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在高原】李靖:以數字化技術為支撐 長期持續為西藏開展醫療援助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上作的重要報告,站在黨(dang) 和國家戰略全局的高度,科學闡述了新時代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麵臨(lin) 的一係列理論和實踐問題。報告中提出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誌。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為(wei) 我國健康事業(ye) 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尤其對醫療衛生、健康保障、科技創新的發展都提出了明確方向。作為(wei) 一名曾經援藏的醫務工作者,我對此深有感觸。
在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統治之下的舊西藏,藏醫機構和人員主要為(wei) 貴族、官員服務,廣大農(nong) 奴和奴隸有病得不到治療。舊西藏人均壽命隻有大約36歲,人口增長長期處於(yu) 停滯狀態。以西藏和平解放為(wei) 起點,一個(ge) 嶄新的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呈現在世人麵前——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出台特殊政策,支持發展西藏衛生健康事業(ye) ,西藏人民的生命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尤其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西藏工作,心係西藏各族人民,親(qin) 自為(wei) 新時代西藏工作謀篇布局,確立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中央和西藏自治區累計落實投資近76億(yi) 元,基本建成了自治區、市(地)、縣(區)、鄉(xiang) 鎮、村居五級衛生健康服務網絡,健全了西藏醫療體(ti) 係。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西藏自治區婦產(chan) 兒(er) 童醫院等一係列重點工程落地,城市公立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服務機構設施設備更加完善,服務可及性便利性不斷提高。
圖為(wei) 李靖開展遠程醫療
在黨(dang) 中央的特殊關(guan) 懷與(yu) 全國各地的支援下,一批批衛生健康工作者銳意進取、克難攻堅,從(cong) 全國各地出發共同來到雪域高原開展醫療援藏工作。尤其是從(cong) 2015年開始,黨(dang) 中央啟動實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改變了過去醫療援藏短期分散的格局。7個(ge) 對口援藏省市65家醫院及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醫院選派上千名骨幹醫生,幫扶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等8家醫院全部創成“三級醫院”,實現了從(cong) 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通過持續不斷的醫療人才接力,從(cong) “輸血式”援藏轉變為(wei) “造血式”援藏,形成團隊優(you) 勢、發揮整體(ti) 效應,逐漸為(wei) 雪域高原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醫療隊伍、培育一批實力強勁的醫院,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優(you) 質的醫療服務。
2014年11月,我受北京醫院委派參加中組部第15批博士團掛職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1年援藏結束後,受西藏組織部挽留開始了第2次援藏,被納入第16批援藏博士團。
圖為(wei) 李靖帶西藏先天性心髒病患兒(er) 進京手術
第一次踏上雪域高原,充滿了好奇,壯美雄奇的風光、醇香溫熱的酥油茶……處處是令人倍感新奇的高原風情。但真正開展醫療工作後,發現西藏的醫療水平與(yu) 北京存在著巨大差距。當時,我們(men) 嚐試開展互聯網醫療,希望把北京的優(you) 勢醫療資源下沉到西藏。我們(men) 第一次在西藏通過互聯網超聲技術與(yu) 北京連線,對西藏的先天性心髒病患兒(er) 進行了檢查,並安排患兒(er) 到北京進行免費手術治療,使患兒(er) 得到了新生。在第二次援藏開始的時候,我們(men) 又在西藏7個(ge) 市地全麵開展了新生兒(er) 代謝病篩查,覆蓋2萬(wan) 多名孩子,占整體(ti) 出生人數的一半。篩查彌補了西藏自治區的空白,使全國每一個(ge) 省級行政區都能夠開展新生兒(er) 代謝病篩查工作。
