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四川阿壩兒女奔康路,寬了!

發布時間:2020-05-25 14:58:00來源: 四川日報


水泥硬化路修到了牧民家門口。李剛 攝(資料圖片)


近日,阿壩州壤塘縣群眾(zhong) 在家門口插上國旗。壤塘縣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在援藏幹部的幫助下,阿壩州的犛牛奶粉賣到大城市。衡昌輝 攝(資料圖片)

  在交通運輸部的定點幫扶下,阿壩州黑水縣知木林鄉(xiang) 弼石村通村公路修到家門口。黑水縣委宣傳(chuan) 部供圖(資料圖片)

  5月22日一早,在海拔3200多米的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崗木達鄉(xiang) 達日村,村民白洛一起床,就爬到新建的藏式民房房頂掛上了一麵國旗。“生活越過越好了。”過去,白洛一家以放牧和挖藥材為(wei) 生,勉強糊口。如今,依靠國家扶貧好政策和社會(hui) 各界的幫扶,村裏建起了中藥材基地,白洛也實現了就近就業(ye) ,家庭年收入達1.3萬(wan) 元,擺脫了貧困。她說,掛上國旗,是想對著國旗說上幾句感謝的心裏話。

  感恩黨(dang) ,感恩祖國,感恩援藏幹部,不隻是白洛家,走進阿壩,房頂上掛著的國旗隨處可見。今年2月,阿壩州13個(ge) 貧困縣(市)全部脫貧摘帽。在黨(dang) 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阿壩州94萬(wan) 各族群眾(zhong) 感恩奮進,煥發出前所未有的脫貧奔康精氣神。

  越來越足的精氣神

  將感恩之情轉化為(wei) 源源不斷的內(nei) 生動力

  走進阿壩州理縣上孟鄉(xiang) 塔斯村,家家戶戶門前鮮花盛開,院子幹淨整潔。村民三郎奪爾基在屋外做著木活,老伴則在房間裏收拾屋子,老兩(liang) 口的日子過得平靜和美。

  此前,塔斯村共有28戶貧困戶,貧困人口多,矛盾也多。2017年,6位在村裏頗有威望的村民組成“評判團”,三郎奪爾基被推舉(ju) 為(wei) 副團長,每月走家串戶,上門講政策、拉家常、檢查衛生,幫鄉(xiang) 親(qin) 們(men) 解決(jue) 糾紛等。同時,為(wei) 激發幹部群眾(zhong) 脫貧奔康的內(nei) 生動力,理縣專(zhuan) 門設立軟實力提升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緊緊圍繞文化建設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人才強縣提升、科技進步提升、公民素質提升五大工程,提升當地的環境、群眾(zhong) 精神麵貌等。

  在大家努力下,塔斯村變了樣。門前亂(luan) 堆的柴垛變成了美麗(li) 的鮮花,垃圾不亂(luan) 倒、汙水不亂(luan) 排,村民身上的衣服也變得整潔幹淨。前來旅遊的遊客也越來越多,村民紛紛開起民宿、當起導遊,收入增加了,28戶貧困戶也順利脫了貧。

  物質富裕了,精神也要富足。三郎奪爾基告訴記者,最近村裏正在開展“潔美家園,人人參與(yu) ”評選活動,每月考核評優(you) ;鄉(xiang) 上也在開展旅遊服務的相關(guan) 培訓,“大家參與(yu) 的積極性都很高,越來越有精氣神了。”

  阿壩州若爾蓋縣降紮鄉(xiang) 求吉村村民紮拉達吉也曾是貧困戶。2017年,隨著村裏遊客越來越多,不甘貧困的紮拉達吉借助產(chan) 業(ye) 扶持資金開了一家川菜館,在他的用心經營下,生意越來越紅火,每月純收入增加1500元。

  行走在阿壩,總能見到像紮拉達吉這樣靠勤勞雙手走上致富路的藏羌兒(er) 女。一張張淳樸的笑臉,印證著他們(men) 像大山一樣堅毅的性格。

  有付出必有回報。如今,10.34萬(wan) 名阿壩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年人均純收入,從(cong) 2015年的2625元增長到2019年的8503元,年均增幅達34.2%。

