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試種植近百畝海水稻
記者日前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河西農(nong) 場看到,一株株綠油油的海水稻秧苗隨風飄揚。經過15天的試種植,海水稻種植麵積近百畝(mu) ,這也是海水稻首次在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試種植的初步成果。
這是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河西農(nong) 場拍攝的海水稻秧苗試驗田(6月16日攝)。新華社發(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供圖)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培育工程師張國東(dong) 介紹,6月5日,在海拔2800米的河西農(nong) 場,第一株高原寒地海水稻“踏入”柴達木盆地的荒灘裏,“到19號,機插秧階段基本完成,之後還要進行補苗、灌水、排水、施肥等工作,實施水肥藥一體(ti) 化管理並做好田間水稻生長情況記錄等。”“海水稻”是“耐鹽堿水稻”的俗稱,普遍生長在鹽堿地,具有耐鹽堿、抗澇、抗病蟲害、抗倒伏等特點。
近年來,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不斷在高寒幹旱地區開展海水稻的培育和種植,在多個(ge) 品種中篩選和培育耐寒耐旱水稻品係。
據介紹,2019年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在山東(dong) 青島、山東(dong) 東(dong) 營、陝西延安、浙江溫州、黑龍江大慶和阿聯酋迪拜等國內(nei) 外多個(ge) 特征地域,對耐鹽堿超級雜交水稻進行產(chan) 業(ye) 化推廣應用,平均產(chan) 量每畝(mu) 達到500公斤以上。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河西農(nong) 場,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的工作人員在試驗田進行人工插秧(6月15日攝)。新華社發(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供圖)
記者獲悉,未來2年內(nei) ,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會(hui) 通過擴大治理麵積、開展試驗研究和實踐等,將格爾木鹽堿地治理和種植技術推廣到1000畝(mu) ,5年內(nei) 爭(zheng) 取推廣到1萬(wan) 畝(mu) 以上。
“我們(men) 希望通過兩(liang) 三年的時間,篩選出能夠適應高寒氣候的耐鹽堿水稻品種,實現格爾木地區海水稻種植‘高產(chan) 、穩產(chan) 、優(you) 質’的目標。”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鹽堿地稻作改良技術處處長吳占勇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聚寶盆”裏種水稻?青海或將成為海水稻產區
截至6月8日,在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的河西農場,海水稻的試種植麵積已經達到28畝。[詳細] -
海水稻首次在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試種植
6月8日,在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河西農場,經過4天插秧,海水稻的試種植麵積已經達到28畝。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試種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