仁愛、寬容、忍讓、慈悲、和平等價(jia) 值理念,這與(yu) 當下中國社會(hui) 的價(jia) 值理念是相符的,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並不衝(chong) 突。因此,我們(men) 倡導的宗教中國化、宗教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既是創建和諧社會(hui) 的需要,也是為(wei) 了各宗教能夠適應時代發展和主流價(jia) 值,從(cong) 而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得到更好的傳(chuan) 承和發展。”

  宗教中國化已是社會(hui) 共識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拉先加說:“從(cong) 曆史層麵看,藏傳(chuan) 佛教毫無疑問是佛教中國化的產(chan) 物。對於(yu) 藏傳(chuan) 佛教而言,中國化的過程一直在進行,從(cong) 未間斷。藏傳(chuan) 佛教自身必須不斷地進行調適,必須與(yu) 時代相適應、與(yu) 時代發展同頻同步,這是各級政府、藏傳(chuan) 佛教教職人員、信教群眾(zhong) 一致的看法與(yu) 共識,也是中國所有宗教發展曆程中必須麵對的客觀規律。”(新利平台 記者/劉莉)

(責編: 姚浩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