  感恩之情轉化為(wei) 源源不斷的內(nei) 生動力。3月24日,阿壩州召開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視頻會(hui) 議,吹響奮鬥號角。

  “雖然阿壩的脫貧攻堅取得決(jue) 定性成就,但細致研判、客觀評估,影響鞏固脫貧成果、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困難和挑戰依然存在。”阿壩州委書(shu) 記劉坪介紹,接下來,阿壩將深入實施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補短板三年行動計劃,力爭(zheng) 全年固定資產(chan) 增長10%以上;認真做好“十四五”規劃編製工作,抓緊謀劃更多強弱項、補短板建設項目,切實增強投資後勁;緊扣“三地共建、五業(ye) 同優(you) ”,堅定不移推進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發展;堅持把發展全域旅遊作為(wei) 經濟發展先導性工程,著力打造“九個(ge) 大”旅遊品牌體(ti) 係,不斷提高旅遊供給質量。

  不斷疊加的關(guan) 愛

  將幫扶之力轉化為(wei) 當地發展的新動能

  今年3月,阿壩州黑水縣麻窩鄉(xiang) 別窩村村民阿斯達坐上了飛往浙江的免費航班,“準備到浙江海寧一家公司務工,每月約有4000元工資。”對於(yu) 未來,阿斯達滿懷希望。

  雖相隔千裏,但對阿壩來說,浙江並不陌生。2012年以來,浙江省溫州等5市對口幫扶支援阿壩州13縣(市),成了阿壩人最熟悉的“親(qin) 人”。去“親(qin) 人”那兒(er) 尋找就業(ye) 機會(hui) ,是很多阿壩人奔康圓夢的選擇之一。

  為(wei) 促進貧困人口穩定就業(ye) ,阿壩州各縣(市)製定出台相應政策措施,在住宿、交通等方麵給予補助,鼓勵動員貧困勞動力走出阿壩、走進浙江。

  例如,鬆潘縣實施“戶戶有就業(ye) ”計劃,今年初,鬆潘攜手浙江台州的黃岩區、臨(lin) 海市開展“淨土阿壩-鬆潘縣‘春風行動’線上招聘會(hui) (東(dong) 西部協作專(zhuan) 場)”,提供就業(ye) 崗位2000餘(yu) 個(ge) 。“我們(men) 組織專(zhuan) 車、包機共3批次,輸送209人(包括貧困勞動力59人)到浙江就業(ye) ,並按貧困戶前3個(ge) 月給予1000元/人、非貧困戶一次性給予1000元/人的標準發放穩崗補貼,確保到浙務工人員穩定就業(ye) 、安心工作。”鬆潘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李建軍(jun) 說。

  阿壩州委副書(shu) 記、州長楊克寧認為(wei) ,幫扶是一種理念的推動:一方麵要依靠東(dong) 部的財力物力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基礎來拉動西部經濟發展,另一方麵則要利用東(dong) 部先進的發展理念和管理經驗來提升西部的經濟發展質量。

  2016年至2019年,浙江省5市共計投入幫扶項目資金19.53億(yi) 元,累計實施項目661個(ge) 。2018年以來帶動九寨溝、馬爾康、若爾蓋、小金4個(ge) 縣(市)增加財政收入2600餘(yu) 萬(wan) 元,帶動2.9萬(wan) 餘(yu) 名脫貧群眾(zhong) 持續增收。

  2018年,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投資計劃處副主任科員趙煜民到阿壩州掛職,來到壤塘縣吾依鄉(xiang) 吾依村後,他給自己取了個(ge) 藏族名字,從(cong) 此村民都記住了這位名叫“尕燈”的漢族書(shu) 記。“尕燈”的意思是“好日子”。這名字,是阿壩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像趙煜民一樣的掛職幹部內(nei) 心深處最真切的期望。

  成都大邑、崇州、邛崍等省內(nei) 對口幫扶單位,深入推動“帶”與(yu) “幫”。近5年內(nei) ,大邑縣在鬆潘累計投入4000萬(wan) 元專(zhuan) 項資金,用於(yu) 六大類60個(ge) 項目。