援藏任務結束後,援藏的心意沒有結束。為(wei) 了能夠長期持續性為(wei) 西藏開展醫療援助工作,我聯合眾(zhong) 多援藏幹部共同倡議發起,於(yu) 2019年6月成立中國紅十字基金會(hui) 雪域健康基金,致力於(yu) 協助全國援助西藏、新疆、青海等高海拔、偏遠地區建設工作者更好地為(wei) 高原地區的人民健康提供幫助。
圖為(wei) 李靖在西藏開展先天性心髒病診療培訓
雪域健康基金成立以來,向西藏捐贈了高原健康包200份、價(jia) 值50萬(wan) 元製氧機兩(liang) 套,總價(jia) 值近400萬(wan) 元;捐贈了102萬(wan) 盒降糖藥品用於(yu) 西藏等12省、49個(ge) 地區的近20萬(wan) 名糖尿病患者;建立了兩(liang) 個(ge) 習(xi) 服基地服務高原工作者幾百人次;開展多次高原典型病義(yi) 診、健康醫療及急救培訓;出版了“高原健康100問”,推動高原地區基層醫療事業(ye) 的發展,完善高原民眾(zhong) 的健康醫療條件。基金下成立的雪域健康醫療誌願團隊現有醫護專(zhuan) 家70餘(yu) 位,覆蓋北京30餘(yu) 家三甲醫院的各個(ge) 科室,為(wei) 西藏提供線上與(yu) 線下的醫療支持。今年年末,基金與(yu) 中國電信合作準備募資100萬(wan) ,在西藏昌都市邊壩縣開展兒(er) 童髖關(guan) 節脫位早篩項目。基金與(yu) 泌尿科專(zhuan) 家合作準備通過公益直播形式再募資100萬(wan) ,為(wei) 西藏患腎結石的小朋友進行免費手術。
“一次援藏行,一生西藏情”。一晃援藏工作結束已經6年了,但西藏仍是我的第二故鄉(xia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西藏代表團審議時,明確提出了“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重要戰略思想。在西藏工作的經曆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
我國擁有世界上麵積最大的高原國土。由於(yu) 高海拔,導致空氣稀薄、缺氧、氣壓低,在高原長期高強度工作的人群會(hui) 長時間處於(yu) 低氧低氣壓環境,患高原病的可能性更大、患病的程度更高。例如,在西藏期間,我們(men) 在巡診過程中看到哨所官兵皮膚幹燥、嘴唇青紫,血氧飽和度隻有80%左右,而低海拔的平原地區一般都在98%以上。
高原地區衛生勤務保障的模式、手段和要求相較於(yu) 平原地區有所不同,對救治及時性要求高、對新技術依賴性大。為(wei) 此,今年我與(yu) 有關(guan) 機構合作,針對軍(jun) 隊在平原地區的低氧低壓適應性訓練和在高原地區高原病救治需求,開展高原病救治技術標準研究。
伴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基於(yu) 數字化技術的醫學理論與(yu) 方法也得到了長足進步,讓“看病難”“就醫煩”這些醫療難題有了破解之道,遠程醫療逐漸成為(wei) 一種新業(ye) 態。
就西藏而言,遠程醫療技術的推廣使用意義(yi) 深遠,有助於(yu) 打破空間限製,集結更多優(you) 質醫療資源。專(zhuan) 家遠程會(hui) 診、“雲(yun) 會(hui) 診”等方式,能夠幫助患者在“家門口”就診也能得到最好的治療,不僅(jin) 提高了地方醫院的診療技術水平,也為(wei) 患者節省了看病的時間和費用,緩解了群眾(zhong) “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更好讓老百姓享受到普惠醫療。對於(yu) 援藏醫生而言,借助遠程醫療技術能夠在援藏任務結束之後,更好地為(wei) 西藏的醫療衛生事業(ye) 做貢獻,更好延續自己的西藏情結。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黨(dang) 的二十大為(wei) 我們(men) 醫療科技援藏指明了道路。當前,在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的正確指引下,西藏各項事業(ye) 處在曆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我將與(yu) 夥(huo) 伴們(men) 在醫療科技援藏這條道路上一直堅定地走下去!(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李靖 作者係北京醫院心血管內(nei) 科主任醫師,中組部第15、16批援藏博士團成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學習在高原】堅持黨的領導 繁榮西藏哲學社會科學
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詳細] -
【學習在高原】次仁鄧培家的幸福生活:千年鹽田邊上蓋新房
風輕雲淡,山風送爽,從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城出發,向南行兩個多小時,便來到了納西民族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