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省祁連縣:“用羊種草”治生態“傷疤”

發布時間:2022-01-10 14:2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祁連山南麓“用羊種草”治生態“傷(shang) 疤”
圖為(wei) 生態管護員查看青草長勢。(資料圖) 陳文年 攝

  6日午後,記者來到地處祁連山腹地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該縣河北村以北10公裏處有一座關(guan) 停已久的廢礦——西山梁多金屬礦。

  這裏原本脆弱的高寒植被在開采期間遭到嚴(yan) 重破壞,成為(wei) 不毛之地。如今,草雖泛黃,但不經當地人介紹,很難看出這裏曾是一座礦山。

  祁連山位於(yu) 中國西部青、甘兩(liang) 省交接,長達近千公裏,孕育冰川、河流、草原、森林等,是中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2020年10月,青海省啟動祁連山南麓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確定治理祁連縣123個(ge) “問題圖斑”。大部分整治工作穩步推進時,西山梁多金屬礦卻成了該縣圖斑整治中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圖為(wei) 原本裸露的礦坑長出新草。(資料圖) 陳文年 攝

  “這個(ge) 礦山勢險峻,交通極其不便,強行擴路運送機械上山,肯定會(hui) 造成生態環境的二次破壞,隻能依靠肩挑手扛把羊板糞、草籽等運到山頂。”祁連縣林草局原局長馬有明介紹,西山梁礦區海拔3460米,原始生態非常脆弱,氣候非常惡劣,每年零度以下的天氣就有183天,複綠難度非常大。

  礦區關(guan) 停後留下的石頭在雨水衝(chong) 刷下,讓僅(jin) 有的土壤和草根幾乎被衝(chong) 刷幹淨,很多地方完全不具備植被生長條件。幾經努力後,沙石地的整治成效微乎其微。

  任務期限一天天逼近,大家一籌莫展。直到有一天,該礦山整治片區負責人郝生清像往常一樣進山,途經村子時,一個(ge) 偶然發現讓他眼前一亮——牧民家羊圈裏的青草異常茂盛,周圍的草卻長勢一般。

  “這是為(wei) 什麽(me) ?”帶著這個(ge) 問題大家反複論證。郝生清介紹,羊在吃草的過程中會(hui) 踩踏山坡幫助鬆土,同時羊糞又是最好的肥料。

  “能不能讓羊上山去‘種’草呢?”這個(ge) 想法讓眾(zhong) 人都覺得值得一試,並提出在羊飼料裏加入草籽幫助播種。

  六月是高原地區的最佳種草期,當地牧民在動員下把羊趕上了山。“當時狹窄的西山梁溝裏擠滿了人和羊,人背肩扛運送飼料和物資,一個(ge) 個(ge) 灰頭土臉、滿頭大汗、不計報酬。”紮麻什管護站管護員張永柱說。

  從(cong) 此西山梁上來了一群“種草”的羊,它們(men) 吃下帶著草籽的飼料漫山遍野“溜達”,在踩踏鬆土後,草籽伴隨著羊糞“種”在了裸露的礦坑裏。200餘(yu) 名生態管護員在羊圈附近搭起臨(lin) 時帳篷,白天移土施肥、播撒草籽,晚上輪流值守防止羊群遭受野生動物襲擊。

  日夜堅守,時至初夏,原本滿目瘡痍的山坡上終於(yu) 萌出了綠芽,羊板糞中盛開的朵朵格桑花取代了以往采礦留下的生態“傷(shang) 疤”。

  此前,青海省自然資源廳對外披露,該省按照“一坑一策、一礦一策、一企一策”,開展分類整治,在麵積達6.31萬(wan) 平方公裏的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係統排查的798個(ge) 生態問題“圖斑”已基本完成整治。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