  不斷疊加的關(guan) 愛,讓人才、資金、信息等要素向阿壩匯聚,為(wei) 當地跨越式發展注入新動能。

  無限延伸的道路

  將一條條路變成產(chan) 業(ye) 路脫貧路致富路

  阿壩州馬爾康市黨(dang) 壩鄉(xiang) 格爾威村,平均海拔3050米,一條平整的水泥路宛如飄逸的哈達在山間環繞,把全村52戶村民攬入懷中。村道、鄉(xiang) 道、縣道、國道,層層相接,將格爾威村與(yu) 外麵的世界相連。

  路通了,52戶村民喝上了“放心水”,用起了“小康電”。在省統計局幹部的幫扶下,當地還在海拔3000多米的坡地上建起了100多畝(mu) 的花椒種植基地。

  “再也不用肩挑背扛,走路下山賣羊了。”78歲的班瑪老人對通到家門口的水泥路連連點讚,得益於(yu) 這條水泥路,老人去年賣了近200隻羊,賺了7萬(wan) 多元。

  路,成了阿壩發展變化最明顯的觀察視角。

  交通落後,一度是製約阿壩州發展的最大“瓶頸”。麵對現實難題,阿壩州以深化交通大會(hui) 戰為(wei) 抓手,推動交通強州戰略全麵實施。

  外有助力。自2009年起,交通運輸部定點幫扶阿壩州小金、黑水、壤塘3縣。10年間,交通運輸部累計投入16.4億(yi) 元,幫助3個(ge) 縣實現道路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向“暢”的巨大轉變,不僅(jin) 深刻改變了貧困地區麵貌,也有力推動了區域交流、帶動了經濟發展、促進了和諧穩定。如今,壤塘、黑水、小金3個(ge) 定點幫扶縣均有兩(liang) 條以上三級公路通道對外連接,所有具備條件的鄉(xiang) 鎮和建製村100%通硬化路。“交通+”特色幫扶模式,為(wei) 當地產(chan) 業(ye) 發展、群眾(zhong) 增收等奠定堅實基礎。

  內(nei) 有動力。聚力脫貧攻堅,阿壩州交通運輸事業(ye) 也迎來發展黃金期。2014年8月28日,阿壩州第二個(ge) 旅遊支線機場——紅原機場正式通航。2019年5月17日,汶馬高速公路已建成的105公裏路段試通車,馬爾康市結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曆史……

  路,也拉近了阿壩州與(yu) 現代文明的距離。路好了,壤塘的犛牛通過“西牛東(dong) 送”工程,賣到了浙江溫州樂(le) 清市,帶動569名貧困人口增收。2019年,“西牛東(dong) 送”工程共拉運犛牛2500多頭,實現產(chan) 值2067萬(wan) 元。今年預計將調運犛牛4000到5000頭。

  一條條路,成了產(chan) 業(ye) 路、脫貧路、致富路。發展的腳步不會(hui) 停止。2019年至2021年,阿壩州分三年推進交通大會(hui) 戰,啟動實施項目64個(ge) ,總投資將達2525億(yi) 元。

  更加長遠的藍圖也已繪就。到2021年,阿壩州將力爭(zheng) 開工建設汶彭高速、馬爾康至康定高速等項目,基本形成川甘青三省接合部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到2035年,阿壩州力爭(zheng) 實現“縣縣通高速”,基本實現“縣縣通鐵路”“鄉(xiang) 鎮通國省道”。

  天塹變通途,玉帶舞山間。就讓雪山見證,這一段高原天路奇跡,這一曲脫貧攻堅頌歌!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四川省阿壩州脫貧“成績單”,來了!

    今年2月,四川省政府批準包括阿壩州壤塘、黑水、阿壩3縣在內的31個縣(市)退出貧困縣。至此,阿壩州13個貧困縣(市)全部脫貧摘帽,全州累計完成10.34萬名貧困人口脫貧,606個貧困村退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